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棋大師參加圍棋混雙賽
成都棋院掌門人蔣全勝
封面新聞記者賈知若
2014年,江蘇常熟,新中國第十八位象棋棋王誕生!終局的那一刻,在棋盤上奮戰良久的川籍小将鄭惟桐擡起頭來,與站在不遠處的成都棋院院長、象棋大師蔣全勝相視一笑——那一笑,穿越了四川省象棋隊30多年黑如鐵幕的曆史,無比舒心,無比真實。從那時起,四川象棋攜新晉棋王鄭惟桐之威,成為楚河漢界領域誰也無法忽視的力量。
船到橋頭自然直,多年以來,蔣全勝一直笃信這一點。他一生未競的夢想,終于由學生輩的鄭惟桐實作,而關于象棋領域裡“寬與窄”的話題,他是以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什麼是寬?
他失意時,造就了第一個四川象棋女子冠軍
1981年,蔣全勝以四川省女隊教練身份踏上全國個人賽賽場的時候,他的心中寫滿了失意,因為壓力過大導緻技術變形,在此前一年的省内選拔賽中,他竟然沒能選上……對年輕氣盛的蔣全勝來說,這樣罕見的情況幾乎是無法容忍的。不過柳暗花明的一刻在女子個人賽結束之際到來,他盡心盡力輔佐的川籍女隊員林野,居然在強手如林和全國女子一流高手中殺出一片黎明!昂首奪冠,這個夢幻般的結局是1978年成立的四川象棋隊最樂于見到的,因為就在1979年,由于在全運會預賽中慘遭淘汰,四川省體委内部甚至有解散象棋隊的想法……
多年以後,蔣全勝回顧這些時稱:“其實當年以林野的實力,基本上無法與代表國内女子最高水準的單霞麗等人相提并論,但是比賽總是有偶然性的,我和她在布局方面的準備又非常充分,加上連勝之後帶來的不一樣的心氣,她終于成功拿到了全國女子冠軍!後來四川省體委給我發了一個一等功的勳章,那勳章可能是四川象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至今一直珍藏在家裡。現在回想起來,我如果沒有一年前選拔賽的失意,如果那一次是以四川省男隊隊員的身份去參加比賽,客觀地說,也許就沒有這個女子冠軍。這件事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生沒有過不去的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隻要你永不灰心,生活中總有一些驚喜在等着你。”
走過瓶頸期的四川象棋隊從此改變了“被解散”的尴尬命運,穩定了下來,1987年,蔣全勝、李艾東、甘曉晉和黃有義組成的四川男隊在1987年的全運會男團比賽中披荊斬棘,最終獲得第六名,搖身成為一支傳統強隊。
•什麼是窄?
告别夢想,從職業棋手到棋類管理者
在象棋界,成為全國冠軍,成為“特大”,是每一位職業棋手共同的夢想。
蔣全勝也是這樣,少國小棋,天賦極高,奮鬥多年,全國個人賽最好名次是第六,卻始終無法捅破與超一流棋手那層窗戶紙。他與當年縱橫棋壇的“司令”胡榮華素來交好,有一次把酒言歡,胡榮華歎道:“全勝你可惜了,如果你生在上海,有我的幫助,我想你一定可以拿到全國冠軍!”蔣全勝倍受鼓舞,不過造化弄人,即使他投入了超過常人的努力,卻隻能與李艾東并稱“蜀中雙劍”,稱霸一方而已。究其緣由,蔣全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水準确實也沒到過那一步,更關鍵的是,我的老師是賈題韬,賈老仙去得早,後來我師兄劉劍青也教過我一段時間,劉老師年齡也比我大很多,也就是說,在我職業生涯棋藝達到個人頂點的時候,并沒有教練方面的關鍵推動力。那個時候也沒有人工智能來輔助訓練,職業棋手很難突破,很難。是以1998年的時候,我覺得職業棋快要下不動了,已經在考慮:今後退役,是不是去當一個象棋的管理者?”那之後,擔任四川省象棋隊主教練的蔣全勝又當了六年的棋牌俱樂部主任,那是成都棋院旗下的二級法人機關,六年間,蔣全勝積累了不可多得的棋類管理經驗。2012年底,當時的院長謝祖瑞即将卸任,蔣全勝成為主持棋院工作的常務副院長,2013年,他正式履新。
