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文|春風笑

塔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乃至于整個解放戰争的轉折點,意義非同小可。

四縱在塔山長達五天(10.11-10.15)的頑強阻擊,不但讓國民黨方面多達四個軍的優勢主力無法為錦州解圍,還影響到了國民黨方面在華北和華東的決戰布局。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塔山的得失如此重要,國民黨軍為了進攻他也并非心不在焉,為什麼在久攻不下塔山之時,沒有繞開四縱的阻擊陣地,迂回包抄或者徑直去增援錦州呢?

回顧曆史,我們會發現,當時負責突破塔山馳援錦州的國民軍東進兵團,在遭遇進攻塔山的挫折前後,曾經不止一次考慮過繞道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第一次圍繞進攻塔山方案的争論

塔山位于錦西和錦州之間,地形上東西兩頭高,中間低窪平坦,北甯鐵路由此經過,塔山村處在這樣一個山谷地帶,西北方向是海拔兩百多米的白台山以及連綿的丘陵,東南則是打魚山,瀕臨渤海。

是以,對于國民黨軍來說,如果能攻占塔山,他們就可以利用鐵路或者公路快速運兵至錦州。

錦州和塔山之間相距二三十公裡,不到半日國民黨軍就會開到林彪的眼前。是以,塔山似乎成為了國民黨軍援錦的必經之路。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影視劇中的林彪與羅榮桓)

但是,對于國民黨軍來說,塔山是必經之路,他們的主攻方向就一定要放在塔山嗎?

在塔山阻擊戰正式開始的前一天(10月10日)拂曉前,國民黨軍就以一個師從塔山東南的打魚山一帶悄悄滲透進來,差點突破了四縱在塔山的防禦陣地。而其失手則是因為後續增援部隊沒有跟上,以緻于無功而返。

當國民黨軍部分主力部隊乘船到達葫蘆島後,蔣介石的“欽差大臣”、擔任華北戰地督察組長的羅奇和第54軍軍長阙漢骞等人召開會議,研究如何進軍搶奪塔山。

在會議上,第17兵團參謀長張伯權堅持用主力進攻四縱在塔山正面的防禦陣地,試圖由此突破,這樣就可以利用鐵路或公路長驅直入錦州。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塔山陣地上的四縱主力)

但是,因參戰較早而具備了一定經驗的第54軍參謀長則不建議采用這樣一種看似取巧的辦法,而是主張把進攻重點放在塔山和它西北方向白台山之間,利用解放軍在這裡相對稀疏的防禦工事以及此處的開闊地形,實施突破,然後再由此迂回到塔山守軍的後方,将對方一舉殲滅。

從軍事角度來看,第54軍參謀長的這一建議未嘗沒有道理,因為當時四縱司令員吳克華的防禦重點在塔山村一帶,對于塔山和白台山之間的确布置略顯不足。

是以,倘若第54軍參謀長建議被付諸實際。塔山守軍即使能鞏固住陣地,也可能付出更大的傷亡。

可是,在會議上,大部分國民黨将領因來自華北,對東北的解放軍實力和地形特點缺乏了解,又自高自大,是以斷然拒絕了第54軍參謀長的提議,并且普遍擁護張伯權的正面突破方案。是以,在塔山阻擊戰打響後兩天時間裡,國民黨軍在争奪塔山正面上損兵折将,毫無進展。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二、羅奇的上綱上線

