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飛兒樂團沉澱兩年,今夏推出了第九張專輯《鑽石之心》。
成軍十七年,換主唱三年,在外界的不看好和質疑聲中,飛兒樂團交出了這張潛心兩年雕琢的“鑽石心”,也是一張“用生命活過來的專輯”。
三位成員近日接受了北京青年報“娛見”節目的專訪,講述了在非常時期創作和制作專輯的經曆,分享了成團十七年、換主唱三年來走過的心路曆程,也希望這張“鑽石心”般的音樂作品,以及他們未來的每一首歌曲,都能帶給大衆滿滿的正能量,令每個人都能正視人生的磨難和考驗,相信“越打磨,越光亮。”

未來除了繼續出專輯,為了支援新主唱韓睿的理想,樂團還将涉足音樂劇。今年是樂團成軍的第十七年,為着聽到他們的音樂得到力量的歌迷,還會有第二個十七年,第三個......
“我們一直會做音樂,直到寫不動、唱不動為止,這正是我們想要傳遞的事情,用音樂去打動人、鼓勵人。”
做專輯像打磨鑽石,作品充滿正能量
距離上一張專輯時隔兩年,而新專輯也籌備了兩年,三位成員将這個過程比作“像在打磨鑽石一樣”,是以專輯取名為《鑽石之心》。“傳播正能量是我們從出道到現在一直堅持的一個路線,是以這是一張充滿正能量的專輯,裡面有很多可以鼓勵或者溫暖、慰藉人心的作品。”
有感于2019年到2021年之間,一場疫情風暴打亂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鑽石之心》以打磨鑽石的過程,比喻人生的磨難與考驗,希望以此鼓勵大家堅守信念,終能綻放最璀璨耀眼的光芒。鍵盤手陳建甯說:“這是一張用生命活過來的專輯。”坦言以往專輯名稱都要曆經無數次讨論與修改,但這次卻隻用了20分鐘就定了下來,希望以新專輯記錄這個特殊時期,用音樂記載人類頑強拚搏的生命故事。
在打磨專輯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包括從創作到制作期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三位成員不能見面,隻能通過“雲端”的方式交流、錄音,
“在音樂上沒有辦法面對面交流,真的有點像‘隔靴搔癢’,很難做到理想狀态,是以大概去年底的時候,我們在北京合體,還是要面對面,坐下來交流每個音符,每個唱法,我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有點像閉關,每天就是吃飯、錄音、睡覺,反而是激蕩出很多新的想法,最終打磨出了這張專輯。”
通過這段不一般的經曆,三位成員也想跟歌迷分享: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隻要一起努力想辦法,總能克服。
新作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主唱悟性高團隊有默契
三人在北京合體的時候,意想不到的迸發了很多靈感,比如主打歌《錦繡夢》就在北京完成的,“我們去了後海,遇到了很多平劇愛好者,有彈月琴的、唱小調的、唱戲曲的,看到他們,有一些靈感迸發,就決定把中國的傳統戲曲、中國藝術的美感融合到西洋搖滾樂當中,變成一個新的潮流。”
《錦繡夢》加入了古筝、琵琶、二胡和梆笛,以往飛兒樂團的作品大多以搖滾曲風呈現,這首歌确實有些不同,對三位來說,也是一次挑戰。尤其是主唱韓睿,第一次挑戰唱戲曲,看似耳目一新,但背後沒少做功課、下苦功。
雖然音樂科班出身,但韓睿學的是音樂劇專業,從美聲唱法到流行再到戲曲,對于二十多歲的韓睿,這種切換并不那麼自如,甚至确實有點難。是以錄音的時候并不順利,幾次三番的重錄,幾近崩潰。
“我小時候是接觸過戲曲的,也很喜歡平劇,但心裡還是有點惶恐。因為畢竟要唱的話,還是要很專業的呈現給大家,讓大家知道我們是花心思的,并不是敷衍了事,是想要傳遞一些東西給大家的。”
對于韓睿的呈現,其他兩位成員相當滿意,陳建甯也贊韓睿悟性夠高,比如為了拍攝《錦繡夢》MV,他特意去參觀了梅蘭芳故居,将自己的所見所想錄視訊發給了韓睿,韓睿看到視訊,深受啟發,很快領悟了建甯老師想要傳達給她的内容,最終将其内化為MV的表演。
“制作人還要做一些啟發歌手的工作,比方說我會把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傳給韓睿,我說你聽一下,看有沒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或是有一些精神可以消化,但是你必須内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包括這次借鑒梅蘭芳大師的一些表演,我覺得韓睿的悟性蠻強,我們通過這樣方式完成了溝通,是以這是我們三個人之間的默契,這才是一個團體。”陳建甯說。
換主唱後備受争議,先埋頭苦幹不理質疑
《錦繡夢》的靈感除了來自中國傳統文化,也融入了三人尤其是樂團在前行路上遇到的高低起伏最終把握當下重回軌道的經曆,滿滿的正能量,正如飛兒樂團成軍十多年,推出了《Lydia》《我們的愛》《你的微笑》等多首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後來經曆人事變動、一度停滞、更換主唱、歌迷不接受備受争議,但到今天樂團成軍第十七年,再度交出了一張拿得出手的作品,經曆、故事都足夠勵志。
