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秦惠文王為秦孝公的兒子,原名為嬴驷。後人在評價秦惠文王之時,都認為他是位大有作為的秦國君主。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後人将嬴驷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時,将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并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惠文王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變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觸動了統治階層的利益。當時,商鞅變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援,民間百姓對商鞅的呼聲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手握重權,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利益。在他上位後,對商鞅進行車裂,而且順手鏟除了商鞅的黨羽,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權。
秦惠文王善于發現人才,在他即位期間,采用了張儀、公孫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将士,并且對他進行了重用。張儀對秦惠文王在擴張領土上的建議是連橫說。秦惠文王認為張儀說的很有道理,便毫不懷疑的進行重用。張儀主張秦國參與各諸侯複雜的鬥争,秦國在參與過程中,進行謀利。在擴張上,秦國先對東邊的魏國下手,魏國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秦兵,随後便敗下陣來。為了保全國家政權,魏國隻好被迫割讓15座城邑給秦國,使得秦國領土進一步得到增加。
公元前311年,當秦惠文王四十六歲時,因身患重病而去世,結束了他文韬武略的一生。
在《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一書中,講訴了太子嬴驷犯錯的經過。因為賦稅一事,嬴驷殺掉了白氏一族二三十位人民,白氏族長便到衙門狀告太子草菅人命。太子部下得知太子犯了大錯,于是便急匆匆的找到商鞅,讓商鞅救太子一命。
商鞅聽了事情的經過,認為事态比想象中的嚴重,而且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安撫白氏一族,不然容易引起民憤。當時,由于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百姓們都會相信法律對他們的保護作用,并且商鞅公正嚴明,白氏一族相信商鞅會給他們一個說法。商鞅此時很為難,太子不過十四歲,而且将來還是秦國的君主,如果處以極刑,那麼秦國未來何在?如果不對太子進行處罰,那麼當初信誓旦旦推行法律條例又有何意義?
商鞅急中生智,當着白氏一族的面,宣讀了對嬴驷的處罰。一是嬴驷年幼,免于肉刑,二是嬴驷要拿出俸祿安頓好白氏一族等等處罰措施,但是商鞅宣讀處罰後,白氏一族仍然覺得處罰太輕,商鞅就處罰了嬴驷的兩位老師,太子左傅施劓刑,太子右傅施黥刑。這才得以安撫白氏一族。而商鞅的這一做法,讓嬴驷深深記恨在心。秦孝公去世後,嬴驷上位,即秦惠文王。他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以謀反罪抓捕了商鞅,并且車裂商鞅,借此機會一并殺害了商鞅同黨,鞏固了自己的權力統治。
嬴驷犯錯,老師代替他受了罰,是以嬴驷沒有被放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