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警察是一個舶來品,在封建社會,中國是沒有單獨的專門負責社會治安的部門的,那時候實行的都是“政刑合一”。鴉片戰争後,清朝國門被炮火打開,國外的警察制度進來了,看到了其優勢後,清政府也才開始在中央和地方設定專門警察機構,組建近代警察。最早的警察機關:清朝政府于1898年在湖南建立的“湖南保衛局”。圖為1947年上海街頭。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1901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慈禧和光緒跑了,北京城裡一片混亂,這時候,為了維持治安,八國聯軍就找一些中國人臨時設立“安民公所”,這是警察在中國的雛形了。圖為交通警察。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警察這個詞的出現和袁世凱有關,當時,他也在河北的保定設“巡警分局”,置巡警這種職稱,警察制度正式登場,取代了以前的保甲團練及捕快。圖為上海街頭警察檢查黃包車。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圖為陝西臨潼的警察局,看看高懸的商界福星牌匾,真的感覺有些太滑稽了。電影裡面,解放前是沒一個好警察的,他們是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代名詞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最初的警察概念很籠統的,出現的第一個細分工種就是巡警。話說1902年,清政府從八國聯軍手中接管了天津,繼承了一項改革就是出現了所謂的巡警。他們脖子上挂着警哨,腰中挎着佩刀,到處巡視檢視,而天津則成為了中國“巡警”第一個開始巡邏的地方。圖檔中的巡警很威風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1918年,成都交通警察庶務處一幫人去同馨園餐廳吃了兩桌魚翅席,共花去銀元24元,吃罷就留下一張白條子。隔了一周,老闆看咋個緊到沒得“反應”喃?于是,持此條找到了警察廳,這才把魚翅席的賬給結了。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後内務部總攬全國警務,下設警務局,具體承辦警察行政管理工作。民國的時候,警察一個月十幾元,中學教師一個月40元,警察見了教師要敬禮。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圖為警察在毆打乞讨的窮人。這些窮人由于天氣太冷,拿了車上的棉花。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1905年,清政府設立巡警部,統管全國警察事務,部長是是袁世凱的摯友徐世昌。圖為警察執勤中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這些是上海法租界的警察。資料顯示,1937年的上海有300萬人口,其中法租界居民有70萬。法租界的市政警衛隊隊員,主要由中國、越南北圻、俄國和歐洲籍的人員組成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最初的時候,上海租界巡捕房是使用自行車進行巡邏的,機車是上世紀20年代初傳到中國的,很快就替代了自行車。警用機車外觀與普通二輪機車并無二緻,隻是一般裝有一個高音喇叭,用于喊話抓捕及指揮。二戰後三輪摩托來了,巡警用車也改進了。圖為40年代巡警出動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圖為女警察在配合檢查。話說中國最早的女警察是1929年上海警察局招收的一批女檢察員。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每天,街頭都能看到這樣溜達的巡警

解放前警察盛氣淩人欺負老百姓, 工資不高,和紡織女工一樣才30元

舊社會警察工資不高的。相關資料顯示:1927年,武漢的紡織女工一月30多塊大洋,而這時候的上海市警察局,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長16至18元。《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也披露:上海衛生局的一名科長,月薪不過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