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入侵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動”于2001年10月7日午夜時分拉開序幕,美軍中央司令部副司令邁克·德龍中将是這場戰争的直接指揮官,戰鬥一開始,美軍對阿富汗全境實施大規模空襲,一直轟炸至淩晨,不費吹灰之力擊中了所有目标,到11月初,美軍特種部隊抵達阿富汗,打算和北方聯盟部隊攻占能通往東部、西部和南部的要道的馬紮裡沙裡夫,在美國陸軍特種部隊A作戰分隊的指引下,馬紮裡沙裡夫被美國空軍炸了底朝天,然後他們告訴北方聯盟的杜斯塔姆将軍,敵人已經被一舉摧毀,杜斯塔姆将軍指令他那一千名士兵騎着戰馬沖向馬紮裡沙裡夫,結果馬紮裡沙裡夫裡面隐藏的火力紛紛開火,杜斯塔姆将軍瞬間損失了十分之一兵力,其餘人掉頭就跑,
暴跳如雷的将軍費了老大的勁才把跑到到處都是的士兵一個接着一個地重新集結起來,然後來到美軍特種部隊前問罪,美軍回答說“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那就再炸一次,随後馬紮裡沙裡夫再次被炸成一片火海,一小時後,遭到四面孤立的八千多名塔利班士兵被迫投降了,然後按照阿富汗傳統編入杜斯塔姆将軍的部隊,隻剩下900人的杜斯塔姆将軍一下子有了近萬人,遠在美國的邁克·德龍向布什總統報告:這場戰争我們赢定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将軍們紛紛打來電話表示祝賀,不過誰也不知這些投降士兵中有多少是潛伏了下來的。
聯合國下屬的地雷排除組織樓房
11月13日,杜斯塔姆将軍開始向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推進,塔利班是在一夜之間撤出喀布爾的,決定是在24小時之内作出的,是以依然相對倉促,所有重型武器,諸如坦克、裝甲車輛都沒有被破壞。原因還在于塔利班缺乏破壞這些武器所必須的炸藥,問題是不到兩個小時,塔利班接近三萬的塔利班部隊就銷聲匿迹,未放一槍一彈,重武器幾乎完全儲存了下來,輕武器完全被随身帶走。沒有出現集體投誠的場面,實施的戰略轉移是完全有組織和計劃的,美英沒有發現塔利班集結上述部隊向山區移動的迹象。這就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
喀布爾已經成為一座廢墟城市,T54、T55、T62坦克、BMP1裝甲運兵車的殘骸随處可見。不清楚這到底是蘇聯人、塔利班還是軍閥混戰時留下的。北郊到市中心的大約5公裡路上,全部是一片廢墟,美軍的炸彈把這個中亞國家幾乎炸回到了石器時代,北方聯盟軍隊進城,整個市區幾乎完全處于軍事管制之下,晚9時以後實施宵禁。白天北方聯盟也在各地區設立哨卡。随後,各種背景的英美俄日人員相繼到達喀布爾。至少數百名平民遭到公開處決,暴屍街頭,理由是他們都曾經幫助過塔利班,西方媒體當然對北方聯盟在進入喀布爾市區之後所進行的濫殺輕描淡寫,視而不見。
拉登的住宅
蘇聯占領時代的阿富汗卡爾邁勒政權的國防部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它獨自屹立在首都的北郊,可見當時國防部在阿富汗政府中的重要地位。兩公裡之外便是被美國指控的本拉登「基地」組織的一座訓練營地。全部建築物遭到徹底破壞。甚至連建築物的輪廓都無法看清楚,美軍首輪巡航飛彈攻擊之後,聯合國下屬的地雷排除組織的三座樓房遭到了「誤炸」,成為這次戰争中的重要新聞,三座樓房其中一座炸塌一半,另外兩座基本摧毀,留下一個大約7米的彈坑,但是還看得到輪廓。