在前任院長夯實的基礎之上,成為成都棋院掌門人的蔣全勝近年來銳意革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績——鄭惟桐成為象棋棋王,并蟬聯全國個人賽冠軍;黨毅飛一飛沖天,2017年初勇奪LG杯世界棋王賽冠軍,在圍棋領域為四川填補了空白;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如今都有四川隊征戰于國内頂級聯賽,每項棋都後繼有人,再者,每年成都棋院舉辦的各種賽事,參與人資料統計已超百萬,所謂全民健身,成都棋院一直走在本土前列。
“其實,每一個職業棋手,都會面臨着職業之路由寬轉窄的時候,棋壇更新換代的速度如此之快,這是自然規律。是以,在這條寬與窄交錯的路上,每個人都要提前考慮轉型。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個人的轉型無疑還比較成功,我舉我個人的例子,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想告訴棋界的後來人:當你在職業道路上走到一個很窄很窄無法突破的瓶頸時,不要灰心,那個時候,你需要比别人看得更遠,對未來也要有所準備才行。”
•什麼是象棋的寬與窄?
從“馬炮争雄500年”說起
AI當道,象棋的技術是越走越寬,還是越走越窄?
對此,蔣全勝的回答是肯定的,越走越寬。“和圍棋有所不同,象棋的大局觀對人的要求,要稍微低一些,我個人認,人工智能并不能為象棋創造新布局,它隻是能發現一些布局精妙處的盲點,然後給人類予難得的技術上的補充。但到了中後盤,随着棋子的減少,随着盤上子力的提高,象棋可以說越下越寬。這個時候就很關鍵了,也是最考驗棋手功力的時候,是以嚴格說來,殘局水準要比對手高,你才能拿下一盤棋。這也是呂欽、趙國榮他們這些老将,至今仍能奮戰在象棋一線的秘訣,為什麼?因為他們殘局水準很高,功力确實非一般棋手可比。”蔣全勝說。
有所有的象棋布局中,最“寬”的一例是哪個?對此,蔣全勝認為是“當頭炮對屏風馬”,因為從業餘初學者到職業頂尖高手,都會排出這個布局,而這個布局的分支變化,可以說包羅萬象,也可以說迄今沒有任何人能夠窮盡。“正因為這個布局難以控制,而且有的變化無比兇險,一般的頂級高手并不會貿然使用。我舉個例子,2014年鄭惟桐在個人賽決賽中沖擊王天一的時候,他用的就是這個布局,最後成功地将對手‘裝’進來,取得了勝利。現在鄭惟桐也是頂級高手了,你看他平時象甲聯賽的布局,基本上不會采用‘當頭炮對屏風馬’,他的戰術就是平穩地把棋局拖入中後盤,然後以自己的功力去蠶食對手,解決問題。”蔣全勝如是說。
至于人工智能會給未來的象棋帶來什麼改變?蔣全勝稱:“首先,人類的技術會是以有所提高,其次,比賽終歸是人和人下,而不是人機大戰,是以人類的比賽會越來越精彩,而不會因為人工智能的強大,象棋反而走向沒落。最後,在人工智能帶來的棋類新時代,我想套用胡榮華老師的一句話來總結,當時有媒體問他‘象棋和圍棋,究竟誰更複雜’,這個提問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套,不過胡老師回答得非常巧妙,他說:都很複雜,反正對于人腦來說,無論圍棋還是象棋的變化,都是無窮大。棋類之間,本身并無高下之分,當然我承認從目前來看,棋類中市場價值最高的,确實是圍棋。”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