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直至《亮劍》上演之後人們普遍認為,其中李雲龍的婚姻經曆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之間緣起緣續的翻版。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解放戰争時期的司令爸爸和岫岩媽媽

媽媽韓岫岩的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地區,想當年家裡算得上是名門大戶。上世紀的30年代,她的叔叔、也就是我的二外公是個醫生,在當地開了一家診所,而老掌櫃其實是我媽媽的奶奶,家裡的重大決策都是由她做主。雖然戰争期間兵荒馬亂,診所卻開得挺紅火,還雇了兩個徒弟幫忙,孩子們都稱呼他們為“表叔”。開始也不分國民黨軍還是八路軍,隻要是有病、有傷,中醫、西醫他們都給看。

後來,老奶奶受“表叔”的影響,覺得國民黨老打八路軍,還欺負老百姓,而且聽說八路軍缺醫少藥,是以,就決定投靠八路軍,到陝北去。後來才知道,其中的一位“表叔”就是共産黨人。

1937年10月,年僅14歲的媽媽,跟随着她的奶奶、叔叔、嬸嬸和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姐妹(加上兩個“表叔”)全家十二口人開始了長途跋涉,直奔太行山。當時,光是馱醫療器械、藥品及物資就用了11頭毛驢呢。據說一路上很辛苦,老奶奶本來家裡生活條件優越,可路上卻天天都吃小米飯,很是不習慣。“表叔”安慰她說到了延安就好了。他們走了很多天,終于到達了革命根據地,一大家人集體落戶到八路軍一二九師衛生所(後來才改成了醫院)。媽媽一家人的到來,這在當時,對八路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據說到了根據地,全家人受到了熱烈歡迎,隻是招待他們的依然是一鍋小米飯和一鍋胡蘿蔔。老奶奶想不到當地的生活那麼艱苦,居然哭了起來。部隊首長得知此事,認為老奶奶的功勞大,特意前來安慰她,此後都給她吃小竈。後來老奶奶去世了,一二九師的衛生處還專門為她辦理了喪事。

媽媽到部隊後就穿上了軍裝,在醫院當了護士。女大十八變,到了17歲,她更是亭亭玉立,成為醫院裡出了名的美人。我當兵是在爸爸的老部隊,接觸了許多曾經跟着爸爸轉戰南北的叔叔阿姨們,不過,所聽說的有關父母婚姻的故事卻是不盡相同。尤其是那些阿姨們都說是她們親眼所見,而且故事更富有傳奇色彩,以至于到後來連我都搞不清楚哪個是“正本”了!

其實有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隻要有人愛聽,經常是傳着傳着就順理成“真”了。

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1938年3月中旬,司令爸爸帶領的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在神頭嶺設伏,與日寇一場惡戰從天亮直殺到日落西山。爸爸身上多處負傷,昏迷不醒,住進了媽媽所在的部隊醫院。當年爸爸的老戰友陳錫聯,與他是同鄉、同年生人、同年入伍,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當時也因受傷住進了醫院。他們同被譽為“二野的兩朵花”。有一天陳錫聯悄悄地對爸爸說,醫院裡有個漂亮的護士叫韓岫岩。其實爸爸早已見過她了,并且互相都有好感。就是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相識相愛,共同譜寫了一曲戰地浪漫的愛情篇章。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司令爸爸和陳錫聯

我們軍裡的任軍長,是當時資格很老的幹部,後來,他經常跟我講他剛參軍時的事情。他說,爸爸跟媽媽結婚時,媽媽還是他們宣傳隊的隊長呢。結果,他講的那些故事,也就成為了我所知道的另一個版本啦。

任叔叔剛當兵才11歲,因年齡太小就被安排到了軍裡的宣傳隊,媽媽正好就在宣傳隊當隊長。那時的媽媽整天帶着他們跟着部隊行軍打仗,做宣傳工作。到駐地後,媽媽睡在老鄉家的大炕上,而他們這些小兵們就在地上鋪上一排稻草睡在上面。那時,他們都很敬仰媽媽,總是誇獎媽媽美麗極了!

解放後任安徽省軍區六安軍分區司令員的唐明春伯伯和他的老伴連阿姨也告訴我,他們就曾經在當時的部隊醫院和宣傳隊裡工作過,爸爸和媽媽的婚姻過程都是他們親眼所見的。

1938年4月的一天,爸爸騎着一匹大紅馬來到了醫院(宣傳隊),一眼就看中了美麗的媽媽。媽媽也是對爸爸一見鐘情,雙方都有相見恨晚之意,當時爸爸就把媽媽用他那匹大紅馬給接走了。

醫院(宣傳隊)的那些阿姨們因為年齡小,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都在那裡議論紛紛,後來才知道這就是結婚了。她們為此感慨、憧憬着自己也能像媽媽一樣,能有一個英俊威武的男人娶到自己,那該是多麼幸福美滿啊!

