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朋友私聊我說:“挺好的一個蘆葦溝,不知怎麼回事兒,浮漂和扔井裡一樣,一動也不動。你說現在天也暖了,魚兒早該開口了,結果别說鲫魚了,就連雜魚都不吃餌。一群群白條在水面上來回遊弋,就是不吃鈎,這是咋回事啊?”。這種現象小編也碰到過,也曾為此大費腦筋,今天正好結合自己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本文知識要點
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的具體表現
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原因分析
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應對政策

野鲫隻咬水草不下底常常發生在這種小野溝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野生鲫魚隻咬浮草卻不下底就餌的具體表現</h1>
本文指的野生鲫魚浮頭不是指因缺氧導緻的魚嘴浮在水面隻張嘴不吃食情況,而是指魚兒有攝食欲望甚至在水面上一個勁咬水草卻不下底吃餌的現象。這些場景大家經常碰到,其主要表現為:
1、從區域來看,一般發生在浮草、蘆葦較多的小野溝裡,水草茂盛的小野灣裡也偶有發生,一般不會發生在大水面或者光水面較大的水域。
2、從時間來看,一般多發生在春季或者初暖乍寒時節。按一天的時間段來劃分,一般發生在中午,一早一晚較為少見。
3、從聽覺來說,一般大家都會聽到魚兒“叽叽喳喳”咬食水草的聲音,甚至偶有小魚跳躍的聲音。
4、從視覺來看,如果仔細用眼觀察,會發現水草被下拽的輕微浮動,甚至好多時候能直接看到魚兒在咬食水草。
不管是用面餌還是蟲餌,魚就是不下底吃食兒
5、從垂釣效果來看,不管是釣底還是釣浮,隻要是用懸墜立式浮漂,不管用蟲餌還是商品餌,野生鲫魚就是不咬鈎,甚至連白條等其他小魚種也不就餌。
6、從個體來看,在水表咬食水草的鲫魚平均具頭比釣底時偏大。
本段總結:你說魚不吃餌吧,它卻吃水草;你說它開口好吧,卻不下底逐食。這種現象放在正常垂釣過程中确實不合乎常理,甚至有點颠覆釣魚人的三觀,如果不把這個問題分析透徹,對釣魚人尤其是對釣魚新手來說會有很多彎路要走。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原因分析</h1>
通過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的具體表現,結合日常影響魚兒開口的諸多因素,找出其原因并不難:
1、魚甩籽。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春季魚兒甩籽季節,水面上的水草成了魚兒體外受精的溫床,魚兒在甩籽期互相追逐、廢寝忘食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關于魚來甩籽期是不否進食的讨論至少很多,個人認為魚和人一樣,不管是什麼時間都需要進食,要不就會餓死,隻是其攝食量或者頻率相對小了些而矣。再說鲫魚甩籽并不全部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個體不同其甩籽時間也有所差異。
戳水皮釣法常常釣到大個體的魚
2、溫差大。小編認為産卵隻是影響魚兒正常進餌的一個插曲,相對來說溫差對魚的開口影響更大。大家都知道,鲫魚是變溫動物,在水的溫度變化較大時,一方面要通過自身調節來适應溫度的變化,另一方面就是重新尋找溫度适合的水層。不管是哪一個過程對魚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适應過程,此時魚兒精力虛弱,為預防外在意外傷害,它們甯願去咬食相對安全的水草充饑。
3、水表溫度更适合魚兒生存。鲫魚的最佳攝食溫度為20度左右,别的魚種也有适合自己的攝食溫度,當水底、中層、中下層溫度不适宜魚兒活動時,魚兒自然全都跑到水表層進餌。
本段小結:水表溫度更适合魚類活動、水溫溫差大、魚甩籽是導緻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的原因,這種情況在一年四季中并不是經常碰到,是以不建議拿正常的垂釣理論來應對,需要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應對政策</h1>
一早一晚溫差較小,适合釣底
找到了野生鲫魚隻咬浮草不下底就餌的原因,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從友善魚兒就食的的角度來制定應對辦法:
1、釣早或者釣晚,避開中午溫差大的時間段。在早上或者傍晚,因為太陽光的直射作用越來越差,導緻水層溫度變化趨緩,即水表溫度趨于水底溫度,此時魚兒開始下底,在适應了水層溫度後開口情況變好,更容易達到底釣中魚的目的。
2、嘗試釣淺水水草旁。即然魚兒喜歡在水表活動而且有攝食欲望,我們可以選擇在淺水水草或者蘆葦較多的地方下鈎。就一片水域而言,水表溫度是一樣的,不管深水、淺水還是大水面、小水面,隻要是相連接配接的水域其水表溫度趨同,是以選擇淺水釣鲫往往也會取得好的收獲。
3、戳水皮釣。戳水皮釣是一種長竿短線戳草洞辦法,與大家平常的釣底戳窩方式不同,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下鈎點不是水底而是水皮兒。具體辦法如下:
戳水皮釣法一樣可以魚獲滿簍
準備較長的魚竿一支, 根據水域面積以能夠到魚兒活動的區域為準。
線組較常用線組大一号,水表咬草的鲫魚個體一般偏大,用細線容易斷線、跑魚。另外風線不要太長,如兩、三米的短線為宜,這樣的好處是更容易快速找準下鈎點。
采用七星漂單鈎釣為佳。因為我們目的是釣水表咬食水草的鲫魚,是以立式浮漂不适合戳水皮釣法。将七星漂豆與鈎子距離拉近,豆動即可提竿。當然,因為魚兒在水表進食,眼力好的甚至還能直接看到魚兒咬鈎時也是提竿的最佳時機。
本段小節:避開溫差大的時段、釣淺處草邊和戳水皮釣法是應對魚兒隻咬水草不下底吃餌的三種有效辦法,其中戳水皮釣法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不過這種辦法相對消耗體力,更受傳統釣人士喜愛。
圖中用長竿的釣手正在戳水皮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寫在最後</h1>
本文從野生鲫魚隻咬水草不下底吃餌現象說起,簡單分析了其産生原因并提出了三種應對政策。這種漁情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碰到,隻要我們掌握了通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就能針對具體漁情找出合适的解決思路。這些問題小編分析了很久才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以上結論,因個人知識能力有限,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更歡迎大家踴躍熱情留言交流。希望本文能對您的日常作釣起到一定的幫助和啟示作用。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每天分享實戰經驗、釣魚感悟和漁樂幹貨,喜歡的朋友加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