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作者:一葉素心

《剪刀手愛德華》是蒂姆·波頓執導的一部奇幻愛情片。該片于1990年12月14日在美國首映,獲得第18屆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獎。

蒂姆·波頓被稱為好萊塢另類天才,他的作品怪誕不羁,卻有讓觀衆着迷的魔力。人們提起他的電影,會說“哥特”、“黑暗”、“古怪”。他影片中的人物古怪,造型和服飾更是誇張,但他的作品總能打動觀衆的心,觸及人們的淚點。

看多了紀實類的電影,我總會忍不住感慨,看一部電影,就像是看一個人的一生。再看蒂姆·波頓的奇幻電影,誇張的人物造型,讓我眼前一亮,視覺上的新奇抓人眼球,影片中所折射出人性的善惡直擊人心,引人思考,給人啟示。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剪刀手愛德華》主要講述了一個叫愛德華的機器人隐居在神秘的古堡中,一位推銷化妝品的中年女子佩琪誤闖古堡,發現了愛德華,并将他帶回了家。愛德華之後與佩琪的女兒相戀卻無法在一起的奇幻愛情片。

影片以愛德華與金的感情線為中心,從佩琪帶愛德華回家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展開。愛德華開始受到小鎮人們的歡迎,最後被小鎮人們排斥和驅趕,折射出人性的善惡。

與其說《剪刀手愛德華》是一部奇幻愛情的電影,倒不如說是一部折射人性善惡的電影。我将從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h1>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①影片開頭,愛德華躲在角落,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獨

​愛德華是一個機器人,發明家生前教愛德華人類的禮儀和詩歌,還教他何時微笑,何時沉默。然而,沒有等到發明家給愛德華安裝上人的雙手,發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類心智卻殘留着一雙剪刀手的愛德華獨自在古堡生活。

神秘陰森的古堡中,隻有愛德華一個人生活。​一位推銷化妝品的中年女子佩琪誤闖古堡中,愛德華躲在黑暗的角落。

當佩琪發現愛德華時吓了一跳,欲離開時,愛德華說:不要走。

這個鏡頭暗示了愛德華的雙重孤獨:其一,親人缺席,制造出愛德華的發明家已經去世,他再無親人。其二,友情缺席,愛德華孤獨地生活在古堡,沒有朋友。同時,他的内心渴望有人陪他說說話。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②當愛德華被小鎮上的人排斥、驅趕,他重新回到那座古堡,暗示了他内心的沖突

為了金的一個請求,愛德華硬着頭皮潛入金男友父親的豪宅,被警察逮捕後也沒有吐露真相,唯恐連累心上人。

之後,愛德華被周圍人誤會成蓄意搶劫财物的危險分子,他越想做好事就反而被誤會得越深,全鎮居民都要求驅逐愛德華,甚至連佩琪也認為他應該回到古堡中去。

愛德華誤傷了凱文,全鎮人們圍着他,吵吵嚷嚷,他驚恐極了。他看着金,眼神裡是委屈和不舍,這裡暗示了他内心的雙重沖突。其一,愛德華沒有想過傷害任何人,他不想被金誤會,卻又不知如何解釋。其二,愛德華舍不得離開金,卻又不得不回到古堡,前有全鎮人的驅趕,後有警察的追趕,他隻能躲回到古堡。

從以上兩個鏡頭中暗示了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渴望融入人類,與人類友好相處,到被小鎮人們排斥、驅趕,折射出的是小鎮人的自私,虛僞。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h1>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①色彩對比,小鎮房子與古堡具有極強的象征寓意

通過近景,遠景,我們可以看到,小鎮人們居住的房子五顔六色,就連他們的車也是五顔六色。

小鎮從視覺上給人溫馨,和諧,舒适的感覺。小鎮上的人看似熱情好客,實則喜歡搬弄是非。

導演是想用溫馨,舒适的色彩諷刺小鎮上人的自私和虛僞。

相反,古堡給人神秘,陰森,恐怖的視覺感。當你推門走入其中,又會驚歎宛若世外桃源,古堡的院子中盛開着五顔六色的鮮花,各種各樣形狀的綠植甚是靈動,可愛,一派自然祥和。