當時媽媽的全家人都在部隊,而媽媽是他們家裡最受寵愛的大女兒。聽說她找到了心上人,外婆、外公可高興呢!就在家裡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隆重歡迎他們未來的女婿。那天家裡就像過年一樣,大人們歡天喜地,孩子們東奔西跑。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晚年的外婆、外公

司令爸爸雖然已經經曆過無數次戰争洗禮,但他畢竟是個農民出身的窮小子,第一次到嶽父嶽母家,還有一些拘謹,因為這頓飯是要決定他們終身大事的。據說外婆家的人曾經給爸爸和媽媽測過生辰八字,算命先生說他們的命不合,好像屬于“雞兔不同籠”,婚姻不能永恒的那種。隻是他們倆人已經愛到生死相許的地步,而且爸爸英姿勃發,屢建戰功,前途更是不可限量,這不得不令外婆一家人刮目相看,于是也就不再計較那些論數了。

河北人最愛吃的就是炸醬面,他們把爸爸當作最尊貴的客人,當然要請爸爸吃炸醬面啦!爸爸可是個南方人,長這麼大也沒吃過炸醬面。他就拿起筷子,先夾一筷子面條放進嘴裡,然後再用筷子夾上一些炸醬吃。

多少年之後,小姨還非常生動地給我描述當時的情景。她說全家人都笑了,她還起哄說:“哦——我姐夫不會吃炸醬面哦!”媽媽趕緊教爸爸把炸醬放到面裡拌着吃。女婿是當上了,話把也留下了,全家人都記住了爸爸這個“南蠻子”不會吃炸醬面的故事。

爸爸比媽媽大6歲,在他23歲那年與媽媽喜結良緣。他們兩人一個是英俊威猛的将軍,一個是秀麗端莊的護士(宣傳員),可謂是郎才女貌,天賜良緣,誰見了都羨慕不已,贊不絕口。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司令爸爸和岫岩媽媽

後來我在跟媽媽聊天時曾經問過她,她也說是爸爸用大紅馬把她接走的。媽媽說那時的結婚真的就是那麼簡單,哪有先談戀愛後結婚那麼一說呀!到爸爸這層上司幹部,就是要保證首長的生活和各個方面的優先權,尤其是婚姻問題,對象基本上都是在部隊的醫院和宣傳隊裡挑選,而且大多數是由組織出面幫助解決的。

其實,在戰争年代的部隊裡,很多人的婚姻都有點“拉郎配”的意思。隆重一點的辦個簡單的象征性的婚禮,而大部分也就是雙方的被褥拼在一起就算是夫妻了。如女方不同意,就由女方所在機關的上司做政治說服,直到同意為止。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80年代初期,媽媽帶我去了她的一位老戰友(女)家,親眼看到了她家的情景。那個阿姨當時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依然貌美如初:高高的個子,長而寬的額頭,端莊秀氣,有種高貴淑雅的氣質,可想而知當年是怎樣一個大美女啊!戰争年代,一位首長看上了她,阿姨卻因為他的相貌死活都不同意。當時她在師醫院裡工作,曾在師醫院當政委的唐明春伯伯就跟我說過,組織上派他專門做了這位阿姨很長時間的說服工作,那時可是當作政治任務來完成的。直到最後,經過上司反複地做工作,這位阿姨隻好點頭嫁給了首長。後來,用她自己的玩笑話說:“我是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像爸爸媽媽那樣一見鐘情的還真是不多見。他們結婚後,更加深了互相的了解。爸爸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都是媽媽親眼見證的。其中甚至還有專門為了媽媽所打的仗呢!

