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入正題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時間上的劃分與這個時期各個周天子的鼎鼎大名。
春秋時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曆史時期,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期間的老大周天子共輪值14位,由烽火戲諸侯的幽王之子周平王開始,到周敬王辭任前一年也就是韓、趙、魏三分晉國之前。戰國時期當然是從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開始,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七國結束,期間的老大從年邁的周敬王開始到未等到統一的周赧王結束,至此,作為老大的天子退出曆史舞台。

周平王剛開始被外公扶持當上老大不久,諸侯虢公翰擁立周幽王之弟餘臣為天子,史稱周攜王,也就是平王的叔叔,直至20年後晉文侯攻殺周攜王,平王這可憐孩子才坐穩老大之位。當然這時有位小老弟護駕有功,被提升為親信小弟,就是秦襄公了,并獲封地在原天子封地。由于天子故地被奪,作為新上位的老大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荥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隻到沁水南岸,方圓隻有六百餘裡,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裡的大諸侯國相比,它隻相當于一個中等諸侯國而已,是以老大被欺負就從這裡開始了。
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由于他老爸走得早,這孩子就直接跳過各位叔叔直接當老大了,這孩子剛當上老大就有人覺得他太年輕就瞧不起他,年輕人火氣大,不服就是幹,結果成立第一個被揍的天子,被鄭國将領祝聃射中肩膀,周天子的權威于是蕩然無存,這一仗把娃打抑郁了,不久就挂了。
周莊王上位,這兒子比老爹厲害,操起家夥就是幹,平定了平定王子克之亂,是少數幾個武力值比較高的老大,由于篇幅有限,小編就着重講幾個比較慫的天子老大。
周釐王(亦作周僖王),這個夥計厲害了,作為天子老大的他竟然公開場合下承認小弟的身份,承認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冊封晉武公為晉國國君,這小夥不知道是不是他老爹莊王親生的,這娃完全扶不起來。
周惠王,這娃跟他爸一個樣,不光被外人欺負,自己人也被欺負。先是被自己的親叔叔子頹奪走位子,後來在小弟擁立下奪回位子,本來就不太富有的還裝大方,就将酒泉賜給虢國,而将虎牢以東之地賜給鄭國。
周襄王名字聽起來很霸氣,實則不太中用,這老哥在位期間甚至被攻占都城,老家水晶都讓人抄了就在那虐泉了,後來即位不久的晉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翻盤奪回都城,迎回來襄王,因為都城剛被奪回來,導緻他死後都是借錢安葬的,他兒子周頃王向魯國借錢安葬的他。這也間接導緻後邊天子老大的地位與待遇。
到了定王即位之時,大諸侯國對周王朝及周天子已無尊敬可言,中央權力繼續削弱。周定王年間,當時的春秋霸主楚莊王在東周都城洛邑附近閱兵,他還詢問東周大臣皇宮裡的九鼎有多重,暗示他已經有了代周稱王的野心。定王聞訊,匆忙派大臣去慰勞楚莊王,這才作罷。
周威烈王作為天子老大,前邊多位就跟吉祥物一般不受待見,他反而受晉國 三位大夫器重,禮尚往來嘛,在公元前403年,分别封魏、趙、韓為諸侯國,成功給後來的天子提拔三位大佬。
周顯王這位大佬做法更為清奇,竟将本來就沒剩多少的封地封周國公子根于鞏,建東周國,他自己僅餘成周王宮,寄居于東周國。
周赧王這位更慘不忍睹,姬延初居“東周”(即成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命右丞相樗裡疾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遭周赧王嚴詞拒絕,樗裡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即王城),被自己的小老弟從自家趕出來了。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充,派使者請姬延以天子的名義,号令各國協力攻秦。姬延大喜,指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周軍班師之日以戰利品償還。可是那一戰慘不忍睹,“西周”的富戶見周軍回來,紛紛持借券向姬延讨債。他們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嘩不止,聲音一直傳入内宮。姬延愧悔不及,又無可奈何,隻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台上避債,“債台高築”也由此而來。此後,秦軍不肯罷休,攻下南韓的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負黍(今河南省登封縣西南)後,直撲東周王城。西周公前去謝罪才罷。
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了秦昭襄王。秦國将西周君綁在柱子上遊街示衆,貶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同年,周赧王郁憤而終。王朝國權已為西周公與東周公把持,西周公據洛陽,東周公據鞏邑。其後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群眾就紛紛向東方逃亡。秦國于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并且未立新王,西周滅亡,同時宣告着曆時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滅掉東周國。東、西兩周就全都歸屬于秦國,周王朝的祭祀從此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