看似陰森恐怖的古堡象征着美好和生機。

通過對環境強烈的色彩對比,導演用鮮豔的色彩諷刺小鎮人,用暗沉的色彩歌頌住在古堡中的愛德華。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②小鎮人對愛德華的态度對比,是世俗人性的折射

​當佩琪将愛德華帶回家,小鎮上的人出于好奇都來看愛德華。得知愛德華用剪刀手修剪出各種形狀的植物、也可以設計各種發型時,小鎮的人對他友好熱情,甚至把他當成明星一樣崇拜。

當愛德華被誤會成​小偷,被警察抓捕後,周圍人把他看成蓄意搶劫财物的危險分子,對他敬而遠之。當誤會越來越多時,小鎮人們排斥他,驅趕他。

這樣的變化有兩種含義:

首先是諷刺。小鎮人崇拜他,是因為他與衆不同的剪刀手,而排斥他,也同樣因為他的這雙剪刀手,多麼大的諷刺。

其次是人性折射。當初,小鎮人排隊讓愛德華為她們的狗狗剪發型,也為她們設計發型,愛德華任勞任怨,分文不取。如今,小鎮人集體排斥、驅趕愛德華,絲毫不顧念愛德華曾為她們做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h1>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奇幻愛情片注定是以悲劇為結局的,機器人與人類女孩注定隻能相愛,不能相守。

當金站在愛德華面前,讓他抱自己時,愛德華無奈地說:“我做不到。”他愛的那個女孩近在咫尺,他卻不能擁抱心愛的人,更無法和她長相斯守,這樣的故事是凄美的。

愛德華雖是個機器人,導演卻賦予了他孩童般純淨的心靈。他的造型和服飾極其誇張,但他的眼神幹淨又無辜。

發明家創造了他,卻沒能陪伴他;他有人類的感情和心智,卻沒有人類的雙手;剪刀手可以修剪綠植,卻不能擁抱自己心愛的人;他沒有辨識是非的能力,卻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渴望融入到人類中,最後不得不重返古堡;他沒有任何惡意,可他的善良小鎮人看不到。

從鏡頭語言、象征手法、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一、鏡頭語言:​兩個鏡頭語言暗示愛德華的心理變化——從孤獨到被人類接納,最後被人類排斥、驅趕,愛德華又回到了古堡二、象征手法:富于象征意味的環境與世俗人性的折射三、主題呈現:凄美故事與悲情結局寫在最後: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覺得結局是好的,哪怕愛德華不能與心愛的人相守,至少他們彼此是安好的,是互相惦記對方的。第二次看的時候,我感覺到結局的悲情和導演的悲憫。在愛德華身上,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純粹,那種為了彼此安好,可以不再相見的決心。在小鎮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惡,他們隻記得愛德華犯的錯,卻忘記了他之前所有的好。

影片的結尾與開頭相呼應,愛德華在古堡修剪他的植物、冰雕,還有愛情。有一個冰雕是金當年翩翩起舞時的姿态。金一生中不能磨滅的,便是伴着雪花翩翩起舞的夢境。雪花象征他們之間純粹的愛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寫在最後:</h1>

《剪刀手愛德華》不隻是一部奇幻愛情片,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影片中所折射出人性的善惡直擊人心,引人思考,給人啟示。

導演蒂姆·波頓有過封閉的童年。幼年時,他的房間被父母莫名地釘上了很多木闆,隻剩下兩條細縫讓他看外面的世界。影片裡面的愛德華甚至可以看作是蒂姆·波頓的化身:孤獨,沒有朋友,親情和友情缺失。

人性,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就像董卿在《主持人大賽》中點評選手王嘉甯時說的:“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着在毀滅自己。”

小鎮人的虛僞和自私,将善良真誠的愛德華逼回了古堡,他們自以為聰明,實則愚蠢至極。

好的電影,可以看到人性。影片中所折射出的人性引人深思,愛德華與金相愛不能相守的愛情讓人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