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力:秦氏賦

秦力:秦氏賦

秦氏雙源,嬴、姬為主;氏族一脈,汧、渭發祥。昔嬴姓先人,因功業伯益得姓;秦門始祖,賜秦亭非子封疆①。遂經穆公拓土,商子圖強。終有掃六合而開偉業,歸一統而立始皇。然至項劉起,秦國亡。嬴姓子孫,乃以國名為氏;吾族胄裔,堪稱曆史之長。複有伯禽襲周公之地,其孫食秦邑之方②。以邑承姓,斯族亦昌。至于外姓改秦,戰國已有;異族融漢,曆代皆詳。巴蜀賨族,有秦姓之輩;三國山越,存秦族之房③。黨項南蠻,不乏秦氏;女真清滿④,曾并吾堂。故裔脈歸宗,多民族何分夷漢;人心所向,普天下皆謂炎黃。

秦嶺巍巍,納東夷西至;族群浩浩,載隆譽嘉風。先秦興聚豫陝,西漢填充關中。時在三國,曾遷巴蜀之旅;及于兩晉,遂徙贛湘之蹤。其後走江浙,入黔桂;至台閩,居廣東。追昔撫今,三千載煙雲直撲眼底;忖時懷古,八萬裡江山躍上筆鋒。是以溯源追本,載績勒功。郡望名聞,天水、太原為重地;堂号丕振,三賢、樂善乃吾宗。爰居爰處,居六合切盼中華昌盛;愈衍愈新,處四海矚目秦氏雍容。

遂而苑植松柏,代生芝蘭。魯國三虎;堇父勇絕,名列孔門德厚,世傳秦氏四賢⑤。扁鵲行醫,精通濟衆之術;秦開拓土,遙指靖國之鞭⑥。猶有位重彭侯,秦同功标漢史;官居太守,秦彭譽有政聲⑦。名士秦嘉⑧,俊逸詩才傳世;蜀臣秦宓,靈活辯智著稱⑨。唐将秦瓊,銘勳煙閣;會稽秦系,避世山庭⑩。大小秦君,《漢書》精治;詠吟韬玉,《貧女》嘉評⑪。撷麗藻于紫毫,秦觀煥彩;溶是非于白鐵,秦桧毀名⑫。秦九韶《數書九章》,領先世界;秦簡夫雜劇五種,享譽元京⑬。蓋世巾帼,秦良玉精忠國難;當朝學士,秦蕙田通考禮經⑭。楊柳秦儀,沉迷水墨;桐陰祖永,缱绻丹青⑮。燕王秦日綱,天國名将;志士秦力山,革命精英⑯。黃花崗遂生赴義,湘鄂贛化龍揮旌⑰。喜峰口之雄風,德純勇悍;共和國之先烈,邦憲赤誠⑱。武略安邦,秦基偉揚威抗美;文章載道,秦兆陽縱筆勤耕⑲。嗚呼!俊達炳炳,镌青史而永燦;功烈紛紛,曆千古而彌宏。

嗟夫!昊天尊尊,厚德泱泱。紀往賢之德範,功勳永耀;壯後世之人脈,文武綿長。惕惰戒奢,秉持耕讀之道;恭仁恪孝,當懷親睦之腸。眼前有律,勿輕小善;心底無私,可為大章。做人重諾,言信行果;遇事虛懷,外圓内方。以齊家為榮耀,唯濟世而争光。秦裔當勖勉,赓延功業;舉族合修治,力效家邦!

附聯:

望出秦州,不二武功,百代世胄擁将略;

系承伯益,第一皇族,萬斛家門仰官儀。(用新韻)

乙未孟春于大秦帝都好古堂

注釋:

①見《國語·晉語》和《元和姓纂》,轉引自拙著《命名字号》五洲傳播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②據《古今姓氏書辨證》,《中國四百大姓》袁義達、邱家儒主編201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③據《中國四百大姓》。

④據《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

⑤孔門七十二賢之秦氏四賢:秦祖,字子南,身通六藝。秦州文廟設秦祖祠。秦冉,字開,。秦商,字子疆,。一說字子丕(《家語》作丕茲)。秦非,字子之。

⑥秦開,戰國時期燕國将領,于公元前300年大破東胡,迫使東胡北退千餘裡,還曾渡過遼水進攻箕子北韓,直達滿番汗(今鴨綠江)為界,據有遼甯全境。并開辟遼東,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燕長城。

⑦秦同,西漢将軍,從劉邦定天下有功,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三月封彭侯。

秦彭,字伯平。東漢官員,曾拜騎都尉,助耿秉北征匈奴。任山陽太守時,重教化,除舊弊,興農事。《後漢書》歸之于循吏。

⑧秦嘉,字士會,隴西人。東漢詩人。桓帝時,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赴洛陽,被任為黃門郎。秦嘉與妻徐淑今存的詩文收輯于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⑨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三國蜀漢謀臣,善辯。劉備伐吳前,秦宓勸阻,劉備大怒,欲殺秦宓。因諸葛亮求情得免,後拜左中郎将、長水校尉。吳蜀同盟後,孫權派張溫至成都回訪。酒宴之上,秦宓與張溫舌戰,說得張溫無言以對。後官至大司農。

⑩秦瓊,字叔寶,齊州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随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衆之取敵将首級的勇将,但也是以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于貞觀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衛大将軍、翼國公。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貞觀十七年入淩煙閣。

秦系,字公緒,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後結廬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亦号東海釣客。注《老子》,與劉長卿友善,以詩贈答。年八十餘卒,見《唐書》。“長城”指劉長卿,号“五言長城”。

