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1986年,二人轉《大觀燈》可謂火遍了整個東北地區,據說曾連續演出了500多場,觀看的人數依然絡繹不絕,那時大街上的各大小音響店更是整天循環播放《大觀燈》的錄音帶用以招攬顧客,可見其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大觀燈》之是以如此受人喜愛,當然離不開兩位演員的出色表演,一位是趙本山,另一位就是潘長江。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如今35年過去了,趙本山已經成為了“東北獨幕喜劇王”,潘長江也從當初的名不見經傳,變身為國家一級演員。然而,兩人目前的狀況卻不太相同,趙本山早已退出舞台,專心在幕後經營自己的本山集團,而潘長江依舊活躍在影視圈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網絡電商的興起,潘長江也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做起了直播帶貨的生意。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讓人沒想到的是,本來明星帶貨應屬于副業,可潘長江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完全不能自拔,甚至還因帶貨的産品品質和價格問題屢屢“翻車”,是以受到不少網友的吐槽和外界的批評。

可潘長江本人并不以為然,你們說你們的,我做我的,一旦直播間裡出現對他不和諧的言論,立刻就會把“鬧事者”做拉黑處理,如此胸襟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他的行為表示質疑。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就在幾天前,潘長江在直播間售賣一款看起來非常名貴的酒,售價竟然高達19800元,如果該商品真是這個價格的話,估計很多人都得掂量掂量,畢竟說起來,它隻不過是一瓶酒而已。

可能是看大家購買熱情不高,潘長江随即告訴網友們,這款酒的制作成本高達數萬元,瓶身全是真金做的,光是瓶頂上的一顆鑽石就價值100萬!原本是想賣幾十萬的,現在在直播間下單,隻需要19800元就可以,并且還能獲得他本人的簽名。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能看出來,這明顯就是不可能的事,哪有賠本賺吆喝的商家?看到潘長江說得如此離譜,連身邊的廠家導購都坐不住了,連忙更正道:那不能,沒有沒有!“

潘長江可能意識到自己說得有點太過分,便以和大家開玩笑遮掩過去。但事後網友們還是對他的這次虛假宣傳嗤之以鼻,認為他為了掙錢,連做人的底線都不顧了!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我們隻是舉一個個例,此前關于潘長江帶貨“翻車”的事可不是一件兩件,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他的一種風格,而但凡是他所宣傳的商品,網友們都要擦亮雙眼予以甄别,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入坑!

潘長江如此瘋狂地熱衷于帶貨,無非就是受到利益的誘惑,但身為國家一級演員,這麼做不是想把自己多年積攢下的口碑給毀了嗎?難道他對此一點都不在乎?真要為了這些蠅頭小利而失了名節?在這方面,他遠比趙本山差了很多。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如果要說個人的影響力,我想,趙本山無疑在潘長江之上,倘若趙老師也做帶貨的話,銷量肯定會不錯,畢竟人家的威望在那擺着呢,大家往往在選擇明星推薦的商品時,首先還是要看這個明星本身的口碑如何,越是人設好的,越值得大家信任。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可趙本山為什麼不像潘長江一樣,也去做直播賣貨呢?或許有人會說,趙老師根本不差錢,沒必要去做這個。雖然這麼說也對,但潘長江就差錢嗎?他的女兒潘陽早已成家立業,老公還是有名的大企業家。而潘陽本身在娛樂圈裡發展的也還算不錯,雖說資源不是很多,也算不上是一線女星,但論經濟實力,肯定要比普通人強不止一兩個檔次。

有這麼優秀的女兒和女婿,潘老師哪裡會缺錢花呢?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而潘長江這幾年也一直沒閑着,光在今年就推出來兩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分别是《老潘的歸途》、《獵魔道人》、《大飯店傳奇》,這三部戲的片酬加起來估計也不少了,何必非要拼了老命,折損名聲的去做直接帶貨呢?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我們來看看趙本山是如何教育弟子在直播帶貨這件事上的态度,他曾對小沈龍說:“在外面不要坑人害人,有舍才有得,要好好做人,其它的事情都不重要。”

雖然小沈龍現在也是被網友因帶貨吐槽,但趙老師之前早已表明自己在這件事上的立場,他深知做這一行,誠信是最重要的。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我覺得這句話潘長江老師也應該好好聽聽,售賣名不符實的商品,雖然會給自己帶來利益,但毀的可是自己一輩子賺來的好名聲,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潘老師不會不知道吧?

同為東北一起走出來的兩大笑星,潘長江如今與趙本山老師做人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照此下去,潘老師早晚會為此付出代價。

最後,我隻想套用趙本山在獨幕喜劇《賣拐》中的一句話奉勸潘長江老師:“要啥自行車呀!掙多少錢是個多呢?”。

趙本山和潘長江同為東北兩大笑星,為什麼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