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1939年9月1日淩晨4點48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号戰列艦,這艘德意志帝國海軍最後建造的一艘無畏艦打響了波蘭戰役的第一炮‬。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号戰列艦正在轟炸波蘭位于但澤自由市維斯特布拉德半島上的軍事轉運倉庫

德軍分為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總共參與波蘭戰役的兵力有37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7個裝甲師(其中一個裝甲師未滿編)、4個摩托化師、4個半摩托化師、1個山地師

北方集團軍群:由馮·博克大将指揮,擔任助攻,自東普魯士發動攻擊,下轄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上将的第3集團軍(由東普魯士直接向南前進)與馮·克魯格上将的第4集團軍(先東南進攻波蘭走廊,消滅但澤一帶突出部的波軍)。北方集團軍群由空軍上将亞曆山大·勒爾的第4航空隊提供支援

南方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大将指揮,擔任主攻,自德國西裡西亞、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邊境發起攻擊,下轄約翰内斯·布拉斯科維茨上将的第8集團軍(将向東進攻羅茲,為主攻的左翼)、威廉·李斯特大将的第14集團軍(往克拉科夫推進,并轉向波蘭的喀爾巴阡山脈側面,掩護第10集團軍的側翼)以及中路由馮·賴歇瑙上将指揮的第10集團軍(擔當主力,将向東北方向挺進波蘭的心髒地帶)。南方集團軍群由空軍上将凱賽林的第1航空隊提供支援。斯洛伐克也派3個步兵師與1個機動兵團組成的貝爾諾拉克集團軍自斯洛伐克北部實施輔助攻擊。

反觀波蘭方面,波蘭制定了“西方計劃”,大緻内容為前期戰略防禦,拖住德軍部隊,等待英法出兵,後期等待英法進攻德國後德,協助英法攻擊德軍,迫使德軍談判。波軍将軍隊沿德波邊境線展開。波蘭方面相關曆史資料較少,資料可能不準确,波蘭的兵力為24個步兵師,9個騎兵旅、1個摩托化旅、3個山地旅,波軍主要部署情況為

莫德林集團軍防守東普魯士地區,下轄4個步兵師與4個騎兵旅

波美拉尼亞集團軍防守波蘭走廊,下轄5個步兵師與1個騎兵旅

喀爾巴阡集團軍防守喀爾巴阡山地區,下轄1個山地師,1個步兵師與2個山地旅

波茲南集團軍防守在突出部波茲南地區,下轄4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

羅茲集團軍防守西裡西亞西南一帶地區,下轄10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和1個摩托化旅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戰争開始前德波兩軍部署圖(不用在意圖上的各集團軍兵力)

1939年9月1日至6日為戰役的第一階段,德軍第4集團軍突破北方波軍的防線。3日,德軍建立與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系。6日德軍基本突破該地區。駐東普魯士的第3集團軍南進,遇上波軍莫德林集團軍,受沼澤地與防禦工事的影響,德軍的進攻遭遲滞,6日德軍抵達納雷夫河并渡河,波軍波美拉尼亞集團軍損失慘重,向東撤退,莫德林集團軍承受被兩面夾擊的風險,但退出會讓出通往華沙的道路。波茲南集團軍并未受德軍大規模攻擊導緻撤退遲緩,并未與其他集團軍協同建立防線。

南方集團軍群推進十分順利,第8集團軍兩天後渡過普洛斯納河,并繼續前進。第10集團軍渡過瓦爾塔河,向拉多姆斯克進軍。第14集團軍渡過維斯瓦河,在一系列交戰中,克拉科夫和羅茲集團軍被擊潰并向東撤退,第8集團軍随即向羅茲進軍,第14集團軍于6日攻下克拉科夫,第8集團軍于9日奪取羅茲。

在南方,波軍頑強抵抗,德軍渡過杜納耶茨河抵達哥利治市,此時波蘭預備隊已經參戰(那累夫兵團阻擊德軍第3集團軍,預備隊主力普魯士集團軍在羅茲附近集結受到德軍空軍打擊)

至此德軍認為波軍隻有10個師能完全投入作戰,9月9日德軍最高統帥部決定讓兩個集團軍群對維斯瓦河以西的波軍實行鉗形攻勢(主要就是波茲南集團軍,而且波茲南集團軍一直威脅着第8集團軍與第10集團軍的側翼)第8集團軍抽調兵力掉頭北上進攻波軍,正好波軍向南進攻以解救羅茲集團軍,波蘭戰役中最著名的布楚拉戰役爆發了。但德軍錯誤低估波軍的實力,認為波茲南集團軍大部分正前往華沙準備防禦,但波茲南集團軍卻與波美拉尼亞集團軍殘部結合。德軍側翼隻有第30步兵師,波軍起初成功向前推進20公裡,但很快德軍于11日将主攻的第10集團軍、第4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以及第4航空隊的飛機用來對付布楚拉一帶的波軍。先頭兵力為德軍第1、第4裝甲師和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實力十分強大)德軍的反擊使波軍不得不減緩進攻速度并逐漸開始撤退。9月16日德軍開始對該區域波軍實行大規模進攻,德國空軍對波軍部隊展開大規模轟炸(波軍已基本喪失空中力量)18日布楚拉戰役基本結束,隻有少量波軍成功撤退至華沙,波軍估計2萬人陣亡。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黨衛軍裝甲師的兩輛坦克在橫渡布楚拉河

