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為什麼說台灣是被“分裂”的?</h1>
其實,早在抗日戰争結束之初,國際上是支援台灣回歸中國的。包括後來一手制造“台灣問題”的美國,都曾是台灣回歸的堅定支援者。
但後來,在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開始堅定地走向了制造“兩個中國”的方向。
當時,美國以保護台灣為理由,在台灣駐紮第七艦隊,雖不贊成蔣介石“反攻大陸”,卻也死守着台灣不走。此後,美國也秉持台灣保護政策,将台灣納入了美國西太平洋防禦體系中,還與台灣簽署《美台防禦條約》。一直到拜登政府上位,美國每年都會向台灣支付巨額軍費,支援其先進軍事發展。

台灣台北夜景
是以我們說台灣是被“分裂”的,不是說它事實上已經分裂,而是在回歸過程中一直被惡意阻撓。
而這其中,有國際形勢變化的深層次原因。
抗戰時期,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後來者與早期的保守者,美國希望蔣介石政府在亞洲戰場上堅決抗日。這樣既可以減少美國在遠東的軍事投入,也可以為美國在遠東尋求盟友。
此時,本着“交朋友”的态度,美國在《開羅宣言》的簽訂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援中國,将支援台灣在戰後回歸祖國的條約寫進宣言。
與之産生對比的是,彼時殖民之心不死的英國,倒是對此大加阻撓。英國方面最開始極力推動使得“台灣放棄日本,但台灣歸屬暫定”成為現實,但在中美聯合下,三國簽署的《宣言》最終沒能使英國得逞。
1943年紐約時報報道開羅會議及《開羅宣言》
抗戰結束初期的兩三年内,美國也是“台灣回歸”的堅定支援者。此時的原因不再是為自己在遠東争取軍事力量,而是忙于瓜分歐洲地盤。
彼時的歐洲,英法早就呈現出外強中幹的态勢。在二戰中被德國收拾一通後,更是國力衰落,迅速從頂尖強國變成了三流國家。尤其是英國,在二戰時被德國轟炸機全天24小時全領域覆寫式轟炸,整個國家的地皮都被翻了三層,早就處于國力崩潰的邊緣。
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當歐洲的頂尖強國衰落,各方勢力就開始你争我搶,瓜分這被戰争洗牌的地盤。而在二戰中損失較小的美國,在當時處于冉冉上升期。國家實力的迅速上升使得美國開始謀求更高的國際地位,歐洲——作為全球發達中心地區,便成了美國的首要目标。正是以,在美國“先歐後亞”的戰略中,美國全力撲進歐洲地盤的争奪中。對于亞洲地帶,卻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此時,為了“避免在亞洲産生沖突”、全力争奪歐洲利益,美國仍舊支援《開羅宣言》的條約,甚至還提出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次坦公告》來重申《開羅宣言》的一切條約必将得到履行。
波茨坦和平鐘
1945年,波茨坦會議
舊打字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5">美國是從何時開始試圖“分裂”台灣的?</h1>
但1947年以後,美國的态度卻發生了180°的轉變。
此時的美國,态度發生轉變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陣營的不同。為了遏制社會主義在亞洲的發展,應對來自蘇聯的挑戰,美國堅定支援國民黨反共,動用大批先進武器對其進行支援。
同時,因為中國在二戰後重新陷入了戰争之中,美國便開始試圖通過在中國扶持代言人,進而控制中國,提升自己的全球影響力。這樣的對外政策,在現在的中東地區仍是美國的常用套路。
而從19世紀便進入美國視野的台灣,此時又開始讓美國政府垂涎欲滴了。
台灣進入美國政府的視野自然是由于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而美國政府當時之是以不按照一些人的提議,直接動用武力占領台灣,是出于對自身全球威望的考慮。
1969年:阿波羅11号登月
彼時的美國,已經是全球霸主,它的軍事行動必然要考慮到對自身形象的影響。
首先,美國當時并沒有公開宣布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出爾反爾。為了維護自己的大國形象,它還并沒有公開否定“台灣屬于中國”。
