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鄭佳潔 文/圖)“目前,眉山正經曆從積勢蓄能、蓄勢待發向蝶變躍升、跨越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2020年,眉山GDP增速已經躍升至全省第5位,今年上半年再進1位,發展勢頭持續向好。”9月1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中共眉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王淑琳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
去年省委書記彭清華對眉山發展給予了“優勢盡顯、其勢已成”的高度評價,眉山發展憑借什麼實力出圈?

乘勢而上 順勢而為
眉山距離成都僅60公裡,乘高鐵往來隻要20分鐘,緊鄰雙流、天府兩大國際機場,距離均在50公裡内,構成“等邊金三角”,從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到眉山的時間與到成都市區相當。
目前,眉山正面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四川天府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省委作出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重大部署,相繼賦予眉山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範市、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地、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的發展定位,為眉山提供了躍升能級、跨越崛起的重大戰略機遇,使眉山跻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的“圈中之圈”,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
錨定目标 擔當有為
眉山建區設市以來,地委和曆屆市委始終将區位作為最大資源、最大優勢,從“錯位發展”到“協同發展”,從“一體發展”到“同城發展”,發力方向始終不變:緊扣“融入成都”來抓開放、抓發展。
“現在成都的公積金已經可以在眉山購房貸款,成眉公交地鐵實作一卡通。”王淑琳介紹,成眉合作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眉山不斷優化的空間布局、日臻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為承接成都城市功能疏解,與成都産業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産業同鍊、基礎同網、區域同城正逐漸變成現實。
中共眉山市委四屆十八次全會更是确定了“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科創增長極”的目标,提出了“融入成都、融合産創、融彙服務”的發展路徑,為眉山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
薪火相傳 苦幹興眉
眉山1997年成立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轄兩區四縣,面積7140平方公裡。成立之初,眉山一窮二白,隻有500萬的啟動經費,400個行政編制,8個市屬的國有企業。經過20多年的接續努力,2016年眉山GDP首次突破了1000億,2020年GDP達到了1400多億,GDP增速已經躍升至全省第5位,今年上半年再進1位,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這是全市上下接續奮鬥、苦幹實幹的成果,也是堅韌圖強,求是創新,團結進取“眉山精神”的具體展現。
去年省委書記彭清華對眉山發展給予了“優勢盡顯,其勢已成”的高度評價,這既是對眉山過去發展成績的肯定,也是對眉山未來發展寄予的厚望。眉山必将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奮發有為,努力在打造國内大循環戰略腹地,建設國内國際雙循環門戶樞紐中貢獻更多眉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