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金學鈞先生《修到梅花本是仙》一文稱,盤山天成寺東上方有一石洞,洞前石壁上刻有“槑(梅)仙廣(庵)”三個字,旁邊還有一株老杏樹。金先生據《薊縣志》考證,此為清代詩人、畫家觀榮所題。近日,筆者翻閱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又有新的發現。
完顔麟慶(1791—1846),金世宗完顔雍的第二十四世孫,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道光間官江南河道總督十年。麟慶有兩個兒子,長子崇實也是進士,次子崇厚為駐節天津的三口通商大臣。大約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二十五年(1845)之間,麟慶攜二子遊覽盤山,并成 “天成訪醫”“雲罩登峰”“靜寄瞻樓”“晾甲酌泉”“中盤紀石”“劍台品松”等六幅圖記。
盤山對于麟慶有着特殊的意義,據《鴻雪因緣圖記·天成訪醫》所記:“山前有挂月山莊,為先大母索綽羅太夫人伯祖東村公(諱永甯,孝廉方正)隐處。梅林舅祖(名觀容,官監督)屢招餘遊未果。”
從這段文字看,盤山的挂月山莊是其祖母索綽羅夫人的伯祖東村公歸隐之處,其舅祖觀容多次邀他到此一遊,始終未能實作。吳景仁輯注《漁陽詩鈔》中蔣悉《題觀梅林畫梅》詩注:“觀梅林,名榮,字梅林,原籍長白山。自其祖父東村公來隐田盤,逮梅林已家于薊者三世矣。梅林嘗一司淮榷,遽返山中,蕭然物外。工詩詞,善畫梅,與天成寺僧寄禅交,居恒無三日不至,有時夜半敲門相訪。于寺後石室置榻布幾,栖息其中,顔曰:梅仙廣,著有《挂月山莊詩鈔》三百首。”查民國《薊縣志·藝文》中,錄觀榮一首《山行》詩:“一蓑一笠不離身,風卷雲岚雨洗塵。行過前溪才十裡,回頭原是畫中人。”綜合上述記載,我們可以看出,觀容應為滿族索綽羅氏,其祖父索綽羅·永甯為方正孝廉歸隐盤山,築挂月山莊,到觀榮已曆三世。觀容曾在淮(推測為淮安)任收稅的官吏,後歸盤山隐居,與天成寺僧寄禅為至交。而麟慶去盤山時,舅祖觀榮已經謝世,是應寄禅之邀,并住在天成寺。
麟慶在《鴻雪因緣圖記》中,介紹了天成寺梅仙庵,稱舍利塔“再西為徹公塔,下即善蛇洞,峰左高處有梅仙廠(廠與廣皆同庵),舅祖辟以習靜處”。一天晚上,麟慶在寺裡觀看了明寺僧如芳血書的涅槃經、觀榮的《梅仙畫梅》以及故友張茶農(名深,江蘇解元,官知縣)的《天成圖》《松石歌》等。書中還介紹在萬松寺遇到寄禅,“采得紫芝,持以相贈”。他們一起跨過歡喜嶺歸天成寺,途中寄禅介紹盤山南一區為伯祖東村公隐居處,即挂月山莊。麟慶遊盤山作了十二首古詩,最後一首雲:“養疴承恩遇,田盤訪隐淪。峰南推挂月,山北漫尋春。是處茶煙起,誰藏藥裹真。同朝簪旅伴,到此幾何人?”說明尋找觀容足迹,也是他遊曆盤山的目的之一。
索綽羅氏為滿洲八大姓之一,曆代清帝嫔妃多出自該族,還出了大學士英和、軍機大臣寶鈞、禮部尚書觀保、兵部尚書麟奎等。觀榮雖非顯宦,作為盤山名人,所隐居的挂月山莊及詩作還是值得深入挖掘、研究的。
【來源:今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