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北魏興安三年)六月,随着劉義宣被朱修之所殺,劉裕存活在世的兒子又少了一個,作為一代雄主,劉裕有幾個兒子呢?到此時還剩餘幾個呢?
由于劉裕常年征戰在外,是以劉裕有兒子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四旬了,數量也不多,一共隻有七個,能力和人品也是參差不齊,但結局都不咋地。

長子——劉義符,小字車兵,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已經44歲的劉裕才收獲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劉義符,其母是張夫人。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年僅十歲的劉義符就被拜為豫章公世子,之後是宋國世子,宋太子。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劉裕稱帝後,劉義符被立為皇太子 。
由于劉裕公務繁忙加上中年得子,對劉義符自然是無比溺愛,是以導緻劉義符從小就好狎呢群小,喜歡玩樂。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癸亥日,劉裕去世,劉義符即位。劉裕盡管留下了看似完美的輔政班子,但他高估了劉義符的能力、看低了四大輔政大臣的野心。最終劉義符在和徐羨之等人的博弈中敗下陣來,于景平二年(公元424年),被四個大臣聯手廢黜,不久後又遭殺害,時年僅19歲。
次子——劉義真,小字車士,生于義熙三年(公元407年),母為孫修華。對于這個兒子,劉裕也是十分疼愛,義熙九年(公元413年)九月,年僅七歲的劉義真就受封桂陽縣公,食邑一千戶。但論闖禍能力,這哥們也是劉裕兒子中數一數二的,他在關中幹的那些事,我也多次寫過,直接導緻劉裕丢失關中的同時,其手下精兵強将損失殆盡。劉義真倒是撿回一條小命,可即便犯下如此大罪,劉裕也沒做太多責罰,隻是面上降職。
劉宋建立後,劉義真進封廬陵王,食邑三千戶。并先後擔任司徒、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侍中、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出鎮曆陽。由于劉義真與門閥士族子弟關系密切,讓寒門出身的徐羨之等人甚為忌憚,徐羨之、傅亮等人密謀廢掉劉義符時。由于劉義真是劉裕的次子,按次序當立他為帝。結果徐羨之不想立他,以他與劉義符不和睦的罪名,在廢帝之前先将劉義真廢為庶人,并流放到新安郡,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徐羨之派人将其殺死,年僅十八歲。直到劉義隆誅殺徐羨之等人後,才恢複了劉義真的爵位,谥号孝獻王,之後又讓自己的第五子劉紹為廬陵王,出繼劉義真。
三子——劉義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也就是宋文帝。之前的文章中寫得很多了,這裡不做過多介紹了,其結局就是在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死于自己的兒子皇太子劉劭發動的政變,時年四十七歲。
四子——劉義康,小字車子,生于義熙五年(公元409年),母為王美人。劉義康也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介紹,其人生可謂跌宕起伏。東晉時期,年幼的他就擔任豫州刺史、司州刺史等職。劉宋建立後,拜右将軍,封為彭城王,食邑三千戶,曆任南豫州、南徐州等州刺史,劉義隆即位後,先是拜骠騎将軍、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遷荊州刺史。之後又入朝輔佐兄長劉義隆,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義康辦事也是頗為得力,在劉義隆身體欠佳屢屢病危的情況下穩定時局。
但随着時間推移他不顧君臣禮儀,廣聚黨羽,引發劉義隆的猜忌,最終其黨羽受到清洗,劉義康被流放出任江州刺史。之後又因為範晔、孔熙先陰謀擁立劉義康為帝,受牽連被廢為庶人,遷往安成郡安置。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元嘉草草赢得倉皇北顧時,劉義隆擔心有人趁亂推舉劉義康為帝,就派人将其暗殺,時年四十三歲,以侯爵之禮葬于安成郡。
五子——劉義恭,生于義熙九年(公元413年),母為袁美人。他是劉裕最喜歡的兒子,經常被帶在身邊。由于過于年幼,劉裕生前未給他封王,到了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劉義恭出任冠軍将軍、南豫州刺史,鎮守曆陽。同年徐羨之等人廢黜劉義符時,有人建議立劉義恭為帝,但遭到拒絕。劉義隆即位後劉義恭又加授使持節,進号撫軍将軍,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戶。劉義康入朝後,劉義恭被調往鎮守荊州。劉義康被流放後,劉義恭被征召入朝任司徒、侍中、太尉等職,接替劉義康。但他吸取劉義康的教訓,平日小心謹慎,不攬權,所有政務均交由劉義隆決斷,自己隻負責簽署文書。
劉義隆發動第二次北伐時,劉義恭以太尉之職總領各路北伐軍,進駐彭城。但他的表現難言出色,先是禦敵不力,繼而畏敵不戰,是以被免去太尉、司徒之職,降為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但僅過了三個月就又被啟用委以重任。劉劭弑父篡位後,劉義恭被迫暫時效命于他,之後趁着劉劭戰敗,不顧自己兒子的安危,毅然投靠劉駿,劉駿即位後也是頗受重用,具體的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提到,至于他的結局也是非常慘,詳情就暫時賣個關子。
六子——劉義宣,生于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母為孫美人。劉義隆即位後,封劉義宣作為竟陵王,食邑五千戶,并授予右将軍一職,出鎮石頭城。其後改任使持節、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都督南兖、兖州刺史等職,但都是遙領而不出鎮。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劉義隆因竟陵一帶蠻族問題嚴重,遂改封劉義宣為南谯王。到了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劉義宣改任都督江州及豫州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鎮南将軍、江州刺史。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出鎮荊州。後面的事在之前的文章中剛剛提過,這裡就不做多說了。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北魏興安三年)六月,因叛亂失敗被朱修之所殺,時年四十歲。
七子——劉義季,小字師護,生于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母為呂美人。他是劉裕最小的兒子,也是劉義隆最喜愛的弟弟。劉義隆坐鎮荊州時,劉義季就跟随劉義隆去江陵跟随在身邊。劉義隆即位後,封劉義季為衡陽王,食邑五千戶。接着先後出任征虜将軍、改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右将軍、南徐州刺史、都督荊、益、湘、雍、梁、甯、南州、北秦八州諸軍事、安西将軍、荊州刺史、征西大将軍,加散騎常侍,領南蠻校尉等職。劉義康被廢流放後,劉義季為求自保,于是日夜飲酒,少有清醒之日。最終在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在彭城去世,時年三十三歲,追贈侍中、司空,谥文王。雖然是自暴自棄而死,卻也算劉裕兒子中結局比較好的。
縱觀劉裕七子,竟無一善終,不免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