機要室
另一枚誤炸更為離譜。在一座蘇聯援助興建的居民樓眼前爆炸,當時炸死一名兒童,而至少500米之外才是還停放着許多54、T55坦克的塔利班陸軍中心,GPS制導炸彈的可靠程度讓人懷疑。尤其是極端容易受到幹擾,而且未爆現象嚴重。例如對喀布爾市長住所投放的GPS制導炸彈的三枚當中一枚未炸,拉登的住宅由一棟兩層樓高主樓、一棟平房副樓一棟兩層樓高副樓組成。三幢房屋外表看去基本完好。屋頂留下一個大約一米左右的洞,然後穿透側面牆壁,接觸角45度左右,屋子内部留下一個未爆飛彈殘骸,在主樓地下室一個房間顯然屬于機要室,大約3個檔案櫃門敞開,堆滿了許多西方的雜志、紙張、檔案,一片狼藉。
人到哪裡去了?這是北方聯盟、美英急需尋找的答案,顯然美軍的轟炸并不是導緻塔利班實施戰略撤退的最主要原因,大量的塔利班坦克、裝甲車輛在轟炸之後依然儲存完好已經說明美軍轟炸絕非是決定性的一擊。塔利班主要是損失了重型武器和汽車,人員傷亡并不大,守衛坎大哈空軍基地的戰鬥中,500名士兵遭到B-52轟炸機的地毯式轟炸,8天的戰鬥中隻有8人被炸死,他們主要是在車輛移動過程中喪生。守衛坎大哈的塔利班部隊兵力至少兩萬,盡管面臨美軍轟炸,塔利班部隊還一度奪回了失守的坎大哈機場,可見轟炸并非決定性打擊。無數西方軍事觀察人士曾普遍認為戰争初期,美軍強大的電磁轟炸使塔利班部隊通訊、指揮、管制、情報系統完全失靈,以緻部隊指揮混亂。然而後來證明這一判斷并非屬實。在戰争過程中,塔利班每天早上7、8時通過高頻通訊依然有效地同塔利班全國戰場各部隊保持着聯系,
不過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特别興奮,他認為美國已經獲得了完全勝利,開始和邁克·德龍讨論如何“幫助一直流亡在外的哈米德·卡爾紮伊當選”的問題了,哈米德·卡爾紮伊這時己坐着機車穿過巴基斯坦邊境回到了阿富汗,美軍向他空投了裝置、武器、補給和美國陸軍特種部隊A作戰分隊的第574特種作戰分隊,加上卡爾紮伊的150人,目标是奪得坎大哈為哈米德·卡爾紮伊建立威望,以便日後執政,消息來源聲稱坎大哈完全陷入混亂狀态,大批塔利班戰士離開都市,而最高首領奧馬爾也神秘失蹤,哈米德·卡爾紮伊和美軍指揮官進行了讨論,他認為赢得坎大哈之戰的關鍵是位于坎大哈市的塔林·科普特鎮,這裡是奧馬爾的家鄉,幾乎所有塔利班上司人的家人都在此鎮居住,是以拿下此鎮會嚴重打擊塔利班的士氣,所有普什圖族人都會為美軍戰鬥,而且隻要封鎖通往該鎮的山口,塔林·科普特鎮就會投降
第574特種作戰分隊由2名軍官和10名士官組成,領隊的阿梅林上尉制定了一個圍攻計劃,由于兵力太少,阿梅林上尉告訴卡爾紮伊,他們需要更多人手,這夥人在塔林·科普特鎮西南一個小村莊停了下來,美軍又空投了大量武器,卡爾紮伊開始招募人手,數百人員來嘗試領取武器,但大多數人隻對領取武器感興趣,沒幾個人願去塔林·科普特鎮,11月16日,卡爾紮伊告訴阿梅林上尉塔林·科普特鎮發生了起義,該鎮控制權已經落入卡爾紮伊的人手裡,希望美國人趕去幫助,阿梅林上尉左右為難,他認為卡爾紮伊的軍隊規模太小,如果進入塔林·科普特鎮而塔利班發動反擊可能很危險,不過阿梅林上尉也覺他擁有美國空軍這個王牌,利用這一機會迅速奪得該鎮,可以一試,
