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末年,這是一個充滿變化與神奇的時期。縱觀曆史,這一段時期,是真正的第一次權利疊代更換的時期。西漢末年雖有王莽篡權,但不管怎麼說王莽還是皇室宗親,等于說這個權利的交替僭越,還是圈在一個圈子裡的。皇室的外戚通過種種手段竊取權利,跟皇子發動政變取得黃權,說到底是一個模子。
而東漢末年則不一樣了,真正是由全天下的各方勢力,向統一了四百餘年的、史上第一個有巨大影響力的大一統封建君主專制王朝——漢朝,發動了瓦解與争權奪利的政權戰争。由于是在曆經四百年教化後,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來決定新的大一統王朝誕生,很多事情當事人都是第一次幹沒有前例可循,是以很多人與故事,都顯得新鮮,也有許多行為和決策讓人感覺它不夠成熟。是以這個時代,男人之間上演的各種戲劇,在後世評說時,标準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
動物尚且分雄雌,人類亦分有兩性,無論什麼樣的時代,有男人就有女人。蔡琰,字文姬,就是這東漢末年亂世之中的一個女人,一個美麗楚楚動人,飽覽詩書精通詩畫書法與音律的才女。蔡琰的父親是蔡邕,東漢末年傑出文學家、書法家,是為主編《東觀漢記》這一漢代官方史書的修史官,書香世家,深得曹操等一大批東漢末年的朝堂大臣的推崇與敬重。曹操初拜訪蔡邕府邸時三十多歲,在此就見過十多歲的蔡琰,從此記住了這一可人兒,可因為曹操本身也是個文化人,又敬重蔡邕,此後一生都對蔡琰恭恭敬敬。
蔡文姬十六歲,董卓因仗着啟用蔡邕的緣由,企圖霸占她。蔡邕請曹操幫忙,讓曹操出面主婚,将女兒嫁給衛青的後代,河東儒學才子衛仲道。婚後兩人在文學上一拍即合相見如故,愛意滋生卻也相敬如賓,可惜好景不長,成婚不到一年,衛仲道染肺病一命嗚呼了。蔡琰不得已傳回了娘家,這段時間文姬的妹妹明姬喪子,便寫信告知讓文姬去陪陪她度過艱難的光陰。于是蔡琰踏上了投奔妹妹的旅程。
在家國飄搖欲墜動亂年代,人永遠也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一弱女子更不知命運如何。國家内亂,觊觎中原已久的匈奴終于等來了機會侵略中原,就這樣,匈奴人的鐵蹄将旅途中的文姬擄走了,擄去了遙遠的北方。文姬因精通音律善于彈奏焦尾琴,可以以樂音取悅匈奴将士而得以保護自己。
奴役之中有這樣一位女子的消息,被匈奴左賢王得知,一問得知是漢地的才色雙絕的美人蔡文姬,便投巧與文姬産生一些交集,随後便強娶了文姬納為王妃。即便百無聊賴又能耐何如,身在敵營為奴的蔡文姬認了,認命了。就這樣在匈奴生活了十餘年,還生育了兩個孩子,原本以為就這樣相夫教子,平平靜靜的過完一生也就了了。女人嘛,再如何波瀾壯闊的人生,歸根到生活本身圖的其實就是一個安穩,這份沒有自由的安穩在十餘年之後,誰知又将迎來人生的新的轉折。
中原漢地的老大哥曹操,這些年來事業幹的是越來越紅火,殲并了中原北方的割據力量,統一了北方成為了挾天子令諸侯的雄主,雖然損失了兒子和一些個一起幹事業的老夥計,但這一切對于曹操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值得的。蔡文姬失蹤的這些年裡,曹操心中一直念着她,得知文姬在匈奴左賢王那裡的遭遇,便有将文姬接回之意。安照男人的想法以及中原人的共識,被匈奴擄走是不幸的事兒,一定是受盡屈辱的。最重要的是被外族強行擄走,這樣的事當事人面子罩不住,何況她是蔡邕的女兒,師尊之女,又是曹操的學妹,伸手相助是說的過去的。
于是曹操一番好心,一通謀劃一方面籌備了重金厚禮贈與左賢王,另一方面又抛出類似“文姬的北去和歸漢,是有利于雙方和平友好交流的‘加強民族團結’的好事”等外交公關。将蔡文姬從匈奴左賢王手上,名義上贖回、實際上是強硬要回來。
誰又能想到這事兒會上升到民族之間的利害關系層面上來,左賢王不好意思明面上說個是與否出來表态,抉擇便留給了蔡文姬一個人。一時文姬欲哭無淚,百般無奈,深知曹操這邊是鐵定了要人的,隻得選擇歸漢。與兒子揮淚告别後,時隔十多年,蔡文姬又被曹操的車馬,從草原上接回了闊别許久的漢地故土。這一次,等待文姬的又是怎樣的命運呢?
