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期待黃河裡珍稀魚類愈增

作者: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

說起黃河珍稀魚類鳗鲡,省水産科學研究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趙道全難掩興奮之情。

“今年6月份,我們在黃河下遊長垣段發現了3條鳗鲡,如獲至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鳗鲡每年在黃河黃海之間洄遊,後來由于大型水庫建設、黃河斷流以及水質污染,多年不見其蹤影。現在鳗鲡重制,說明黃河的生态環境得到極大改善。”10月11日,趙道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比起鳗鲡,同屬珍稀魚類的北方銅魚則沒有那麼幸運。“這種魚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還是黃河中遊主要經濟魚類,後來由于過度捕撈、黃河水質污染等,數量逐漸減少,最後一次在黃河裡發現它是1996年,之後再也沒見過。”省水産科學研究院科研科科長王延晖感歎。

曾經,黃河流域魚類資源豐富,僅幹流就有魚類120多種,而到本世紀初下降到80多種,某些“土著”品種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些種類瀕危。

保護珍稀魚類,恢複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從2005年起,我省共放流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鲢魚、鳙魚)、黃河鯉魚、淇河鲫魚等多種魚類10億尾,建立了黃河鯉魚、淇河鲫魚、皺紋冠蚌、瓦氏雅羅魚、烏蘇裡拟鲿等國家級水産種質自然保護區20個;建立大鲵、黃緣閉殼龜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大鲵縣級自然保護區2個。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我省依托省水産科學研究院成立了水産種質資源庫,目前已儲存黃河鯉魚、黃河鲇魚、拟鲿、黃尾鲴等水産種質資源33種、種質材料2萬份。

“拟鲿不僅實作了保全,還實作了規模化繁育。上個月,我們在黃河流域長垣段投放拟鲿2萬尾,預計3到5年後,這些投放的稀有魚類将會逐漸形成新的種群,這對有效恢複黃河稀有魚類種群數量,恢複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趙道全和他的團隊目前争取到了黃河中下遊稀有水産種質資源挖掘與生物多樣性修複科技攻關項目,未來會有更多的珍稀魚類在黃河裡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