⑪唐崇賢館學士秦景通,與弟玮皆精漢書,号大秦君、小秦君。當時治漢書者,多出其門。

秦韬玉,字仲明,京兆長安人,唐代詩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将。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後來充當田令孜幕僚,官丞郎,判鹽鐵。從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編入春榜。

⑫秦觀,字太虛,又字少遊,北宋高郵人,别号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秦桧,字會之,宋朝建康府人,宋徽宗政和五年登第,曾任太學學正。北宋末年任禦史中丞,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擄到金國五國城。建炎四年(1130年)南返南宋。此後,輔佐宋高宗,官至宰相。在南宋朝廷内屬于主和派,奉行議和政策。前後執政十九年。

⑬秦九韶,南宋官員、數學家,與李冶、楊輝、朱世傑并稱宋元數學四大家。字道古,生于普州安嶽。精研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之學,曆任瓊州知府、司農丞,後遭貶,1247年完成著作《數書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一次同餘方程組問題的解法,也就是現在所稱的中國剩餘定理)、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表述的一種求解一進制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算法-正負開方術,即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領先英國霍納(1819年)五百餘年。

秦簡夫,元代大都人,著名戲曲作家,成書于元至順年間的《錄鬼簿》說他:“見在都下擅名,近歲來杭。”可知他先在北方成名,後移居杭州。着有雜劇5種,現僅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孝義士趙禮讓肥》《晉陶母剪發待賓》3種,另有《天壽太子邢台記》和《玉溪館》兩種已佚。其作品風格敦樸自然,與鄭廷玉相近。朱權評其詞曲如“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譜》)。

⑭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将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撫使,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诰命夫人。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為“忠貞侯”。曆朝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是曆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将被記載到史書将相列傳裡。

秦蕙田(1702—1764)字樹峰,号味經,江南金匮人,清朝官員、學者。乾隆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禮部侍郎,工部、刑部尚書,兩充會試正考官。治經深于《禮》,繼徐乾學《讀禮通考》作《五禮通考》。又有《周易象日箋》《味經窩類稿》等。

⑮秦儀:字鳳岡,号梧園,江蘇省無錫人,清代著名書畫家,人稱“秦楊柳”,名噪一時。

秦祖永:字逸芬,号楞煙外史,清代梁溪人,著名的書畫理論家。曾官廣東碧申場鹽大使。工詩古文辭,善書,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時敏為宗,而神理未化;補圖獨幕喜劇,頗擅勝場、畫學心印(有鹹豐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陰畫訣。另着有《畫學心印》《桐陰畫訣》等。

⑯秦力山,名鼎彜,号鞏黃,湖南省長沙人,民主主義革命者,擁護變法運動,曾任《清議報》編輯。大通起義失敗後逃往新加坡去見康有為;因自立軍經費問題,憤然與康絕交,又到橫濱找梁啟超,梁已為逃避自立軍将士的責難而他去,秦力山便到日本東京創編《國民報》。

⑰秦遂生,一名秦炳,四川省廣安縣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入弁目學校。後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27日,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戰鬥中中彈犧牲。葬于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秦化龍,原名季康,曾用名餘湘,湖南省平江縣人。1926年任鄉兒童團長,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堅持了湘鄂贛邊區三年遊擊戰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

⑱秦德純,字紹文。中國國民黨國軍将領。山東省沂水縣人。曾任北京政府陸軍第5師團副,皖系參戰軍第1師參謀。1920年入北京陸軍大學。曆任旅長、師長、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次長、察哈爾政府主席、北平市長、山東省政府主席兼青島市市長。1940年同葉籁士等人建立重慶世界語函授學社,并任社長。

秦邦憲,中國共産黨早期上司人。又名博古。江蘇無錫人。1925年入上海大學學習,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之後又任中共臨時中央局成員、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被解除中共最高上司職務。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彙報工作,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遇難。

⑲秦基偉,湖北省紅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曆經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曆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秦兆陽,作家。湖北黃岡人。1938年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入陝北公學、延安魯藝學習。建國後,曆任《文藝報》黨務編委,《人民文學》副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當代》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和第三、四屆理事、著有短篇小說集《農村散記》,長篇小說《在田野上,前進!》《大地》,論文集《文學探路集》。

秦力:秦氏賦

【作者簡介】秦力,字形奮,陝西永壽人。生于1969年8月。中國秦漢史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現任職鹹陽市文聯。系省(部)級勞動模範;研習中國文化史和陝西地方史二十餘年,組建了漆豳文史學會,鹹陽市詩歌學會。出版了《空谷幽蘭》《命名字号》《中共黨史基本問題》《文星詩曆》《清濁人生》《人史情》等十六部詩文集。主編或參編了《路祭》《陝西年鑒》《鹹陽萬事通》《永壽文庫》等多部書籍。偶爾涉獵散文随筆,在各類報刊已發表一千餘篇。近年來緻力于詩歌創作,在《中國文學》《農民日報》《百家講壇》《秦嶺文學》《終南》《溫馨詩刊》《蘇北》《陝西日報》等報刊已發一千餘首。

秦力創作的辭賦類文章,量大質優,産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如《感懷帖》是在康佳公司挂職總經理助理時所寫,先被省工業和資訊化廳評為第一名,又推薦到陝西省紀委參評,最終以“針砭時弊,濟世良藥”的評語脫穎而出,獲得大獎。他撰寫的《庚寅重修鐘樓記》被鹹陽市委、市政府在鹹陽鐘樓廣場刻石。《神刀賦》《劉公弄璋》等30多篇被《中國文學》《終南》等報刊發表。《九成宮記》《唐藝齋記》《東莞印象》等10餘篇在各地刻石。 《永壽賦》被中國作協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的《中華辭賦》2014年1-2期創刊号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