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把1985年富野由悠季導演的經典名作《機動戰士Z高達》重溫了一遍,第一次看它的時候還是将近10年前的時候,當時對高達系列也隻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很多勢力的關系、角色的關系還沒有搞清楚,是以看了也隻能說出一個輪廓。如今,做動漫自媒體都6年了,高達系列的動畫也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這一次總算能“看懂”《Z高達》到底在說什麼了。
需要相當“門檻”的動畫
盡管三枝成彰用了非常顯著的音樂風格來差別敵我勢力,盡管如此我依然覺得即便有初代《高達》的經驗,《Z高達》依然有一些觀看門檻,尤其是初期。登場MS多,宇宙空間的時候,突然冒出一部MS,你還沒有厘清楚敵對勢力是哪家的時候,真的分不清這MS是哪裡的。為什麼敵對勢力剛派出一波MS,又會有另外一波敵對勢力的MS出現,這兩幫人就好像完全不同的兩派勢力一樣……我覺得需要了解勢力的差別後再倒回去才能看明白。
不過随着劇情的進展,我想觀衆總能厘清幾個不同的勢力。但不得不說,要看懂《Z高達》,需要一些耐心,沒有了解背景要吃透真的不容易的,資訊量大,并且沒有太多劇情解說的過程,和如今的動畫風格的确很不同。
不同人的思想隔閡
個人認為《機動戰士Z高達》無時不刻圍繞人與人的了解在叙述故事,戰争,隻是更加宏觀的層面來讨論而已。而相對微觀層面,《Z高達》中安排的并不是隻有年輕人的成長,而是“小孩”和“大人”的思想的沖突。因為劇中還為卡缪安排了一個夏亞在卡缪身邊,兩人的思維也經常冒出火花,甚至變成實體的沖突,正說明着,2個不同世代的人,即便目标相同也難以完全了解對方的志向,存在着隔閡。
而劇中安排了上一代的男主角阿姆羅雷出現,也有着類似的用意,阿姆羅花了7年的時光,才從拉拉的死和戰争的陰影中逐漸走出。但是遇到卡缪之後,兩人的所想所為可能有相似之處,但依然會撞出火花。
劇中有一個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作為“長輩”的布萊特艦長經常要“修正”下屬,因為卡缪、卡茲等年輕的戰士,經常會因為個人義氣做出擅自違令的行動,是以要“修正”他們,就是鐵拳的攻擊。但這種“修正”初期可能代表着軍中的紀律,但後期布萊特就很少有修正手下了,可能也想代表上一輩也逐漸開始了解小輩的想法。
逐漸錯綜的勢力鬥争,其實全看夏亞的表現
看完之後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實。《Z高達》中最精彩的勢力對決,是自從哈曼登場,破壞了兩者之間的平衡後變得更加複雜了,因為哈曼完全不是省油的燈,既想連攜提坦斯,又不想徹底滅掉奧古(夏亞),這裡,夏亞就變成了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
因為,哈曼和阿克西斯的勢力的出現,完全可以左右後期提坦斯和奧古的戰局,但是哈曼傾向了奧古,在最為關鍵的時候幫助奧古重創了殖民衛星鐳射炮,那是因為,夏亞向她低頭了。
而第一次奧古和哈曼商談的時候,就是因為夏亞沒有控制好感情後和哈曼發生直接沖突,商談完全失敗了,而第二次夏亞卻嘗試低頭,最終哈曼在最關鍵的時候沒有食言,背叛了提坦斯,也讓提坦斯的勢力被大幅削弱,加之後來還用阿克西斯加速了提坦斯的毀滅。而在和夏亞的決戰之後,哈曼依然幻想着夏亞要是能夠回到自己身邊和自己重建吉恩該有多好。
可見兩人的意志偏離之後,哪怕是刻意低下頭,利用對方,也并不會認同對方的意志,這也緊扣人與人互相了解是不可能的主題。
走向崩壞的卡缪
縱觀整部《Z高達》,一路在悲劇中成長的就是卡缪。目睹了雙親在戰争中死去,遇到自己認為是“善良的人”,愛上她們,想拯救她們,不斷努力去說服她們,卻一個也沒有挽回。鳳、雷克亞小姐、羅薩莉、薩拉,這些女性一旦自己決定了自己的意向,除了武力征服外,已經别無他擇。這就是最令人可悲的地方。
在後期,花園麗問NT可以做到什麼?卡缪突然露出了詭異的笑容說,“要說做到什麼的話,就是殺人了吧”,此時已經可以看出,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失敗,最終不得不下手殺死對方的結局之後,卡缪的精神已經到達了極限。
是以最終,TV版的《Z高達》的這個結局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也可謂是相當黑暗和悲慘的過程。
随着《Z高達》的悲劇氛圍,已經把“人類即便進化出NT的能力,依然無法互相了解”的悲觀情緒渲染到了極緻,可謂是看完非常“緻郁”的動畫了。這種悲情并不是簡單說給一個角色發一個便當把氣氛渲染一下就完事,而是在更深的層面,讓你感受到主人公們的絕望。
夏亞跟卡缪說,“别在意這些事啊”,卡缪卻繼續露出更加詭異的笑容,“我可沒在意(殺人),在意(殺人)的話,怎麼成為NT啊”,真是笑着說出令人寒顫的台詞,此時,夏亞也變成了一個嚴肅的表情,陷入沉思,可能也不難了解,為什麼之後夏亞會在《逆襲的夏亞》中做出更加極端的行動。
TV版的《Z高達》确實是開辟出了宇宙世紀的一種悲觀的價值觀,但是在絕望中掙紮,希望年輕人可以在掙紮中尋找活下去的希望……至少富野用《逆襲的夏亞》的結局,是想闡述如此的道理……
然而看看哈薩維的結局……emmmmm。再一次,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