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陳佳靖 林子人

編輯 | 林子人

<h3>【上海】</h3>

<h3>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劇目《家客》</h3>

演出時間:5月5日-5月9日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原創話劇《家客》時隔一年再度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參加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并将在結束上海的演出後前往天津、北京、陝西、浙江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巡演。《家客》講述的是三個老知識分子的故事。高校教授莫桑晚晚年與患有心髒病的歌唱家丈夫生活在曾屬于前夫先輩的花園式舊居中,她的前夫馬時途突然降臨,三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就此展開。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為時間節點,莫桑晚“瞎想想”馬時途的三種選擇——“馬時途從唐山回到上海”、“馬時途沒有從唐山回到上海”、“馬時途從唐山回到上海又走了”——向觀衆徐徐道來大時代中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

該劇編劇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編劇喻榮軍,他在談到創作《家客》的初衷時表示,“我一直想寫一部關于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戲,尤其是我父輩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以及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态。他們的命運一直是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們關注政治、關注現實,卻又精緻而利已;他們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或是弄潮兒,卻又在經濟大潮中浮浮沉沉。跨入21世紀,這一代知識分子多已步入暮年,他們或遠離政治和社會;或蟄伏陋室、冷眼旁觀。在他們身上似乎已看不到傳統士大夫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從家國情懷到天地情懷,何為天,何為地,人在天地中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态,這所涉及的是中國古時文人的終極價值,這是士大夫精神的根本所在,對于當代知識分子應該有所啟迪,這就是我寫這部戲的初衷。”

<h3>話劇《新西廂》</h3>

演出時間:5月14日-15日

演出地點:1862時尚藝術中心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若紅自小被姑媽崔媽收養,與崔媽的親生女兒若莺情同姐妹。在為若莺舉辦的相親大會上,崔媽嫌棄才子張童出身貧寒,許婚又悔婚,相中了張童有錢有勢的忘年交大哥鄭确。姐妹巧施調包,請若紅頂替若莺出馬,趕赴崔媽安排的約會。

若紅與鄭确,一個替姐妹若莺推婚,一個替兄弟張童美言,就像《西廂記》原著中的丫鬟“紅娘”和白馬将軍“杜确”,不求回報地為小姐“莺莺”和書生“張生”撮合;可誰又來撮合他們呢?與鄭确互生情愫的若紅,決心為自己也撮合一回;而若莺也在若紅的推動下,決意沖破家庭的牢籠,與張童有情人終成眷屬。兩對戀人的命運,在“當代西廂”的續寫中,将如何作結?

在當代語境下,我們要如何了解中國古典戲劇?導演丁一滕用中西結合的創作手法重新解讀《西廂記》,探讨愛情這一恒久命題。除了原作中的崔張主線之外,《新西廂》将紅娘的戲份大幅擴充,并運用各個版本的《西廂記》相關唱段,熟悉《西廂記》的觀衆能夠注意到不同文本之間的交織與對話。與此同時,将紅娘提升到“雙女主”的位置,也讓觀衆注意到她的主體性,引發觀衆重新思考這個“工具人”角色。

<h3>中文版音樂劇《搖滾浮士德》</h3>

演出時間:5月24日-5月31日

演出地點:上海大劇院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音樂劇《搖滾浮士德》改編自歌德名著《浮士德》,自2014年在南韓首演後收獲南韓音樂劇大賞“最佳作曲獎”“最佳作詞獎”“最佳音響獎”以及Yegreen音樂劇大賞“最佳男主演獎”等重要獎項。

故事以象征光明的X-White與象征黑暗的X-Black的争執拉開序幕。他們對人性本質是善是惡意見相悖,于是決定以人類約翰·浮士德為賭注設下賭局。約翰本是前途光明的股票經紀人,與戀人格萊切對未來充滿憧憬。但在金融風暴中,約翰一蹶不振,X-Black乘機許諾幫助約翰重新獲得名望與财富,卻借此一步步将他推向黑暗邊緣。與此同時,X-White聯手格萊切,勸阻約翰的堕落。四人就此展開了一場善與惡的較量……

<h3>音樂劇《浮生六記》</h3>

演出時間:5月26日-30日

演出地點:上劇場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繼昆曲之後,《浮生六記》又被搬上了音樂劇的舞台。本劇在原著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編,通過沈複在芸娘去世後無數次的長夢和追憶,穿插沈複在少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時期的經曆,再現沈複和芸娘從年少傾心、相濡以沫到生死離别的愛情故事。導演田辰明如此描述這部劇的主旨,“這個時代總在嘲笑愛,但我知道我們心底的深情從未死去。”

