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澱山湖邊自然是有河鮮的,而河鮮之中,我鐘愛的是白絲魚。
朱家角的菜場魚檔口一年四季都有白水魚,體型是一年比一年大了許多。一般都有1.5~2KG一條。每斤20元以内。其實這些不是我鐘愛的品種,也并非是白絲魚。
青浦地區的白絲魚或者叫翹嘴魚有如下幾種:蒙古紅鲌有飼養的,也有在澱山湖放養野生的,然後就是野生白絲魚,雖然他們都為親戚,但我最鐘愛野生白絲魚的味道。
此魚最長不過35CM,體型修長如柳葉,嘴型向上微翹,腹部稍微凸出。如遇腹部扁平者,嘴型明顯上翹者,體型微微肥厚,尾部和腹鳍末端有紅色的,那就是蒙古紅鲌或是塘養的白絲魚了。他們都不及湖中野生的白絲魚肉質鮮甜細緻而不油膩。
清蒸此魚的方法也是比較獨特的,我有幸得到漁民的指點,按照他們的土法烹制,去魚鱗,刀從尾部一寸處切開,順背一直到頭部劈開,這樣做的好處是背部和腹部的魚肉厚度就基本一緻了,便于均勻的蒸熟。洗淨内髒,抓少許海鹽按摩魚肉正反面,放上三四片0.6毫米厚度的老姜,一隻紅色的小辣椒,切極細的絲撒上,再貼上六七片1毫米厚度的五花鹹肉,鹹肉不用泡水去鹽。如有肥瘦相間的金華火腿,換下鹹肉風味更佳。但是萬萬不能放料酒和小蔥,切記切記。不用長時間腌制入味,應立即燒水猛火蒸10分鐘出鍋,因為腌制時間一長,魚肉就失去了甜味。
嘗試後,果然是入口鹹鮮,細品肉質細膩清甜,無腥味。如蘸點康樂醋,又是另一種風味。當然吃這魚也是有些講究的,因為魚刺頗多。應當用筷尖夾蠶豆大小的肉塊,入嘴一抿,魚肉因細嫩即化,便能用舌尖剔除出一二根魚骨來,如若貪心,直接大快魚肉填入嘴中,唯恐舌頭打不過彎來,魚刺卡喉。就算吃魚老道,吐出魚骨也像吐出一捆柴般,着實不雅。
青浦的農家樂和古鎮的餐館雖然都有此魚,但想嘗正宗的,務必在點單時去看看魚的姿态。因為此魚野生的并不多見,但凡在售賣的,基本都是養殖的或者是有着紅尾巴。如在2月中旬至5月中旬有幸吃到店老闆所稱之為的野生白絲魚,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段時間是休漁期。
繞過這段時間,如何能尋覓到野生的此魚呢?澱峰漁村野捕于澱山湖,金澤的漁民野捕于小葑漾,這兩處的魚,我個人覺得小葑漾所出産的更為好些,因為那裡是一級水源保護地。值得提醒的是,此魚一出水,不過3分鐘便會死去,應立即再殺去内髒,并在1小時内蒸而食之,那才能品嘗到此魚的極緻美味。
看完雅舍談吃,不禁學着寫一篇,等着5月15日開漁節早早到來。
2020年4月7日 朱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