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志明處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将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送出題為《關于盡快啟動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前期工作的建議》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希望國家能盡快啟動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前期工作。

吳志明 資料圖
提案稱,建設北京至台灣(台北)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已列入國家中長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規劃。2015年底,北京到福州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已經通車;今年年内,福州到平潭島的高速公路、鐵路也将陸續建成通車。平潭距離台灣新竹隻有68海裡,是大陸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承載兩岸同胞期盼的台灣海峽通道建設也将提上議事日程。
“我所指的前期工作是指學術和理論層面的論證,論證結束後或許能做,也可能沒辦法做,但必須盡快進入前期工作。”吳志明對澎湃新聞稱。
他認為,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海峽兩岸新的發展局勢下,積極主動開展民間交流、經濟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凝聚共識,求同存異共謀發展,是目前兩岸人民最大的公約數。
吳志明在提案中指出,啟動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前期工作意義重大,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通盡通”訓示精神的具體展現,有助于實作兩岸交通大動脈的打通,又是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展現,有助于直接拉近兩岸人民的地理與心理距離,造福兩岸人民,對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最終實作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要偉大複興,國家統一很重要,是以海峽隧道前期工作要盡快。”吳志明對澎湃新聞表示,參照國内外已有大型跨海工程的經驗,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宜早不宜遲。其中,港珠澳大橋從香港富商1985年提出建議,到2019年正式通車,曆時35年之久,僅建設就耗時近9年。著名的英法海底隧道的建設,從1986年2月法、英兩國簽訂關于隧道連接配接的坎特布利條約,到1994年5月正式通車,也曆時8年多。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所說:“早研究比晚研究好”。此外,港珠澳大橋、平潭公鐵兩用大橋及其他跨海工程的經驗累積、技術支撐和每兩年專家學者共同舉辦的海底隧道建設論壇成果,以及兩岸橋隧工程專家20多年研究論證,都為啟動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過深入調研,吳志明認為目前啟動海峽通道前期工作的各項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一、從國家層面凝聚共識,深刻認識盡快啟動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前期工作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京台海峽通道的建設,承載着實作中華民族複興夢想,更是實作祖國和平統一的必要手段,希望它能成為新中國成立100周年重大的獻禮工程。
二、由國家層面牽頭成立京台海峽通道前期工作常設機構,落實人員配備、工作職責、經費投入,建立服務協調機制,持續推進工程前期工作,并定期舉辦研讨會、論壇和開展國際交流。
三、發揮制度優勢,依托中國工程院牽頭啟動國家級重大課題專項技術研究,統一管理分解課題,組織專業科研機關協作攻關,為項目建設破解技術難題。同時把海峽通道建設納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
四、加強資金籌措和運力研究。海峽通道工程建設時間長、耗資大,需要切實可行的資金預算并向全世界同胞發行愛國金融債券。要發揮兩岸經濟比較優勢,提前謀劃産業布局,認真研究海峽通道建成後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融合方案,宏觀調控、科學管理,充分發揮海峽通道的運力和影響力,推動兩岸各領域全面深度融合發展,把京台高速海峽通道建成政治上必要、技術上可靠、經濟上互惠互利,造福兩岸同胞的世紀工程、複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