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住手藝,百年傳承之杭州天竺筷

【佛·緣】

清朝乾隆年間,位于杭州天竺山上的天竺寺以佛教勝寺聞名四方,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香火盛極一時。寺内的素食供不應求,用餐的筷子也不夠,為應急之用,和尚們隻得削竹成筷供香客進餐。因這種被削成竹筷的小徑竹生長在杭州天竺山,“天竺筷”由此得名。

留住手藝,百年傳承之杭州天竺筷

【手·藝】

天竺筷,取材于天然的小徑竹,保留原始竹青,不上油漆,散發着淡淡竹香,這是手藝人對大自然饋贈最好的回應——惜物用情。一雙天竺筷的自然呈現,前後有二十多道工序,從最開始的砍竹(取料)、截斷、選料、蒸煮、暴曬到烙花、磨頭、裝頭、抛光至最後精裝成品,完全得靠雙手對細節細膩而又精準地拿捏,全看手藝人的匠心與造詣。

留住手藝,百年傳承之杭州天竺筷

【匠·心】

天竺筷的手藝傳承至今已是第六代。每一代傳人與天竺筷的結緣,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堅守和再傳承,都續寫了天竺筷的曆史,讓它在新的社會形态下重獲新生。在工業化和機械化的今天,一雙天竺筷,不僅凝聚着手藝人全部的心血和力量,更承擔着試圖用手工藝的溫暖和匠心精神,喚醒人們對美和自然的純真記憶的使命。

留住手藝,百年傳承之杭州天竺筷

【第五代·傳承人】

王連道 ,省老字号“天竺筷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設計”杭州四寶”獲國家專利。

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杭州市C類高層次人才,2016年獲”中華老字号傑出工匠獎”。

2019年被評為“拱墅工匠”,2019被授予“杭州市高層次人才”(C類),2019年度浙江省“百姓學習之星”,榮獲2019年度拱墅區非遺傳承保護貢獻獎。

他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富有藝術氣息和杭州元素的天竺筷,他說這些是工藝禮品筷,全由他自己設計而成。每天練字、畫畫及篆刻培養的藝術素養,對他設計天竺筷大有幫助。

他為拯救“瀕危”的天竺筷這份杭州的寶貴遺産,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他重組了天竺筷廠,改造了裝置,還革新了工藝,把文化元素引入其中,所開發系列産品屢獲各類獎項,企業被授予“浙江省老字号”“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基地”的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