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作者:清水空流

滿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以清廷的名義,頒布了清帝退位诏書。第一道谕旨如下:

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讨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确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張于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内乂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欤?欽此。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這是中國曆史上最為重要的的诏書(具體法定效應),它标志着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正式結束,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資産階級共和國,而且是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的。而寫下這道封建時代最後一道聖旨的就是滿清自己選拔出的狀元-張謇。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張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因為慈禧六十壽辰特設了恩科會試,第五次參加會試張謇就此中舉,41歲的張謇成為滿清第99個狀元(滿清一共112科)。在恩師翁同龢的舉薦下,擔任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職。在這一時期,張謇官職不高,屬于清流派,支援翁同龢,反對李鴻章。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眼界的開闊,尤其是甲午海戰之後,張謇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他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在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邀請下,張謇開始興辦實業,光緒二十二年,張謇籌措白銀六十萬兩,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紗廠(紡織廠)。投資第三年得純利10萬兩。到1908年累計純利達到190多萬兩。張謇成為名副其實的滿清巨富。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1906年慈禧下诏預備立憲,在中央籌設資政院,在各省籌設咨議局。張謇積極響應,江浙預備立憲公會成立,張謇當選為立憲公會副會長,稍後任正會長。江蘇咨議局成立,咨議局是清廷建立的地方審議機構,具有西方代議制立法機構的雛形,他又被選為咨議局議長。宣統繼位以後,張謇三次上書給攝政王載沣,要求召開國會,成立責任内閣。但被拒絕,載沣斥責張謇,吾家狀元不思報國,反而貪戀金錢,有失體統。而今又為亂黨張目。對得起當年慈禧恩典之情嗎?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武漢三鎮一天易守,湖北軍政府成立。滿清震動。載沣無奈退位,袁世凱就任滿清總理大臣。此後随之一系列的革命活動迅速燃燒全國,南京臨時政府在南京誕生。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據不出兵,待價而沽。此時,革命黨的力量在南方,袁世凱的力量在北方,而且遠遠大于孫中山的革命黨。而以張謇為首的立憲派除了一個道義之外什麼都沒有,但張謇卻成為拉攏的對象,不僅僅因為張謇是狀元(這個真不值錢)。更多的是,張謇已經是資産階級和資本家的代表,說白了,張謇代表有錢人。無獨有偶,無論孫中山的内閣,還是袁世凱的政府,都給張謇安排的同一個職位“實業總長”(經濟部長)。張謇和袁世凱私交不錯。而且也算是袁世凱的老師。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實際上,辛亥革命剛剛爆發,張謇就對滿清徹底絕望了,張謇歸附革命擁護共和。在上海光複後,張謇、趙鳳昌等人想于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構,磋商對内對外的方法。辛亥革命兩個月之後,孫中山從海外風塵仆仆地歸來。孫中山到達上海的第二天,即親自前往拜訪張謇等立憲派的人,向他們征求和商讨組織臨時政府的意見。這孫中山和張謇首次見面,但也算一見如故。雖然他們各自吸取的文化營養不同,但是他們同處于一個藍天之下,激蕩的時代風雲,遽變的社會現實,都直接把他們推到曆史的前沿。辛亥革命時期,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進行博弈的有三股力量: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張謇為首的立憲派和袁世凱為代表的官僚勢力。在這三股力量中,立憲派力量最小,但直接左右革命的成敗。最終立憲派轉附共和,這其中張謇的作用是很大的。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為了能夠讓國家平穩過度,張謇親自前往北京會見活曹操(陳其美語)袁世凱,張謇利用師生之誼,勸說其順應潮流,贊同共和,張謇對袁世凱的勸導固然有師生之情,但是政治家永遠是利益為先的,其實袁世凱能主張共和也是和當時政治環境分不開的。袁世凱畢竟不是載沣,也是一代枭雄。

在張謇的斡旋之下,袁世凱與孫中山開始南北和談,并最終達成協定。公元1912年2月12日滿清正式宣布退位,由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政府。張謇就此清帝退位诏書,這位曾經大清官員用自己的錦繡文章奪得狀元頭銜,如今又用自己的生花妙筆為大清皇室寫了一篇訃告,曆史有的時候真的很難說。

滿清給予他狀元“頭銜”他卻寫下滿清的退位诏書

1926年張謇去世,舉國震動。中華民國國歌歌詞作者沈恩孚曾經為張謇敬送了一首挽詩,應該是對張謇最好評價

名滿乾坤事滿肩,半生粗砺傲時賢;江淮憂樂觀天下,朝市滄桑感暮年;

一代人才青史冠,五山風景白雲眠;文章經濟均千古,更有南通兩字傳。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