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津湖戰役為何89師的凍傷人數最少?多虧師長有遠見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争中我軍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在當時北韓遭到百年難遇的極端氣溫,使後勤補給極其困難的我軍在嚴酷的環境下出現極為慘重的傷亡。在戰後根據我軍的粗略統計下,長津湖戰役我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共有14000餘人在因戰鬥而受傷,但由于寒流的原因卻造成30000多人受傷,可以說此役非戰鬥減員數量比戰鬥減員還高兩倍。

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編制有12個師,在這次戰役中幾乎每個師數千人的減員都是因為極端的天氣原因,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第9兵團有一個師則是例外,這就是第9兵團二十軍的第89師。

據戰後的統計,第89師在長津湖戰役中因極端天氣的原因受傷人數為400餘人,較其他師團相比,這個數值可算是非常非常低的了。那麼,同樣都是有編制的人民志願軍,為何第89師在此次戰役中凍傷減員人數最少呢?

長津湖戰役為何89師的凍傷人數最少?多虧師長有遠見

(長津湖戰役)

後來,根據第89師的幸存老兵的回憶道,他們長津湖戰役期間之是以凍傷減員最少,是因為當時時任第89師的師長餘光茂将軍非常有遠見。

餘光茂将軍是江西人,江西地處我國西南地區背靠秦嶺,氣候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的氣溫都相對溫暖,至少和北方的冬天相比沒有那樣寒冷,是以從小在江西長大的餘光茂将軍對寒冷的氣溫是比較敏感的。

當抗美援朝爆發後,餘光茂将軍接到上級的作戰指令在1950年的11月4日抵達了東北沈陽,當他一下火車就被東北寒氣凍得受不了,然後他就開始擔心起自己士兵們的後勤保暖問題。于是,餘光茂将軍直接向總參謀部提出請求,讓自己的部隊多在沈陽停留一天,好讓戰士們貯備好禦寒的衣物。

總參謀部很快就同意了準許,餘光茂将軍直接去找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賀晉年将軍,提議讓東北軍區幫89師補充好棉衣、禦寒手套以及護耳等戰時禦寒物資。可是問題來了,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内,根本就不可能找到那麼多人所需要的禦寒物資,一天的時間結束後,整個89師還有超過一多半的戰士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禦寒衣物。

于是,情急之下餘光茂将軍突發奇想,他直接下令讓戰士們将自己的棉被全都拆掉,然後再把掏出的棉花全都塞進自己的棉衣中,而多出來的那些棉花則全都用來做軍帽子以及護耳等禦寒物資。

第89師的軍用棉被絕大多數都是由江蘇提供的,89師的戰士們也大多是南方兵,即使是到了出發前,他們很多人也根本沒意識到北方的嚴冬有多恐怖。當89師的戰士們聽到餘光茂将軍下達的指令每個人都要拆掉自己從南方一路帶到沈陽的軍棉被時都傻眼了,但即使有百般不解與不願,也都遵守了指令。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餘光茂将軍的高瞻遠矚,在長津湖戰役中,第89師的戰士們因為禦寒物資的充足保證了戰鬥力以及較低的非戰鬥減員,是以出現了前文所說的89師在此次戰役中抗寒能力要遠超于第9軍團其它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