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得見一城山色 聽得到泉水叮咚!濟南“鵲華秋色”新畫卷在大河之畔鋪開

作者:愛濟南新聞用戶端
看得見一城山色 聽得到泉水叮咚!濟南“鵲華秋色”新畫卷在大河之畔鋪開

  生活在當下的濟南,藍天白雲已成常态,綠水青山随處可見,衆多名泉噴湧若輪,“山泉湖河城”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令人倍感震撼。

  近年來,濟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着力抓好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工作,持續改善環境品質,扮靓城中一衆青山,持續做好保泉護泉等“治水”文章,多措并舉、久久為功,譜寫了一幅生态文明新畫卷。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泉更旺,百姓“看得見一城山色,聽得到泉水叮咚”,生活幸福感和生态獲得感大幅提升。

看得見一城山色 聽得到泉水叮咚!濟南“鵲華秋色”新畫卷在大河之畔鋪開

  整治後的佛慧山綠意盎然

  大河兩岸着“綠衫”、生态走廊美景顯,新時代“鵲華秋色圖”在大河之畔鋪陳開來

  萬裡黃河浩蕩奔流,自平陰縣東阿鎮入濟,由濟陽區仁風鎮而出,長期以來潤澤着濟南這座城市。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千秋大計。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做好黃河流域生态保護這篇文章,是濟南發展程序中的應有之義。為此,濟南制定了《濟南黃河生态保護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加快修複自然生态系統,消除淤背區空白段22.33公裡,建設桑梓店、大橋、崔寨、回河生态森林帶、邢家渡幹渠生态森林帶,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

  今年3月,黃河生态廊道防護林及苗圃工程等24個濟南打造的黃河下遊綠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護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視線進一步延展,長期以來,圍繞加快建設綠色生态廊道,濟南着力加強生态防護林建設,因地制宜建設城市森林公園和郊野公園,打造獨具山水泉城特色的黃河百裡生态風貌帶,并實施黃河堤防綠化提升工程。同時,統籌保護黃河濟南段的水系、岸線、濕地等自然資源,加強黃河等10多條重點河道治理,高标準修複20多處濕地,逐漸修複河流水系生态環境。努力之下,大河兩岸已遍着“綠衫”、生态環境持續提升。黃河濟南段的綠色生态走廊美景已初顯,一幅以優美的生态環境為基調的新時代“鵲華秋色圖”已在大河之畔鋪陳開來。

  “藍天白雲”成常态、城中随處有青山,“生态濟南”的美景令人沉醉

看得見一城山色 聽得到泉水叮咚!濟南“鵲華秋色”新畫卷在大河之畔鋪開

  五龍吐珠濺玉

  此前,濟南曾和衆多城市一樣遭遇“霧霾之困”。如今,“藍天白雲”已經常見,“泉城藍”更是頻頻刷爆市民朋友圈。

  回應市民對良好生态環境的所願所盼,近年來,濟南将“生态濟南”作為“五個濟南”建設的重要一環,持續發力做好生态環境保護這篇文章。其中,濟南大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措施,完善藍綠企業管理制度,強化機動車污染管控,推進揚塵綜合整治,“藍天保衛戰”戰績卓著: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27天,PM2.5平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資料以來的最好水準。

  “山泉湖河城”兼具的濟南,在迎回“藍天白雲”的同時全力扮靓一衆青山。

  濟南劃定山體保護紅線,為山體保護立法,并大力實施山體修複,對繞城高速以内的126座山體進行改造提升,加大山體公園、郊野公園建設力度,通過力推“青山入城”,努力讓市民不出城也可盡享“青山綠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以來,濟南連續打響了雪野湖違建别墅整治、佛慧山景區違建整治、千佛山北入口改造、大明湖周邊違建整治“四場戰役”,累計整治别墅517棟1053套,拆除影響生态景觀的建築,同步開展建綠複綠,真正實作了還湖于民、還山于民、還景于民。随着這一系列有力舉措的推出,濟南的一衆青山更綠了、更靓了。更為令人欣喜的是,到今年年底,濟南500平方米以上公園将超過1000個,成為“千園之城”,市民遊玩、休閑将擁有更多好去處。

  徜徉藍天下、随處見青山……在這種環境裡生活工作,市民的幸福感和生态獲得感大幅攀升。

  泉水叮咚聲入耳、河暢水淨更驚豔,市民幸福感、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

  不久前,趵突泉的地下水位重新整理了自1966年以來的新高度,水位最高的月牙泉再現“月牙飛瀑”景觀,“黑虎嘯月”“墨泉如沸”等諸多泉水勝景讓市民遊客紛紛稱贊。這與近段時間降水量較高有關,更得益于長久以來濟南在保泉護泉方面的不懈努力。

  作為享譽世界的“天下泉城”,保泉護泉一直以來都是這座城市的一項重要使命。為此,濟南成立名泉保護委員會,出台名泉保護規劃,大力實施“回灌補源”,實施五大水庫連通工程,着力為衆泉“補水”。同時,堅決遏制違規取水用水,着力封停城市建成區内的自備井。就連地鐵建設也堅持做到“為泉讓路”,提前探知泉脈的分布和走向,實作“地鐵與泉水共生”。久久為功、“步步為赢”,終塑成趵突泉持續噴湧、1000多處甘泉相映生輝的良好局面。

  視線越過名泉噴湧的勝景,保泉護泉隻是濟南“治水”程序中的一環。近年來,濟南多措并舉做好“治水”大文章,建成了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健康優美的水生态體系、安全集約的供用水體系和先進特色的水文化體系,建成了全國首個水生态文明城市,“一河一策”推進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建成區43條黑臭水體實作“長制久清”,小清河斷面水質實作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曆史最好水準。放眼當下,“泉湧、湖清、河暢、水淨、景美”的場景令人倍感振奮。

  如今的濟南,一幅生态文明新畫卷已經展開,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四海賓朋來到濟南、愛上濟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