作為一部全新創作的音樂劇,《浮生六記》在不失現代感的同時保留了傳統東方美學的韻味,比如在舞美設計上,從中國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舞台形式中汲取靈感,以東方文化中“天圓”的時光意象為核心,打造一個簡單的,需要演員創造性诠釋調動觀衆想象的舞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演出過程中将有與觀衆互動的部分,打破戲劇的“第四面牆”,讓觀衆獲得沉浸式的觀劇體驗。

<h3>【北京】</h3>

<h3>梁曉聲茅獎作品首部改編原創話劇《人世間》</h3>

演出時間:5月28日-5月30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前不久,電視劇版《人世間》主創陣容公布後曾引發人們的熱議,此次,《人世間》将以戲劇形式與觀衆見面。《人世間》原著由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以北方某省會城市一個平民區“光字片”男主人公周秉昆的生活軌迹為線索,展現了十幾位平民子弟的真實生活和奮鬥曆程。作品從20世紀70年代一直寫到改革開放後的21世紀10年代,呈現了中國社會近50年的重要變革。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人世間》體量大、格局大、人物多,“如何在三小時内呈現展現百萬文字之精華”成了衆多讀者及戲劇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編劇苑彬表示,話劇《人世間》将在保持現實主義底色的基礎上增添一些戲劇色彩,家庭成員彼此諒解成為劇中人物最直接的心理訴求。該劇将采用時空變化、多層次、遞進式的舞台風格,通過現實、回憶、内心等多線性疊化交織,挖掘人物内心的心理變化。

據悉,話劇《人世間》在北京上演後,将前往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等20餘個城市開啟全國首輪巡演。

<h3>詩劇《卡埃羅》</h3>

演出時間:5月21日-5月30日

演出地點:北京鼓樓西劇場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一生中創造的異名有72個之多,每個異名都有一個完整的個體人格,“阿爾伯特·卡埃羅”正是其中之一。佩索阿稱自己在一種心醉神迷的狀态下發現并創造了卡埃羅,随後,他出于本能與潛意識為卡埃羅找到了一些門徒,創造了一個不存在的團夥。卡埃羅僅上過四年學,生活在鄉下,以牧羊為生。也正因如此,他貼近自然,簡單,純樸。佩索阿以卡埃羅的名義,寫下了許多優美隽永的詩句。詩劇 《卡埃羅》即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

不同于有故事線索的戲劇,在這部詩劇中,觀衆将通過一首又一首詩來體會卡埃羅感受到的自然風景,不加诠釋,不講道理。正如導演邵斯凡所說,“卡埃羅沒有多少學問,卡埃羅不會思考,他有的是直覺,一種因為不去思考不去嘗試了解而超人的直覺……卡埃羅不懂什麼是生活,他隻是在生活着。”

<h3>話劇《春逝》</h3>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小劇場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春逝》的故事取材于一段真實的曆史。1935年春天,有“東方居裡夫人”之稱的實體學家吳健雄,來到中央研究院實體所工作。在這裡,她遇見了“中國第一位實體學女博士”顧靜徽。而此時擔任實體所所長的,正是當時著名的愛國實體學家和劇作家丁西林。顧靜徽和吳健雄作為師生兼同僚,在昏暗的實體實驗室中朝夕相處,在那個條件極其困難的歲月裡共同為科研目标奮鬥。

在這部劇中,觀衆有機會透過舞台上的演繹了解當年曆史中的更多細節,窺探三位科學家在日常科研生活中的瑣碎趣味和細微的情感互動,在笑與淚中探求科學求真之精神。據悉,主創團隊很重視對細節的處理,劇中的所有道具皆按照曆史真實物件或圖示制造完成;幕間過渡則根據故事發生背景和主人公的出生地進行設計,找專人定制了蘇州評彈小調作為幕間曲,延續了劇作婉約的氣氛。

<h3>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劇目《群鬼2020》</h3>

演出時間:5月14日-5月16日

演出地點:北京蓬蒿劇場

進劇場,得見衆生百态 | 5月滬京好戲推薦

《群鬼2020》是第十一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文學劇場單元入選劇目,關注當代婚育困境對青年人的壓迫。易蔔生曾在《群鬼》中表達了他對所處時代壓抑人性、摧殘人類生命力的思想行為的撻伐。世殊時異,“鬼魅”卻并未退去,隻是換上了新的面孔。以“婚育”為中心的各種綁架、脅迫、隐瞞、哄騙在我們身邊波瀾不驚地進行着,比如父母對于兒女生育的明示暗示、前輩同僚對于“年齡大了不好找”的“善意”提醒,甚至個人職業發展完全圍繞撫育下一代的需要展開。

在這部作品中,主創團隊試圖以創新的肢體表達和突破正常的性别見解,呼喚人們對婚育相關問題的讨論。劇中的女性有的未婚,有的已育,但都在與現實的一地雞毛周旋。面對身邊看似“正常”的冒犯,她們的思考和選擇呈現了當今女性的現實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