看到正面進攻沒效果,身為蔣介石欽差大臣的羅奇有些沉不住氣了,在會議上,他和其他國民黨進階将領又商議是否有必要改變進攻方式的問題。

這一次,第54軍軍長阙漢骞直接站出來,提出以自己的54軍佯攻塔山正面,然後調林偉俦的第62軍從左翼迂回,穿過塔山西北的丘陵地帶,然後一舉占領塔山背後的虹螺岘山。

這樣,塔山守軍眼看後院失火,必然要分兵救援,而國民黨軍佯攻的部隊此時便可全力出擊,與負責迂回突襲的第62軍配合行動。這樣,塔山便可輕易攻克。

客觀地講,阙漢骞的這一提議雖然有些冒險,但比起原先的單純正面進攻方案,的确要好很多。可是,阙漢骞恰恰忘了,羅奇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馳。一方面,羅奇從心裡面仍堅持從塔山正面突破,另一方面,負責冒險的第62軍軍長林偉俦和羅奇本人關系不錯,又是老同學,阙漢骞這樣安排,明顯對林偉俦和他的手下不利,是以羅奇左思右想後,拒絕了阙漢骞的建議,還趁機質疑他違背蔣介石的指令。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阙漢骞)

這下,阙漢骞連話都不敢說了,隻能惶恐地附和羅奇的任何安排,以洗清自己的莫須有的罪名。可是他哪裡知道,後來錦州解放,羅奇為了給自己開脫,幹脆把責任都推在了阙漢骞一人身上,蔣介石聞聽大為惱火,差點把阙漢骞槍斃了。

由此可見,國民黨軍在進攻塔山的過程中,并非沒有考慮過迂回進攻繞開塔山正面的點子,隻是其内部派系林立,互相之間勾心鬥角,讓聰明人也發揮不了才幹,隻好給蠢材讓路。

三、迂回攻勢終于實施,為何仍無進展?

塔山方面的拉鋸戰,又持續了兩天多,到了10月15日淩晨,一個從錦州方向跑出來的國民黨軍副團長,向羅奇等人告知了錦州被攻破的消息。現在,迅速奪取塔山對于國民黨軍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解放軍攻入錦州)

又過了一段時間,杜聿明被從徐州派來指揮戰事,并于10月23日組織發動進攻,繼續攻擊塔山,試圖由此突破,奪回錦州。

這一次,國民黨軍倒是沒有再堅持主攻塔山正面,而是把進攻重心轉移到了塔山側翼的白台山一帶,國民黨軍和人民解放軍圍繞這片丘陵地帶反複拉鋸,結果仗打了一天多,國民黨軍第54 軍和第62軍蒙受巨大傷亡,不得不休整一天,而前線局勢依然毫無進展。因為這個時候的塔山守軍已經加強了塔山側翼的防禦,而且解放軍方面還有機動兵團趕來增援,陣地堅如磐石。

相比之下,東進兵團的國民黨高層因錦州已經丢失,廖耀湘的主力兵團下落不明,對于己方能否占領塔山,他們均未抱希望,國民黨軍的中下級官兵内部也是士氣低落,敷衍了事。此時,即便迂回包抄的戰術在杜聿明幹預下得到實施,也無濟于事了。

到了10月27日,國民黨軍剛想繼續進攻塔山,卻發現塔山和白台山一帶的解放軍早已不知去向,他們想找個老百姓也找不到,當他們還在迷茫時,塔山的解放軍守軍部隊,早已又投入到了遼西走廊追殲廖耀湘集團的戰鬥當中。

遼沈戰役中援錦國民黨軍攻不下塔山,為什麼沒有繞開走?

(影視劇中的廖耀湘,左二戴軍帽者)

順帶一說,侯鏡如指揮東進兵團攻擊塔山的時候,連正面突破都不願意出大力氣,因為他還想着西進兵團廖耀湘方面可以先自己一步截斷林彪的歸路,給錦州解圍。

可是,當侯鏡如得知廖耀湘集團在彰武和新立屯一帶進展緩慢,距離錦州還有數百裡時,侯鏡如也有些不滿,覺得自己即便沖到了錦州外圍,也是孤軍鏖戰,給對方白白送人頭,自己的進攻速度不覺減緩。是以,聲勢浩大的國民黨東進兵團連正面進攻都如此不上心,更遑論什麼迂回繞過塔山去救援錦州了。

參考文獻: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杜聿明将軍》,中國文史出版社

《程子華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遼沈戰役:原國民黨進階将領的戰場記憶》,中國文史出版社

劉統《決戰:東北解放戰争》,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