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片一直被人認為是小孩子的專屬,人們經常将天真、善良、純真等美好的詞語與之劃等号。當純真的動畫與殘酷的戰争相遇,動畫會就會産生如化學實驗中催化劑一樣的作用,使殘酷加倍的釋放,然後你将得到一份比殘酷更加殘酷的産物。

1975年11月11日葡萄牙全面撤出安哥拉,結束了長達500年的殖民統治,成立了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曆經滄桑終于獨立自治的安哥拉,卻沒能迎來久違的和平。建國初期,安哥拉國内主要有兩大黨派:由蘇聯支援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由美國和南非政府支援的争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雙方在國家制度上有着不可調和的分歧,再加上外部各方勢力的幹涉,持續27年的安哥拉内戰拉開了帷幕。
波蘭新聞社駐外記者雷沙德·卡普欽斯基來到安哥拉,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他親身經曆了葡萄牙人撤離、安哥拉建國、安人運與安盟的沖突等事件。在内戰爆發後,包括安哥拉本國有點權勢的富人都選擇了離開這個戰亂的國度,卡普欽斯基卻選擇留了下來,他要親眼見證一段曆史,一個充滿希望的安哥拉将在非洲誕生。
因自己來自于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波蘭,是以卡普欽斯基也順利成章地成為安人運的堅實支援者。在得知安哥拉南部翁吉瓦出了一位戰鬥英雄法魯斯科,以個人之力帶領為數不多的部下抵擋住了安盟強烈的攻勢,并建立了根據地後。卡普欽斯基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隻身一人去到前線采訪這位戰鬥英雄,把這位英雄的事迹通過文字傳播到全世界。
但當局者考慮到他是外國記者,為了他的人身安全,也為了自己不承擔外交責任,拒絕為他開具前往前線的通行證。一天在酒吧喝酒時,卡普欽斯基遇到了安哥拉記者阿圖爾。徹夜交談後,發現兩人政見一緻,于是卡普欽斯基提議由本就是安哥拉人的阿圖爾帶領他前往前線。阿圖爾欣然同意,兩人踏上了前往翁吉瓦的路途......
在離開首都羅安達以前,卡普欽斯基隻是通過其他媒體的報道來了解這場戰争,對于戰争的殘酷并沒有深入的認識,隻覺着他将親自見證一個偉大國家的誕生,親曆一段曆史,直到他在去往翁吉瓦的路上才看到了真實戰争的模樣。在一條路上,他和阿圖爾看到了被屠殺的難民,視線所及之處全是成千上萬的屍體,不分大人孩子,堆滿了整條路。正當兩人停下車搜救幸存者時,遭到了安盟軍隊的伏擊,好在由卡洛塔率領的安人運及時趕到救了他們一命。經曆了這恐怖的事情後,他和阿圖爾的意見産生了分歧。阿圖爾意識到安盟也許會把自己制造的屠殺算在安人運身上,抹黑安人運,他必須回到首都,搶先把這一段真實的經曆以及所見到的真實情況報道出去。而卡普欽斯基仍然堅定地認為自己應該去到前線,通過自己的文字把真實的安人運故事傳到全世界,于是他們分開了。
卡普欽斯基跟随卡洛塔的車隊來到了由安人運控制的城市,在這裡遇到了安人運的指揮官,在與指揮官交談後,卡普欽斯基以會報道他們的事迹為條件,說服了指揮官派卡洛塔的車隊帶他去翁吉瓦采訪法魯斯科。
在路上他與卡洛塔聊了很多,聊天中他知道了卡洛塔還有兩個月才滿20歲,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她渴望和平,渴望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生幾個孩子,讓孩子們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成長,去學校裡學習知識。這時前方偵查到樹林裡發現有安盟部隊的伏擊,卡洛塔下令把卡普欽斯基和另一個記者路易斯·阿爾貝托送回基地,自己則帶領軍人們前去迎戰......
當晚卡普欽斯基得知消息,卡洛塔和她率領的軍人們在戰鬥中全部遇難。卡洛塔再也沒法過她的20歲生日了,也沒法見證安哥拉迎來和平的那一天,更沒法組建自己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孩子。
卡洛塔的死深深地觸動了卡普欽斯基的内心,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去前線采訪法魯斯科的決心。他叫醒了睡夢中的駕駛員,借着夜幕,再次踏上了前往翁吉瓦的道路,經過一夜的跋涉,他們終于在第二天早晨到達了翁吉瓦,成功見到了法魯斯科。
在交談中他得知法魯斯科先前是葡萄牙傘兵,後來才加入的安人運,為此在安哥拉活動的安盟和西方勢力都把法魯斯科看成是叛徒。其實法魯斯科和所有年輕的士兵一樣,都是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弱勢群體戰勝侵略者,實作最終的和平。而當他真正來到戰場時,才發現一切都和自己設想的正相反,他所代表的西方才是侵略者。戰場上的敵人并不是殘酷的軍閥,是一群懵懂無知的兒童,一群隻有12歲左右的兒童,被迫卷入這場殘酷的戰争。他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在國家危難的關頭他們隻能拿起武器,加入同人民站在一起的安人運,為了最終的和平而奮鬥。本着對絕對公平的追求,對理想社會的期盼,法魯斯科決定“叛變”加入安人運。
成功采訪了法魯斯科後,第二天卡普欽斯基決定離開翁吉瓦,前往首都羅安達。一方面,他要向首都的安人運總部傳達由美國支援的南非軍隊入侵安哥拉的消息,請求他們派兵支援法魯斯科;另一方面,他答應過許多在前線參戰的士兵,要将他們的故事通過他的文字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們害怕在自己死後,他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會随自己的軀體埋入黃沙之中,被世人所遺忘。
在首都的安人運總部,卡普欽斯基得知,古巴已決定向安哥拉派遣軍隊,支援安哥拉的和平獨立。手握這一重磅獨家新聞,隻要他把消息傳回國内,一經報道他就将一舉成名。但這一機密消息被美國知道,必将影響到安人運對戰局的掌控,安哥拉的未來也将是以而改變。最終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安哥拉的未來,他選擇放棄這一成名的機會,沒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
安哥拉獨立後,卡普欽斯基回到了波蘭,他把在安哥拉經曆過的故事寫成書,取名《人生的另一天》。之後他又出版了20多本書,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
2007年1月23日雷沙德·卡普欽斯基因心髒病發作在波蘭華沙去世,終年74歲。
本片叙事主要以動畫為主,中間穿插着實拍段落,實拍畫面主要展現的是,動畫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目前的現狀。由這些人物回憶當年的往事,才有了動畫所展現的故事。
這是一部優秀的反戰題材影片,其他實拍的戰争片大多依靠血腥的畫面,士兵受傷後的慘狀來展現戰争的殘酷。本片則運用了動畫的形式來展現戰争的殘酷性,與真人實拍的戰争片不同,動畫對殘酷畫面的表現顯得更有張力。片中多次運用了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充滿意境的畫面來展示戰争的殘酷。這些畫面每一幀都是暴力美學的典範,都可以作為藝術品來向世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