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受苦的一直是我?為何被蔑視的、被指責的、被咒罵的永遠是我?為何我總是無法讨人歡心?為何我無論做什麼都博取不到别人的稱贊?——《簡·愛》
1847年,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創作了《簡·愛》這部長篇小說,小說一經問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人說,這是一部女性聖經,傳輸給了女性追尋人格平等和婚戀自由的觀念。因為它講述了一個叫孤女的簡·愛是如何曆經磨難,沖破現實和社會階級的束縛,獲得了自由幸福人生的故事。
但是在我看來,《簡·愛》的意義不僅如此,它還擁有着無與倫比的生命力,是作者夏洛蒂生命的延續以及對人性的思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簡·夫妻物形象之下,隐藏着作者夏洛蒂對幸福人生的向往</h1>
簡·愛是夏洛蒂小說《簡·愛》中的女主人公,她自幼失去父母,寄人籬下,飽受舅媽一家的虐待,最後因為一次歇斯底裡的反抗,堅定了舅媽送走她的決心。
但是,也正因如此,簡·愛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最終收獲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是《簡·愛》的作者夏洛蒂的人生,卻沒有簡·愛這麼幸運。
1816年,夏洛蒂出生在英國北部約克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母親因病早逝,父親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權衡之下,八歲的夏洛蒂和姐妹們被送進一所專招本郡神職人員女兒的慈善性學校。
但是,這次求學之路,卻給夏洛蒂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痛。學校的住宿和夥食條件很差,學生們飽受饑餓和寒冷的考驗,一到冬天,患上感冒和肺炎的學生不在少數。夏洛蒂的兩個姐姐就因學校的惡劣條件而夭折。
經曆的這些人間疾苦和生離死别,夏洛蒂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意識,這就是為什麼《簡·愛》這本書裡關于洛伍德的生活場景描寫如此逼真,因為這本書本身就有自傳體色彩的存在。
簡·愛的人生和夏洛蒂有着一定的重合,比如說簡·愛和夏洛蒂都曾被送到條件艱苦的慈善性學校;身材都不高且瘦小;都曾當過老師、家庭教師;都曾愛上過一個已婚的男人;都渴望追求更廣闊的世界,活出自己。
但簡·愛和夏洛蒂最大的差別在于簡·愛最終苦盡甘來,成了财富獨立的女性,和自己所愛的人攜手一生。而夏洛蒂卻沒有這麼幸運,她的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所愛上的那個人也已經結婚了,是以她的愛戀隻是沒有結果的單相思,讓她飽嘗苦戀的滋味。
或許,夏洛蒂是為了彌補自己内心的缺憾,是以才在小說裡給了簡·愛一個圓滿的結局,将自己未完成的愛戀和對生命自由的渴望賦予給了簡·愛這個小說人物。
畢竟,人的一生很短暫,在現有的基礎下,為自己而活,和命運進行抗争,是我們人類永恒不變的人生課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用智慧和愛來修複童年創傷,是簡·愛獲得幸福的重要原因</h1>
這個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簡·愛的舅媽瑞德太太之是以恨簡·愛,其實是對自己去世丈夫不滿情緒的轉嫁。
瑞德太太一直不喜歡簡·愛的母親,因為她是自己丈夫特别疼愛的人。後來,簡·愛的父母去世,她的丈夫也不顧她的感受,把簡·愛接到家裡,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來對待,甚至比親生的還要親。
這一切,瑞德太太看在眼裡,恨在心裡,而且簡·愛從小脾性不合她的意,是以對于簡·愛,瑞德太太實在是愛不起來。再加上她的丈夫早逝,去世之前一小時,還逼她發誓,讓她好好照顧簡·愛,是以瑞德太太心裡的怨憤越積越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身上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是不可能被真正壓抑下來的,最後這股力量一定會爆發出來,不是對内,就是對外,顯然瑞德太太選擇了後者,把簡·愛當成了敵人,将她對于丈夫的不滿全部發洩在了簡·愛身上。
