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丹青《西藏組畫》展覽引發熱烈反響 主題影展、跨界對談周末登場

5月28至30日,一場周末視覺盛宴——“萬瑪才旦電影作品展映”将現身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博物館。這是由近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盛大揭幕的“四十年再看陳丹青《西藏組畫》”展覽所引發的熱烈效應,該展一經亮相,不僅成為近期北京頗受關注的重要展事,也引起文化界的熱烈反響。

該展覽彙集藝術家陳丹青在80年代創作的七幅油畫作品,以及該系列油畫誕生前的二百餘幅速寫草稿以及該系列油畫誕生前的二百餘幅速寫草稿,展期為5月10日至6月10日。

陳丹青《西藏組畫》展覽引發熱烈反響 主題影展、跨界對談周末登場

《西藏組畫》是1980年陳丹青的畢業創作在中央美院展出後外界給予的名稱,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畫共七幅,于1979年至1980年間在拉薩和北京完成。他摒棄當時流行的強烈主題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描繪了藏民的日常生活,引起當時藝術界的強烈轟動和廣泛的社會反響,此舉也開創了整體藝術創作的大轉折時代。

在繪畫領域,《西藏組畫》直接引領了中國向歐洲正統油畫溯源的風氣,超越了當時蘇俄油畫的技法及美學的單一,雖然創作借鑒了法國鄉村畫派,但仍不失個人特色,色彩團塊厚重,用筆穩健。同時陳丹青專注身邊、眼下、非英雄非主題的真實生活日常,首次正面将繪畫本身的快感放在第一位,自然地将革命主題繪畫中粗糙的激情、單調的理想主義轉化為深刻且濃郁的生命力。

陳丹青《西藏組畫》展覽引發熱烈反響 主題影展、跨界對談周末登場

而在這七幅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牧羊人》,這幅作品是發表次數、引用次數、展覽次數最多且影響最大的一件。《牧羊人》大膽直白地描繪了一對擁吻的情侶,一種純粹的激情通過對人物的描繪躍然紙上,男人的背影強悍有力,女人的動作稍顯僵硬卻又帶着一絲笨拙,整個畫面的組合顯得非常和諧。畫中既沒有政治意義,也不存在教條式的内容,是愛情主題首次出現在畫布之上,毫不回避,毫不修飾,是當時創作中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不僅如此,這組繪畫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反矯飾的真實态度,為國内85新潮及現代藝術運動埋下伏筆。在非繪畫的領域中更能發現《西藏組畫》的精神意義,作為當時新繪畫的代表,《西藏組畫》與同時期的新文學、稍晚的第五代導演的新電影一并構成80年代最為重要的文化圖景。

陳丹青《西藏組畫》展覽引發熱烈反響 主題影展、跨界對談周末登場

四十年後,再看陳丹青與《西藏組畫》,依然擁有着極高的藝術與社會價值,并持續地發生影響。著名美術批評家、策展人賈方舟表示:“《西藏組畫》依然屹立在那裡,它就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過去的認定至今依然不會動搖。”

時至今日,西藏題材依然成為源源不斷的藝術創作靈感,而将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博物館舉行的“萬瑪才旦電影作品展映”活動,共展映《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和《氣球》五部作品,并将舉辦萬瑪才旦和藝術家劉小東、楊飛雲、朝戈、林旭東、陳文骥的三場跨界對談活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岩

編輯/崔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