第574特種作戰分隊決定立即前往塔林·科普特鎮,卡爾紮伊搞來一堆混雜的車輛,載着所有人在通往小鎮的山路上颠簸前行,到達該鎮那天晚上,卡爾紮伊忙着不斷招募支援者,而阿梅林上尉則從線人口中得知一股強大的塔利班正在接近這個城鎮,可能會在第二天某個時候到達,阿梅林上尉準備反擊這一威脅,但卡爾紮伊卻聽不進去,因為是齋月的第一天,他要喝茶,吃飯,聊天,阿梅林上尉迅速回到營地告訴手下做準備,指令通訊員聯系指揮部讓空軍和海軍知道即将發生的襲擊,然後給新招募的阿富汗人發武器,一直工作到深夜,午夜過後,空軍發現了一支車隊正在逼近,阿梅林上尉指令空軍投擲炸彈,然後第574特種作戰分隊帶上30名阿富汗人開車來到鎮外一個高地建立觀測點,這裡可以觀察到通往坎大哈的道路,這條路穿過一個山谷的南端,塔利班的車隊将從另一邊的隘口進入,良好觀察視野讓美軍有機會在交戰之前利用近距離空中支援消滅敵軍,而30名阿富汗人則負責在美軍前面當炮灰,防止塔利班沖近美軍。
11月17日清晨,數十輛塔利班車輛從山口中開來,第574特種作戰分隊立即呼喚空軍進行近距離空中支援,第一枚炸彈就摧毀了領頭的車輛,正當美國人認為勝利女神倒向自己一邊時,令人費解的事件發生了,卡爾紮伊的士兵驚慌失措跳上了車輛往塔林·科普特鎮跑,美國人摸不清發生了什麼,一些美國人站在車輛前面讓他們停下來,但他們無法與驚慌失措又不會說英語的的阿富汗人交流,結果是阿富汗人堅持要走,美國人害怕自己被扔下,隻好也跳上卡車回到鎮上,回到鎮上的阿梅林上尉會見了卡爾紮伊,經過一輪讨論後,美國人又帶着一批新的阿富汗人在離小鎮更近的新地點建立了另一個觀察哨,
再次對接近的塔利班進行空襲,不幸的是一架B-52轟炸機誤投的一枚炸彈在卡爾紮伊附近爆炸,炸彈的碎片劃傷了他的臉,卡爾紮伊簡直氣瘋了,他帶着他的人又跑回了鎮上,到了8時,塔利班找到了另一條路線。美國人開始聽到側翼輕武器的開火聲,然後消失,塔利班退回了坎大哈,12月7日,卡爾紮伊抵達了坎大哈,此時他隻需走進這個城市接受塔利班的投降,就完成了坎大哈戰役,和喀布爾一樣,守衛坎大哈的塔利班部隊兵力至少兩萬,也消滅得無影無蹤,邁克·德龍中将欣喜若狂,宣稱美軍隻用兩個月就做到了蘇聯軍隊用了十年也沒有做到的事情。
阿富汗的土地經過反複的炮擊、轟炸,仿佛已經被撕裂,到處是廢墟、彈坑,不到下午兩點鐘左右天空便重制昏暗。狂風帶着塵土驅趕街上的行人,時而咆哮,像是在哭泣,仿佛末日已至,戰争使這個國家重新回到了19世紀,近750000名阿富汗難民逃離了家園,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迄今為止最為離奇的戰争,十幾個美軍加上幾百毫無戰鬥力的烏合之衆竟然打下了一個國家,赢得莫名其妙,輸得莫名其妙,不過美國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絕對的赢得了這場戰争,
不過塔利班初期的戰略撤退無非是出于對美軍高科技和精英特種部隊的心理恐懼感,當阿富汗人在之後的戰鬥中發現美國特種部隊士兵的戰鬥力平平(特别是 2002年3月1日的蟒蛇行動,三名塔利班壓制上百名綠色貝雷帽和海豹突擊隊幾天幾夜,打死八人),覺得美國特種部隊士兵的戰鬥力還不如蘇聯普通士兵,而且空中打擊效率也相當低下後(蟒蛇行動投彈5千枚,僅炸死二十幾人),一波又一波的反攻開始了,一直繼續到今天,2001年12月,阿富汗所有的城市全部控制在美軍手中,到了2020年,美軍和當年的蘇軍一樣,縮在剩下喀布爾和坎大哈旁邊的幾個基地不再出去了,
蟒蛇行動詳細戰鬥經過看這裡美軍塔庫爾加爾戰役的決策經過和戰鬥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