從這個層面來看,瑞德太太既是一個可憐人,也是一個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人,最終活成了一個怨婦,臨死時也沒有真正與自己和解,是以也無法獲得靈魂的救贖。
但簡·愛卻不一樣。雖然她也曾記恨舅媽瑞德太太,因為舅舅離世之後,年幼的她不僅不被關心和呵護,還遭受了舅媽一家人的虐待。
可是,在她帶着痛苦和仇恨離開舅媽一家,去往條件艱苦的洛伍德當學生後,她遇到了良師益友,讓她逐漸與自我和解了。
她曾向朋友海倫傾倒苦水,訴說了瑞德太太對她所做的一系列殘酷的事情,海倫的話重新整理了她的認知。
海倫說:“她對你不好,這毫無疑問......但你沒必要清清楚楚地記住她對你做過的每一件事、對你說過的每一句話......努力忘掉她的刻薄,和這種刻薄引起的憤慨,不是能讓你更快樂嗎?我覺得人生苦短,時間用于滋養自己的仇恨、記住别人的過錯,實在是太浪費了。”
雖然當時的簡·愛不一定懂這其中的深意,但是海倫對于生命的态度,還是或多或少影響了簡·愛的人生觀,讓她擁有了看待苦難境遇的新視角。
此外,洛伍德的坦普小姐也深深地影響到了簡·愛的思想和性格。坦普小姐知識淵博,談吐優雅,給了簡·愛很多關心和陪伴,讓她孤獨的心和靈魂都感受到了被人愛和呵護的溫暖。
再者,簡·愛天性善良,隻是性格比較沖動而已,随着她的學識與日俱增,她的心變得寬廣,學會了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自然也就放下了往日的仇恨,專注于為自己的而活。
因為人的一生很短暫,懂得放過自己,與生命中的一切不幸和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卑不亢,燦爛而倔強,擁有一束屬于自己的光芒。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人生分叉路上,學會不斷審視自己,才能找到你内心真正的答案</h1>
簡•愛在洛伍德生活了八年,前六年當學生,後兩年當老師,過着風平浪靜、一成不變的生活。但是,生活終究不會靜止,定格在某一個時刻,坦普小姐結婚了,離開了洛伍德。
自從和坦普小姐分别之後,簡•愛開始厭倦了洛伍德的生活,她本性裡對于自由的向往越來越強烈。于是,她開始審視自己,苦苦思索改變現狀的方法。
而生活就是這樣,隻要一個人改變現狀的渴望足夠強烈,一切都會有轉機。最終,簡•愛通過登報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離開了洛伍德。踏上了未知的征途——索恩菲爾。
在索恩菲爾呆了一段時間後,簡•愛再次感到生活波瀾不驚,毫無新意,時間仿佛停滞不前,除了給學生講課之外,剩下的時間都是屬于孤獨的。
這樣的生活,看似自由,實則禁锢了她的情感和思想。直到索恩菲爾的男主人羅切斯特先生出現後,簡•愛的生命如同一團火燃燒了起來。
在不斷地相處之下,他們互生情愫,愛上了對方。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羅切斯特先生并未因為簡•愛和自己不屬同一階層而放棄這段感情,而簡·愛也并未在這段感情裡喪失自我的獨立性,她依舊認真從事着家庭教師的本職工作,拒絕接受羅切斯特先生贈予的一切貴重物品。我想,也正是她的這種傲骨和不矯揉造作的性格,吸引了羅切斯特先生。
可是,他們并沒有順利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當天,羅切斯特先生有妻子一事被當衆揭露,兩人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雖然事情的真相情有可原,但是他們依舊決裂了。
簡•愛選擇悄悄離開,也是以流落荒野,意外被親人所救,繼承了一筆遺産。但是,她的生活并沒有真正平靜下來。
不久之後,她面臨着一個艱難的選擇。她那位傳教士表哥聖約翰向她求婚,希望她以自己妻子的身份一起去印度傳教。簡·愛無法接受他的建議,因為他們不相愛。她熱愛生命、渴望愛與自由;而聖約翰卻壓抑人的本能需求,熱衷于傳教和拯救他人。
可是,遭遇了簡·愛的拒絕,聖約翰卻一直未曾放棄,一直向簡·愛灌輸自己理想事業的神聖和偉大,以緻于簡·愛差一點就放棄了掙紮,落入了聖約翰親手為她編織的精神囚籠之中。
但是,人總會覺醒的,在這種自我的極度沖突和痛苦掙紮中,是一個人看清自己的最佳時機。最終,簡·愛覺悟了,遵循内心的指引,重返索恩菲爾尋找羅切斯特先生,迎來了圓滿的結局。
有人會覺得這是灰姑娘式的愛情小說,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作者夏洛蒂所塑造的簡·愛,是一個自尊自愛,善良真摯的女性,她不需要誰的憐憫和施舍,她要的是平等自由的愛。而這種愛隻有一個人思想足夠獨立,才能真正獲得。
作者簡介:夢晴空微藍,天秤座情感傾聽者,寫最簡單的文字,看世間最真的情,與你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