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魯木齊我的愛

作者:呵呵yhbh

[cp]“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白的《關山月》和岑森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讓曆史把目光投向一個城市,那就是烏魯木齊。這個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既想離開赴一場山海之約,卻又在下班之後啥也不說匆匆往家趕的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在蒙語中譯作“優美的牧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縱觀她的前世:1757年,清政府徹底平定準格爾叛亂,将此地定名為烏魯木齊; 1763年,乾隆帝将舊城向北擴充,更名為迪化;1884年,新疆設定行省,以迪化為省會,1953年,國務院恢複舊名稱改為烏魯木齊。她的今生則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也是亞洲的地理中心,位于天山北路,如搖籃般被博格達峰環繞,環山帶水、沃野廣袤、稻麥碧浪、瓜果飄香。

烏魯木齊身上有很多标簽,這也讓她自帶光環。

烏魯木齊是包容的。 烏魯木齊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個開放的名城,中西文化荟萃的門戶,中原的文化、技藝和印度波斯的音樂舞蹈都滋潤過這片土地。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民族和睦生活在這裡,創造出燦爛的古代西域文明。 在這座城市,有着數百萬人中國、56個民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們的身影,數十個民族将習慣都在這裡完美的融合,形成了獨有的烏魯木齊文化。

烏魯木齊是優美的。 烏魯木齊遠處的博格達峰,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她擁雪而眠,仿佛在甜美的夢中不願醒來;山腳下有很美很美的風車田,白色的風車在暖暖的陽光下安靜的轉着,好像身披白衣白铠的士兵在守衛美麗的公主;紅山就像美麗的女王,時刻關注着她的臣民,山頂上伫立者着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雕塑,他目光深邃,遙望着塵世中的一草一木,無時無刻不在用他最炙熱的愛國情懷感染着烏魯木齊的每個人。

烏魯木齊是有靈魂的。 當《兩隻小山羊》的音樂聲響起,博爾塔拉的人在反複吟唱“博爾塔拉”,歌曲一下子拉近了兩個博爾塔拉人的距離,什麼都不用說,話在酒中,話在歌中,同一首歌,讓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在《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中沉醉,在思索烏魯木齊的靈魂到底在哪呢? 忽一日在時代廣場吃飯,閑轉到“有書空間”,這裡不僅賣書,還賣一些文創作品;它布局精緻,唯美而溫暖,有格調有品位,你可以捧書拾階而坐,也可以在咖啡座前與書這位朋友細細交談。我沉浸于其中,久久徘徊,一進去就選購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本書始終抱于手中,不肯撒手。當看到店員們穿着“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店服,當我聯想到“班的書店”,而随手在網上一搜,發現烏魯木齊竟然有144家大小書店,我愕然了。烏魯木齊,我終是輕看你了,100多家這種規模的書店,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群體,原來一直有人在做着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這麼一件事兒。

因為一首歌喜歡上一個人,因為一個人喜歡一個城市,因為一個城市喜歡上一種生活,然後成為一首歌。如果有一天,讓你心動的再也感動不了你,讓你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讓你悲傷的再也不能讓你流淚,你便知道這時光,這生活給了你什麼,你為了成長,付出了什麼。如果烏魯木齊有了一首歌,我會刻她于心底,日日單曲循環;為了繼續感動,沒有憤怒、不再憂傷,而付出時間、耐心、虔誠,甚至生命亦無怨無悔。(2021年10月27日于六道灣家中 )[/c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