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核病是一種嚴重危害小夥伴們健康的慢性傳染病,健康君帶着大家一起了解結核知識,讓我們遠離它吧!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開展終結結核行動,共建共享健康中國”。
結核病尤其肺結核仍然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資料顯示,我國肺結核發病人數超過83萬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肝炎和艾滋病,排在法定傳染病的第二位。
解放軍第309醫院全軍結核病研究所所長王仲元指出,雖然近兩年的資料顯示其疫情較以往下降明顯,但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不過,結核病并不可怕,終止結核需從科學應對開始。
△創意圖檔 / 新京報記者陳冬
我國肺結核發病率全球第三
2017年,世衛組織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全球有1040萬人患結核病,2016年有180萬人死于結核病,結核病成為全球頭号傳染病殺手。
中國疾控中心的資料顯示,我國的結核病發病率為67/10萬,死亡率為2.3/10萬。其中,每10萬人中,就有64人身患普通結核病,估算發病人數達到89.5萬人,發病數占全球比例為8.6%,位居全球第三位。
此外,耐多藥/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患者占到7.1%,發病數占全球12%,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國肺結核報告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年遞降率為3.23%,高于全球1.5%的水準,但發病數一直居甲乙類傳染病的第二位。
抽煙酗酒加劇結核病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介紹,結核病經呼吸道傳播,主要發生在生活貧困的人群、邊緣化的社群和群體以及其他弱勢群體中,營養不良、居住環境不好、衛生條件差,加上其他危險因素如抽煙、酗酒、糖尿病等,會加劇結核病的易感性。
王仲元指出,結核病比較明顯的病症之一就是咳嗽、咯痰。如果咳嗽、咯痰持續兩周要高度懷疑肺結核,因為這是最明顯的肺結核可疑症狀。這時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到醫院拍片子,看肺部有無病竈,做初步排查。
全身各處都有結核病可能
“結核菌不僅僅會傷害肺,還會發生在全身各處。”王仲元指出,在結核病中,肺結核占了80%以上,剩下的就是肺外結核。
有文獻記載,人體除了毛發、指甲等部位不會患結核外,其他所有部位都有患結核病的可能,在肺以外發生的結核病統稱為肺外結核。常見的有淋巴結結核、腸結核、骨結核、腎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這些肺外結核對人體傷害也很大,如患有腰椎結核的人,因為腰部不能活動而喪失勞動力;患有胸椎結核的人會嚴重駝背。肺外結核中最常見的淋巴結結核,女性多于男性,多發生在頸部,發現時大多因頸部腫塊前往醫院就診。
青少年是肺結核易感人群
青少年處在青春發育期時,身體的内環境變動大,穩定性差,較容易感染各種病原體,包括結核杆菌。
王仲元建議,針對青少年結核病預防,需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共同配合進行。學校要重視入學體檢把關,通過X線篩查把患者阻擋在校門外;發現持續咳嗽的同學,要提高警惕,及時診治。
同時,還要注意校園内環境如教室、宿舍的衛生保持,減少傳播途徑。家長要對子女有一定認識,有症狀後要及時就診。學生本人也須通過加強身體鍛煉、注意個人衛生、盡早适應新環境和穩定情緒等來提高免疫力。
預防結核病少去密集場所
“要預防結核病,最需要的是提高健康意識,增強自身免疫力。”王仲元解釋,結核菌通常是由那些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帶來的,他們将細菌排入空氣中,人們通過吸入環境中的氣溶膠被感染。
王仲元建議,應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尤其是因艾滋病、糖尿病等因素導緻機體免疫下降的易感者,出入有結核病人的場所時,要按規定佩戴口罩,防止和減少結核菌的吸入。平常要主動鍛煉身體、搞好個人衛生,最好每年定期拍一次胸片。
此外,還要戒煙,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吸煙者感染結核菌的幾率要比不吸煙者提高兩到三成。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創意圖檔 / 新京報記者陳冬
編輯 / Q
好文推薦
本文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内容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