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州三日遊

揚州,曆史文化旅遊名城,名氣很大。去揚州遊玩是夫人的最大心願,主要原因是其祖母是揚州人氏,她有四分之一揚州血統。

出發前,我做足了攻略,查閱了有關揚州旅遊的詳實資料,包包覆、吃、玩等,規劃了旅遊路線。為防止出現“五一”節日期間住宿車票緊張問題,提前在網上預定了火車票、住宿、旅遊景點門票。

第一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2021年4月29日上午十時許,我們一行二人登上前往揚州的列車。家距離揚州不遠,兩個小時的車程。到揚州站後,立即打的奔赴預定酒店。

天氣晴朗,風很大,街道兩邊刮起了樹葉和細灰,不免對揚州的名氣産生不好想法。

住進酒店已是下午兩點鐘,簡單休整後,便出門在酒店前面時代廣場旁找了一家飯店,點了皮包水、揚州炒飯等,填飽肚子。

下午,我們沿着淮海路、文惠街行走,來到東關街。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曆史老街,擁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特色。東關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道,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

東關街面上熱鬧繁華、店家林立,遊人如梭,美女帥哥、男女老少,猶如西安的回民坊。皮包水、藕粉圓子、黃橋燒餅、湯圓、四喜湯圓、長魚(鳝絲)面、臭名遠揚臭豆腐、馬蹄糕、牛皮糖、瓜子仁酥等小吃,也有好多傳統商業老字号,如謝馥春、三和四美、揚州“三

把刀”等。

随着人流,不斷推着我們走馬觀花,看到了街道兩邊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江上青、劉文淇金農、汪伯屏、朱自清等,還有江澤民的舊居。

東關街的盡頭便是東門城樓,南宋大城東門城樓雙甕城遺址。

傍晚時分,我們在東關街一家挺有檔次飯店,點了一些揚州特色菜肴,味道非想象那樣好,價格卻很貴。鄰桌客人因為肉有異味,和店家争吵個不停,店家百般辯解,這頓飯吃的很敗興。

華燈初上,路過文昌閣。遠遠看去,文昌閣顯得非常莊嚴。文昌閣建于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現在文昌閣,閣高24.25米,八角三級磚木結建構築。閣的底層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閣的第二、三層,四周虛窗。登樓四眺,遠近街景,盡收眼底。

第二天

吃過早點後,我們便朝瘦西湖方向走去。一進入景區南門,遊人如織,滿眼綠色。碧綠的湖面上泛着幾艘遊船,整個景象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卷畫。

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瘦西湖是著名的湖上園林,享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譽。它以“瘦”為特征,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荷蒲薰風、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水雲勝概、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石壁流淙、春流畫舫、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

風景區有許多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國小生很多,整整齊齊排着隊,顯得活撥可愛。

花團簇擁,萬松疊翠,空氣清新。我們心曠神怡,能在這裡頤養千年,該有多美啊!

麗日裡,岸邊的白塔格外挺拔。白塔寺裡有白塔,這白塔還有一段故事。傳說乾隆下江南遊瘦西湖,船到五亭橋畔,乾隆盡觀四周,然後對随行說:“這裡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蔭啊,隻可惜差一座白塔”。随行人裡有很多當時富甲天下的大鹽商,聽皇上如此一說,為了讨皇上歡心,不惜萬金,詩畫成圖,連夜用鹽堆砌了一座高塔。次日,乾隆打開窗簾一看,以為有白塔從天而降,非常高興。乾隆離開以後,兩淮鹽總江春,集資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了揚州白塔。塔形和北海白塔相似,略顯修長。

五亭橋每當清風月滿之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漾,衆月争輝,莫可名狀。

橋上置亭,便為亭橋。我們眼前的這座橋上因建有五個頂亭,故名五亭橋。這五座黃色琉璃攢尖頂風亭,黃瓦朱柱,上有寶頂,外挂風鈴,是典型南方亭子的風格,這五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屋面,既可供人們遮陽擋雨,又增加了 橋梁的形體變化。從高處俯瞰,挺拔秀麗的五座風亭,就像出水的蓮花,綻放在墨綠的湖面上。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若在中秋之夜來到這裡,乘船穿行于橋下,15個橋洞,洞洞可見月影,水中月與天上月,相映成趣,倒影流連,照得揚州月滿乾坤。

下午兩點鐘,我們戀戀不舍離開了瘦西湖,打車去下一個景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中峰,始建于南朝劉宋時期。唐代鑒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講律。寺内建有九層的栖靈塔。大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步入大雄寶殿,叩頭、拜佛、許願、保佑。随後遊覽了寺内的文物建築。

走出山門,來到山下公路邊,打車去何園景點。

何園,坐落于揚州城内的徐凝門街。園主人何芷舠,其家族為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帝師孫家鼐進退與共的姻親三大家族,他從湖北漢黃德道台任上壯年緻仕,歸隐揚州,于光緒九年巨資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園林。其間回廊曲折、假山貼牆、鳥栖庭樹等無一不令人慨歎,素來有“城市山林”之說,更被譽為“晚清第一園”。我一邊感歎園林建築恢弘,一邊歎息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其後代散落在世界各地。

下午四時許,我們坐電動三輪車來到古運河南門遺址碼頭。碼頭上沒有遊客,隻有我們兩人。在等遊船時候,租用售票亭充電寶給手機充電。

登上遊船,船上隻有5位遊客。古運河水質清澈,沒有雜物。我們站在上層甲闆上,滿目欣賞兩岸旖旎風光。

運河兩岸,散落着世界四大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道教瓊花觀(西漢)、佛教高旻寺(隋代)、伊斯蘭教普哈丁墓園(宋代)和天主教堂(清代)。有反映揚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築的遺址水鬥門、龍首關(鈔關)、東關古渡(雙甕城)和古灣頭閘。有古代帝王巡視揚州留下的遺迹:瓜洲古渡錦春園、高旻寺行宮禦園和龍衣庵。有展現“富比王侯”的揚州鹽商住宅群落—個園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揚州鑒真大和尚東渡日本時的啟航地文峰塔。

古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詩篇,像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等等。

遊船到便益門碼頭,古運河遊覽就結束了。

第三天

吃過早點後,我們穿過東關街上熙熙攘攘人群,來到個園。個園是清代揚州鹽商宅邸,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于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拓建為住宅園林。

同治年間,個園賣給鎮江丹徒鹽商李文安,後李家負官債,軍閥徐寶山逼李家用個園抵債。1913年徐寶山被革命黨炸死,1926年李家讓出個園,後又幾易其主,曾先後屬于李氏、朱氏等。

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于一體。

規劃好的景點已經遊完,遠的儀征市世界園藝博覽會又去不了,我們隻好打道回府了。

揚州之行,走街串巷,遊覽美景,品嘗美味。依依不舍時,發現揚州是一個走了還想再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