其次,台灣的戰略地位雖然重要,但對于美國而言并不是生死攸關的。台灣與冰島類似,是美蘇争霸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兩個島嶼。相較而言,冰島對于美國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但在“冰島問題”中,美國也沒有動用軍事武力直接占領,而是通過支援冰島獨立的方式,先使其擺脫宗主國丹麥的統治,進而在冰島駐軍,将冰島變成了自己的軍事基地。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認為在當時甚至還沒有走到冰島這一地步,那就更談不上使用軍事手段了。
冰島藍色瀉湖地熱泉
此時,美國抱着“在美蘇争霸中取得優勢”的目的,希望通過暗箱操作來獲得對台灣的控制權。其對台灣的态度開始轉向暧昧,即“雙面人”态度,表面上支援台灣回歸祖國,暗地裡卻謀求控制台灣。
但是,國民黨在内戰中的大失敗卻出乎了美國的預料。鑒于國民黨政府的腐朽不堪,形勢已經不可逆轉,美國政府于是開始謀求“棄台”。
在1948年的大決戰戰略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遼沈戰役中47萬國軍部隊被全殲,而共産黨軍隊數量擴充至300萬,首次在數量上超過國民黨軍隊。
但是所謂“棄台”,也隻是靜觀其變的權宜之計而已。在當時,蘇聯對中國北方諸省的觊觎讓美國政府看到了機會。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北方領土問題将為中蘇關系破裂埋下伏筆,而“台灣問題”被美國政府視為引爆中蘇關系的導火索。
遼沈戰役黑山阻擊戰101高地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的美國政府已經做好了台灣被收複的打算,但卻并不打算阻止這一程序。
在美國政府看來,能力卓著的毛澤東在收複領土之後,必然不會甘心做蘇聯的附庸。正如南斯拉夫共産黨與蘇聯決裂一般,中國共産黨說不定也會和控制欲強的蘇聯決裂。是以,在國民黨全線潰敗,台灣回歸的勢頭洶洶的情況下,靜觀其變、順水推舟似乎會是一步妙棋!
不過,這種态度遭到了美國國内強硬派的反對。美國軍方、強硬派等勢力,仍舊時刻不停地将貪婪的目光投向遠東。
于是在不久之後的北韓戰争爆發時,美國政府迅速找到借口,在戰争爆發的三天後便派出第七艦隊“布魯斯号”進入台灣港口,以維護西太平洋地區安全、使得美軍北韓部隊不受到威脅為理由,公然否定了中國對台灣海域的領土所有權。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旗艦“藍嶺号”
此時的美國,不過是從北韓戰争中又一次看到了利益而已。
美國滿打滿算北韓戰争必勝!借着維護地區安全的借口,既能将北韓半島徹底扶植為親美勢力,又能将戰略要塞台灣據為己有,豈不是一舉兩得?可惜的是,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表現擊潰了美國的幻想。美國在台灣駐軍的幻想就此破滅。
但退而求其次,美國并沒有就此徹底放棄對台灣的非法占有。
通過與台灣簽訂《美台防禦條約》等方式,美國向台灣輸出先進武器裝備、每年給予巨額軍費支援台灣地區的軍事發展,進而試圖達成其“兩個中國”的目的。
就這樣,以“不支援老蔣反攻大陸,但卻極力阻止台灣回歸祖國”的方式,美式陰謀論成功制造了長達數十年的台灣問題。
台灣:淡井日落
重新回想一下冰島問題,美國不也是如此做的嗎?
不軍事占領冰島,但卻極力阻止冰島重新回歸丹麥。在冰島問題上,美國成功使得冰島獨立,并将冰島發展成為了自己的軍事基地。現今,冰島的國家防務仍舊由美軍負責,是名副其實的傀儡國家。
與冰島不同的是,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它與中國不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系,而是它本身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而且,中國的軍隊不是豆腐,而是鋼刀!一柄能讓敵人流血的鋼刀!
是以,當看慣了美式陰謀後,我們更加沒有理由對美國的陰謀得逞采取坐視态度。
台灣一定要回歸祖國,決不妥協!一切台獨行為,必将失敗!
台灣海峽
【重要注釋】:本文限于篇幅,僅僅隻是對那段曆史的簡要回顧,具體詳情請讀者再詳細閱讀其他資料。Ps,參考文獻中的碩士論文就很不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參考文獻</h1>
[1]王妍. 台灣問題的緣起與美國對台政策的演變(1943-1954)[D]. 吉林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