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有沒有想象過能夠擁有這樣一種能力——
不論想變成什麼角色,都能夠切換自如
不論是和什麼人在一起聊天,都能夠侃侃而談
既能夠和一個米其林大廚切磋廚藝,又能夠和手拿米其林輪胎的修車勞工談論修理技巧
既能夠和名流政要一起聊聊國事,又能夠和普通百姓一道拉拉家常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反正我是幻想過的
畢竟,随心所欲地變成各種樣子,基本上意味着永遠不會得罪别人,永遠招人喜歡
巧合的是,伍迪·艾倫,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一部電影,用僞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這樣一個“人類變色龍”的故事——
《西力傳》
故事設定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一個名叫西力的猶太人橫空出現在人們面前
西力的神奇之處在于,他每到一個新的環境,就會表現出适應這個環境的特征
有時是心理上的——比如自己的政見
當和社會名流一起攀談時,他是一個支援共和黨的貴族,對于富人充滿了贊美之詞
而當和廚房裡的幫工聊天時,他就變成了一個帶着粗鄙鄉音的民主黨人
有時候則是生理上——甚至連種族都能随意改變
西力引起了輿論的極大關注,他被帶入精神病院進行各種研究和治療
然而醫生們發現,當他們嘗試與西力交流時,他突然又變成了一個精神病醫生,說着一些不知從哪了解到的深奧名詞
由于這種特殊的能力,媒體和公衆将他親切地稱為“人類變色龍”
西力受到熱捧,成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明星,與他有關的周邊商品得到暢銷,為他譜寫的歌曲也廣為傳唱
在西力成為大衆消費的對象時,隻有弗萊徹·尤朵拉醫生關心他的病情,堅持要為他找到治療方法
她對西力進行催眠,與他的潛意識進行交流,尋找他成為”變色龍“的原因
尤朵拉醫生問:“為什麼你要表現出周圍和你在一起的人的特征?”
催眠狀态下的西力答道:“因為安全。”
尤朵拉繼續追問西力第一次試圖與别人變得一樣是在什麼時候
西力說:“在學校裡,幾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問我有沒有讀過《白鲸》,我不好意思說我沒讀過。”
有了這樣的先例之後,逐漸地,西力的身心開始自動發生變化,這就是”人類變色龍“的由來
上個月我在另一篇公号的推文裡提到了“沉默的螺旋”,背景有人私信批評我隻會照搬理論,不聯系實際
批評我的緣由是,“沉默的螺旋”理論基于這樣一個假設: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于單獨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産生的孤立,TA認為這個假設不符合實際
當然了,諾依曼的這個假設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現實狀況,但至少在我看來,從我對身邊朋友的觀察看來
因為和大多數人意見不合而選擇不發言的現象是存在的,不管這種現象是不是單純因為害怕被孤立
或許選擇不發言還有另外一層原因:擔心自己說得不對
但這同樣是“沉默的螺旋”的一個變體
影片中,當西力終于被尤朵拉醫生治愈,不再是“變色龍”之後,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做你們自己
你知道,你不應該裝成别的人
隻是由于你認為他們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而你不知道
你自己怎麼樣就怎麼樣
學會大膽地表達
心裡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老爺子借西力的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遺忘自己的聲音
如果今天你因為别人的意見而選擇隐藏自己的聲音
那麼明天你就有可能成為一條習慣了迎合的變色龍
要大膽發出自己的聲音,因為這個世界除了擺在眼前的事實,沒有任何東西是絕對正确和客觀的
要學會聆聽别人的意見,更要學會依照事實獨立思考,學會提出屬于自己的觀點
李文亮醫生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隻有一種聲音。”
我們正處在一個後真相時代,客觀事實不再是媒體最有力的工具,情緒煽動和觀點極化成為了主導輿論的武器
但正因為我們所處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之下,我們才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堅持獨立的思考和大膽的發聲
不要在任何觀點面前丢掉自己的獨立性,不要成為“變色龍”
無論那種觀點“代表”人民還是“代表”國家
無論那種觀點标榜“正義”還是标榜“公平”
無論那種觀點來自最喜歡的偶像還是最親密的朋友
在西力臨終之前,他躺在床上對醫生們說:
他這一生過得很好,對于死亡,唯一令他感到苦惱的事是他才開始讀《白鲸》,很想知道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作者:changer
書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