在布楚拉戰役期間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已占領了華沙東部的城市,第3集團軍大部分部隊已渡過布格河,自此,華沙東部再無河流可以遲滞德軍的進攻(此前9月10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師也已抵達了華沙,但後來被趕出城區)南方集團軍群也占領了多數波蘭南部城市。9月17日蘇聯宣布為保護邊境人民的安全而采取必要的軍事行動,而且聲稱波蘭政府已不存在,故互不侵犯條約廢除,蘇聯正式進攻波蘭。蘇聯兵力有35個步兵師、12個騎兵師、14個裝甲旅、2個摩托化旅,波軍已損失慘重且德國空軍一直對波軍進行空襲使其無法重新重組整頓部隊。波軍已無心對付蘇軍,蘇軍推進十分順利,德軍也有序撤退根據條約應屬蘇聯的波蘭領土。(波蘭政府與波軍統帥部于16日逃往羅馬尼亞)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9月23日,德蘇兩軍于布列斯特舉辦聯合閱兵。古德裡安與蘇軍第29坦克旅旅長謝苗·克裡沃申準将

至9月22日華沙被完全封鎖,波蘭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德軍于25日發動總攻,德國空軍動用1200架戰機投放炸彈。27日雙方達成停火協定,12萬波軍投降,數天後,莫德林集團軍投降,10月1日海爾半島守軍投降。波蘭戰役大體已結束但仍有小規模交火,10月6日最後一支波軍部隊投降。波蘭戰役至此結束。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被轟炸後的波蘭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波蘭戰役過程

波蘭戰役中波蘭有6-12萬人陣亡,約13.3萬人受傷,58.7-70萬人被德軍俘虜,10-30萬被蘇軍俘虜,10-22萬士兵逃亡其他國家

德軍有1.1-1.6萬人陣亡3-3.2萬人負傷

蘇軍并無準确資料,大約為1500-3000人陣亡,1萬人受傷

波蘭戰役結束迅速的主要原因:

波蘭地形大部分為平原地區,适合裝甲作戰,并無大型掩體供波軍躲避德軍空襲

波蘭北方與西方與德國接壤,南方與斯洛伐克接壤(德軍可直接從斯洛伐克進攻)三面受圍

英法消極抵抗,德軍可毫無顧慮動用主力部隊(德軍在西線部署了預備隊,但基本上沒有實際戰鬥力)

波軍将部隊沿邊境線部署,并未利用沼澤、森林等地形部署部隊

波軍裝備與德軍相差較大,缺少坦克,空軍實力薄弱,防空能力差

波軍無線電通訊裝置較少,部隊協調能力較差

德軍擁有大量訓練有素的軍官,作戰思想較先進

德軍後勤工作較完善,運輸能力比波軍高而且不用考慮物資防空、僞裝等問題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補充:

波蘭騎兵向德軍坦克發起沖鋒其實是假的,大家仔細想想波軍真的會傻到用騎兵去對抗坦克?這隻不過是一位意大利記者編造出來的假新聞而已,1939年9月1日波美拉尼亞克羅加提的一個小村子附近。波軍第18波美拉尼亞槍騎兵團發現有小股德軍步兵在兩條鐵路的交叉口附近的森林邊休息。騎兵團的指揮官發現敵人非常松懈,于是他指令第一分隊的指揮官在下午7點時發動一次騎兵沖鋒,參加戰鬥的人員大約有250人。沖鋒的行動相當成功,德軍步兵機關被打散,波軍占領了該空地。然而令波蘭騎兵始料未及的是,幾輛德國裝甲偵察車從森林中駛出,對波蘭騎兵以機槍掃射,波軍完全暴露于炮火之下,立刻開始往後方山丘撤退,尋求掩護。最後被報道為波軍騎兵向德軍坦克沖鋒。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波蘭騎兵

德軍在波蘭戰役中(整個二戰也是這樣)并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機械化程度很高的部隊,波蘭戰役中大部分德軍裝備、補給都是由馬車運輸的而不是汽車,大部分德軍陸軍師中,每個師都要保留大量馬匹。随着戰争後期,德國的石油儲備逐漸枯竭,德國軍隊也從羅馬尼亞等石油産地退出,馬匹的運輸功能更加增強了。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德軍馬車運輸裝備

德軍在波蘭戰役中的坦克實力并不是很強,波蘭戰役中德軍共有3472輛坦克,但一号坦克(僅裝備了機槍)有1445輛,二号坦克(裝備20mm刮痧炮[偷笑])有1223輛,這兩種坦克在當時也大多用于訓練卻占德軍坦克大多數,35t、38t、三号坦克總共隻有378輛,另有211輛當時德軍最先進的四号坦克(裝備了75mm短管炮)和215輛根據一号坦克改的指揮坦克。隻有四号坦克可以在波軍反坦克武器射程外攻擊,是以德軍四号坦克基本上被平均分給了裝甲部隊,一号與絕大部分型号二号坦克正面裝甲很薄(13-14.5mm),波軍反坦克步槍在100米内均可擊穿。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一号坦克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二号坦克B型

1940年4月蘇聯秘密警察機關内務人民委員部在蘇聯共産黨中央政治局的準許下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在卡廷森林進行有組織的大屠殺。1940年春,大約2.2萬名在押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遭到蘇聯軍隊殺害。1943年,發現波蘭軍人屍體的納粹德國稱殺害事件為蘇聯所為,遭到蘇聯否認;直至1990年4月13日,時任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通路蘇聯時,蘇聯才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稱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

白色方案——二戰的起點

被殺害的波蘭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