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兩年再現新股首日破發!注冊制詢價新規意義重大

時隔兩年再現新股首日破發!注冊制詢價新規意義重大

22日上市的科創闆新股中自科技破發,成為自建龍微納後第二隻注冊制下新股破發股。

中自科技首日上市全天破發

時隔兩年再現注冊制下新股首日破發。22日,科創闆新股中自科技(688737)上市首日即告破發,發行價70.9元/股,早盤一度探至58.88元/股,跌幅高達16.95%。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收于66.03元/股,下跌6.87%,全天成交量986.10萬股,成交額6.54億元,換手率55.30%,成為今年首個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

由于中自科技22日最高價為70.5元,這意味着股價全天沒有翻紅,創注冊制以來新股首日上市全天破發紀錄,打新中簽者最高虧損将達6000元。

而2019年12月4日上市的科創闆公司建龍微納發行價43.28元,上市後以44元小幅高開,随後震蕩下行,當日收跌2.15%,股價報42.35元,成為第一隻在上市首日就宣告破發的股票。

公開資料顯示,中自科技是一家環保催化劑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廠商,主要産品有機動車尾氣處理催化劑産品、在用車改造産品、新車/機配套産品。

“公司股價破發主要還是和基本面下滑以及定價過高有關。”22日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道,“注冊制詢價新規實施後,放開了博弈空間,整體新股報價中樞呈上移趨勢,以往‘壓價’情況顯著改善。就中自科技本身來看,發行價對應PE(TTM)68倍,招股書中可比公司艾可藍、凱龍高科、威孚高科、貴研鉑業PE(TTM)均值32倍,估值相對較高。同時,公司三季報業績出現了下滑。這可能就是市場不買賬的原因。”

根據中自科技的公告,2018年至2020年,中自科技分别實作營業收入3.37億元、10.01億元和25.77億元,而2018年時公司歸母淨利潤尚且虧損5930.97萬元,2019年和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扭虧,分别實作8655.37萬元和2.18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取得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别約為6.25億元和2871萬元,分别同比下降54.6%和81.7%。今年1-9月,預計營收為8.6億元-9.5億元,同比下滑57.48%至53.03%;預計扣非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00萬元-3900萬元,同比下滑84.63%至80.02%。這也意味着就目前情況來看,公司下滑趨勢依然持續。

新股定價更趨市場化

伴随着中自科技的破發,市場對于新股定價關注度提升。

“從長期來看,新股首日定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過度解讀首日定價意義不大。比如建龍微納上市首日是破發了,後來幾天也是出現了一波反彈,再後來成為基本面趨勢牛股,上周業績超預期又出現了一波上漲。是以,大家看這個現象的時候,還是需要關注背後的原因。可以說,新股破發展現出市場更趨理性客觀,市場化定價機制的限制力逐漸顯現,随着新股發行詢價的市場化程度提升,市場化詢價機制改革逐漸顯效,将使得未來新股發行估值更趨合理,中長期将利好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上述券商人士進一步對記者表示道。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18日,上交所釋出了新修訂後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發行與承銷規則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同日,深交所也釋出了新修訂的《創業闆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上述新規主要圍繞注冊制下新股發行詢價問題展開修訂,是以也被市場視作“詢價新規”。

注冊制詢價新規實施後,大部分承銷商将高剔比例定為1%,剔除最高報價後,應披露網下投資者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後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權重平均數,以及公募産品、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權重平均數等資訊,将此四個數的最低價簡稱為“四值”孰低。

新規實施後,已有高鐵電氣、百勝智能、久盛電氣、可孚醫療、中科微至、戎美股份、深成交最終IPO價格定價突破“四值”孰低。從超出的幅度看,上述7隻新股的定價分别超出“四值”孰低值1.13%、3.7%、5.52%、0.07%、4.08%、4.83%、7.27%。其中深成交IPO價格超出“四值”孰低幅度最大,為7.27%。

實際上,随着新股詢價、定價漸趨科學與理性,未來新股打新收益或将迎來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信證券預計,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将有所下滑。具體而言,一方面,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約10%”調整至“約1%”,高價被剔除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取消新股發行定價與申購安排、投資風險特别公告次數挂鈎的要求,定價突破“四數參考價”的案例增加。綜合來看,新股整體定價中樞正在上移,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預計上市首日漲幅将有所下降,這也将為投資者打新帶來影響。

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