那是1943年抗日戰争最著名的韓略村戰鬥,消滅了日軍“戰地觀摩團”。在這次戰鬥取得輝煌勝利的背後,還有着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那次正趕上爸爸在去往延安的途中,忽然聽說後勤部隊,包括媽媽所在的醫院,被敵人追蹤和包圍。這還得了!爸爸聽說後心急如焚,立刻率部隊傳回解救,正巧遇上了日本鬼子的“戰地觀摩團”。

當時通訊裝置落後,要請示上級已經來不及了,而且勢必贻誤戰機。爸爸根據天時地利,認為這就是一塊肥肉送到了嘴邊,哪有不吃的道理?他果斷部署了此次戰鬥,就像神兵天降一樣,打得小鬼子措手不及,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戰果。

媽媽跟着爸爸,所見所聞了那麼多精彩戰役,到後來一聽說爸爸要打仗了,就說道:“隻要是王近山打的仗,那就一定能赢!”結果“牛皮”還真不是吹的,爸爸真的就是個“常勝将軍”。

媽媽更是愛爸爸愛得死去活來的。其實她的原名叫韓秀蘭,因為爸爸的名字裡有個“山”字,她就冥思苦想地把自己名字改成了現在的“岫岩”。也真難為她,居然一改就改出了兩個“山”!誰想到若幹年後,真的成為壓在爸爸頭上的兩座大山了呐!

爸爸愛媽媽,在當時是出了名的。盡管在戰争年代,隻要爸爸有機會就要與媽媽團聚,爸爸會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着給媽媽吃。據當時的後勤部管理科長,後任十二軍副軍長(也是我弟弟的老嶽父)的韓榮慶叔叔說,戰争年代條件艱苦,但對首長的生活還是很關照的,平均每星期要殺一隻雞。兩隻雞腿一隻給王司令吃,一隻給杜政委吃。因為媽媽經常去看爸爸,而且不由分說地就把給杜政委的那隻雞腿吃了,害得杜叔叔隻能是“望雞興歎”。媽媽那時就很“霸道”,因為她懷孕、嘴饞,誰敢管她呀?

爸爸對媽媽的愛,毫不掩飾,甚至很誇張。解放戰争期間一個戰役接着一個戰役,爸爸經常是帶着夫人出征(媽媽也是軍醫),走到哪裡跟到哪裡,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地步。其實媽媽為此也吃了不少苦。懷了孕、挺着大肚子也得跟着部隊東奔西跑的,但她從無怨言。其中有一次就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爬山頭,一不留神從山上滾了下來,肚子裡的孩子也不幸流産了。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司令爸爸、岫岩媽媽抱着最喜歡的長子

媽媽曾經在一次行軍途中被敵兵打傷了胳膊(後來還被評為甲級三等殘廢軍人),爸爸知道後心疼極了,他自責沒有保護好媽媽,發誓再也不要媽媽受到任何傷害。爸爸體諒媽媽的辛苦,想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他專門為媽設計了一輛“豪華型”的交通工具——有一頭騾子拉着的一駕帶有膠皮轱辘的平闆車。為了能遮風避雨,他又把闆車四周搭起了棉布簾子,乍一看,就好像農村人娶親時所乘坐的大花轎,媽媽坐上它可神氣啦!一段時間裡,媽媽就是乘坐着這輛“山寨版”的大花轎,跟随着爸爸南征北戰。

漸漸地,人們都認識了這輛“騾子拉車”,知道了有“騾子拉車”的地方就有王近山。

後來,司令部開會時有人提意見說:“騾子拉車”太顯眼,很容易暴露目标,萬一被敵人發現了那還得了啊!

爸爸根本不理會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媽媽更是獨來獨往。

這件事情反映到了劉伯承司令員的耳朵裡,據說劉司令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誰知有一天劉伯承在路上正巧遇上了這輛“騾子拉車”。就問:“誰在裡面呀?”

媽媽聽到有人攔車,掀起“大花轎”的布簾子,一看是劉司令,媽媽趕忙跳下車來,沖着劉伯承莞爾一笑,畢恭畢敬地行了個軍禮,輕輕地叫了一聲:“劉司令好!”

有人告訴劉伯承這就是王近山的夫人,劉司令揮揮手說:“走吧,走吧!”

劉司令走了。他沒想到的是,由于他的“假裝看不見”,居然留下了響徹三兵團的一句順口溜,那就是“劉伯承一隻眼,就是看不見韓岫岩!”

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爸爸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真的就是像一首歌裡所唱的:“愛就愛它個轟轟烈烈,愛就愛它個清清楚楚”!

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同他所打的戰役一樣精彩

王近山中将之女王媛媛

【作者簡介】王媛媛,曾用名朱媛媛,王近山将軍的第六個孩子,1953年11月生于北京。1969年參軍,服役于南京軍區某部醫院。197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77年複員回京。197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儲運局工作。1989年後曆任中國商業建設開發公司辦公室主任、業務部經理等職。其間多次被評為部級優秀黨員、新長征突擊手。2008年底退休。

本文系《祖國》雜志社宋志嬌據王近山之女王媛媛著的《司令爸爸 司機爸爸》一書中的内容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