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釋出先導海報,講述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們将要在美軍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與對方再次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水門橋位于古土裡以南5.6公裡,架在兩座山體之間。橋的跨度雖然隻有8.8米,但下面是斷崖,是以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行車輛和人員的橋梁,也是美軍陸戰一師逃出長津湖地區,向南撤到真興裡的必經橋梁。
1950年12月6日晚,姜慶雲帶着幾十個人,趁黑摸到了水門橋附近。
姜慶雲,中國人民志願軍27軍80師240團3營7連連長。跟在他身後的,是27連一個步兵排和一個重機槍班。
他們每個人都反穿着棉襖,白色的棉襖裡子罩在外面,在一片茫茫的雪色中很難被人發現。而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帶着幾公斤的炸藥,因為他們是一支“敢死隊”,他們的目标隻有一個:炸掉水門橋。
應該說,是要第三次炸掉水門橋。
12月1日,志願軍第一次炸掉水門橋之後,認為以當時的氣候條件和橋面的受損程度,美軍沒有10天半個月,是修不好這座橋的——到那時候,陸戰一師早就被圍殲了。
然而,他們眼睜睜看着美軍用一些他們從沒見過的現代化器械,很快修複了水門橋。
12月4日,志願軍第二次成功炸掉了水門橋,這次順帶連橋附近的一些可以用來修築橋梁的材料也全炸光了。那一次,志願軍認為應該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
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再次眼睜睜地看着美軍工程營又一次修複了橋面,而且還是鋼木混合結構——修好之後,美軍的坦克安然無恙地從上面隆隆開過。
12月6日,姜慶雲接到任務: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再次炸掉水門橋。
多年以後,姜慶雲回憶起那一夜的慘烈戰鬥場景,依舊感慨:“敵人一梭子機槍打來,我們這裡就倒了7個人,其中四個人犧牲,三個人受傷……”
但戰友們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依舊往橋的方向拼死突進。
戰鬥中,姜慶雲自己也身中兩彈,身負重傷。他說當時自己還想往前沖,但血流得太多,沖不動了:“人一流血,渾身就沒力氣,沖不動了……”
不過,姜慶雲的戰友們還是完成了任務:這一次,他們不僅僅把水門橋的橋面給炸了,把橋基也給炸了個幹淨。
第二天白天,志願軍20軍58師一個副師長親自來觀測爆炸效果,認為按照這次水門橋的受損程度,美軍至少要花半年時間才能修複。
是以,他放心地向上級彙報:橋已被徹底炸斷,陸戰一師跑不了了。
然而,當時的美軍有強大的空運力量,8架美軍C-119大型運輸機空投下了8套M-2型鋼梁,連夜修複了水門橋。
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的軍長張翼翔,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水門橋,哪怕隻要給我一門重炮,就一門,陸戰一師一個也跑不了!”
編輯: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