2018年,飛兒樂團前主唱詹雯婷離開樂團,就在大家都猜測飛兒樂團可能難逃解散的命運之時,樂團迎來了新主唱韓睿。外界對于年輕的韓睿滿是質疑和嘲諷,認為她沒能給樂隊帶去活力,反而使飛兒樂團丢掉了最重要的靈魂。很長一段時間裡,飛兒樂團的粉絲認為那個聲音和記憶中的樣子不比對,很多粉絲甚至要求他們不要再唱。這三年中,飛兒樂團以及新主唱韓睿受到了太多的批評、指責,就在年初一檔綜藝節目中,韓睿還當衆被樂評人批“太差了”,但這并不能阻止飛兒樂團前行的腳步,也沒能令韓睿退縮。
飛兒樂團成軍時,韓睿剛剛8歲。中學時期去KTV點的也是飛兒樂團的歌曲,大學就讀于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職業理想是當一名音樂劇演員,韓睿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能以這樣的方式走近偶像。出道前,韓睿參加過不少歌唱比賽且成績亮眼,飛兒樂團吉他手阿沁就是通過一場歌唱比賽知道了韓睿,才有機會邀請她加入樂團。彼時韓睿剛剛22歲,柔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強大的心髒。對于外界的質疑和嘲諷,她來不及多想,反倒那些質疑、嘲諷沒能傷害到她。現在想起來,還慶幸自己那時候的“有點傻”,“就是覺得好開心,好榮幸,也不會想到什麼壓力,滿心想着就是我得好好唱歌,能力不足,我要怎麼提高自己,怎麼去唱得更好。而且那段時間我就自動屏蔽掉外界的東西,先專注于提升自己,當你努力了,可能會有一部分人看到你的努力,是以先埋頭苦幹。現在想想還蠻樂觀的。”
能有這樣的心态,也多虧樂團的“導師擔當”陳建甯做的心理建設,“我跟她說,你一開始一定會有不習慣,要慢慢用實力證明自己。不要把心思放在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你要接收那些對你的發展有幫助的資訊。現在我覺得一切都很好,未來你還有更高的地方要去,我覺得當歌手,就是自己跟自己在競争,隻要今天的我比昨天進步,明天我可以比今天更進步。”
成員有共同的願景,期待音樂能流傳于世
很多音樂組合離了原來的主唱之後很難走得更遠,但飛兒樂團走到今天已經17年,三位成員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願景,做出的音樂能夠給人以力量,這也是他們堅持的動力。
阿沁坦言,樂團成員都各自經曆過創作上的瓶頸,對于樂團來說,就相當于一次挫折和挑戰,但最終大家都以各自的方式順利度過,比如他自己為人父以後,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嘗試像小孩那樣真正去“玩”音樂,摒棄了技能、技法和目的性,讓音樂回歸單純,靈感反而源源不斷了。而樂團每一位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很多時候就需要一種平衡,才能牽手走得更長久。
“我們三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像(建甯)老師屬于速度比較快的那種,在有些事情上老師就會出面督促。需要沉澱或者放松的時候,我就是放松擔當,韓睿就屬于是生活擔當,哪裡有好吃的,今天點什麼外賣,就是她來搞定。總之遇到困難或者瓶頸,我們團隊會一起克服。”
未來,飛兒樂團希望他們的音樂除了能打動人、鼓勵人,還能流傳于世。因為主唱韓睿最初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音樂劇演員,雖然後來加入了飛兒樂團,但這個夢依然還在。是以做一出音樂劇也已經提上日程。
大學的專業是音樂劇,韓睿一直遺憾加入飛兒樂團以後,大學所學的基本用不上,從美聲轉到唱流行也頗費了一番周章,上了很多課,有時依然難改唱美聲的小習慣。但建甯老師開導她:
書到用時方恨少,對不對?隻是時機未到。其實你學到的東西未來都會用得到,就像你小時候聽的戲,現在不是也用到了?是以我覺得音樂人應該海納百川,你學到的東西總有用到的時候。”
有一位抑郁症患者歌迷在飛兒樂團的微網誌下留言說,從前自己滿是負能量,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但聽了飛兒樂團的新歌以後,覺得自己找到了希望,于是可以“開心的吃藥”。他說很擔心飛兒樂團不再做音樂,請求樂團一定要堅持下去。
“是以我們一直會做音樂,直到寫不動、唱不動為止,這正是我們想要傳遞的事情,用音樂去打動人、鼓勵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壽鵬寰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郝羿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