雖然蔡文姬在草原上安于本分相夫教子,卻時常難以平複心中強烈的思鄉之情。廣柔無邊的大草原,憑借歲月這把尖銳的利器,削耗了文姬心中的許多才情與詩意。卻消不散她寄情于音樂的情感的托付,一把琴、一支胡笳,都是文姬思念家鄉情到深處時,最真摯可以交心的伴侶。
南下歸漢的途中,同樣也是這些樂器陪伴着文姬。途中的文姬車駕之内更是思緒萬千,與孩子的離别之苦,到底哪邊是家?手中抱着的樂器,斷斷續續的響起的綿長、婉轉的,如泣如訴的樂音。行程愈來愈遠,樂音越奏越長,漸漸的這些樂音組合成了一套曲子,還有那些理還亂的埋怨,彙內建字字嘔心瀝血的詞,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名曲《胡笳十八拍》。這一名曲,是蔡琰跻身于古代四大才女之列的重要功績之一。
流流轉轉,終于回了漢地,将半生無限唏噓遭逢深埋心底,将一切的不好記憶全部清除,歸零,重新活過,才三十多歲,歲月正好。真的這麼好嗎?文姬還有一事不明,曹操接她回來這件事,指定還有後文的。曹操接蔡文姬回來是為了什麼,後人評述“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操哥,難道不是因垂涎學妹而要将她據為己有?
這一次曹操的舉措倒讓人迷惑了,曹操給文姬安排了一門親事。沒錯和當年主持安排文姬與衛仲道的親事一樣,這次是一位陳留望族出身的屯田都尉名叫董祀,二十左右的大小夥。也不管人家小夥願不願意,反正就以宰相之名指婚就完事了。果不其然小夥對這位三嫁的,比自己大十來歲的過氣女人不是很感冒,于是後來在外頭搞外遇冷落蔡文姬。這一情況被曹操知道了,曹操又要管非常不愉快,于是找了董祀的茬就着他其他的官場的小錯誤,下令将董祀殺頭。
女人已年過三十,而且已經是三嫁了,這時如果再不能夫妻和睦的過完一生,那這人生就真的沒什麼盼頭了。再說了蔡琰是一個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真正正的有着自主意識的人,不是任憑别人來決定自己人生的物件。曹操憑啥随意操控自己人生,于是這一次文姬主動站出來了。
漫天大雪翻飛,蔡琰孤身一人,身着素衣,披散一頭長發,赤着腳,跪在曹丞相府前的雪地上,請求曹操收回成命放董祀的性命。恰逢曹操在府中群宴賓客,接到下人的禀告,就将蔡文姬召喚進來。文姬羸弱的身子在寒風中一陣抖擻,走到殿中先叩頭請罪,然後訴說衷腸,言語條理清晰且酸楚哀痛,動之以情曉知以理,滿堂賓客皆為之動容。
曹操雖心中有譜卻仍舊要走過場,反問蔡文姬:可是降罪的公文已經發出去了,此時怕是已經執行了吧?蔡琰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有成千上萬,迅猛的士卒也不可勝數,難道還還吝惜用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見狀,立即派人去傳訊,赦免董祀。接着曹操還命下人拿來冬天衣物,頭巾、鞋襪送給蔡文姬。操哥還是關照師妹的體面的。
曹操為什麼這麼着急将蔡琰從匈奴接回來,其實是有他更深一層的政治策劃的。蔡邕是漢末修史的大文學家,影響力在朝堂上下都非常大,蔡琰從小深受父親的教化熏陶,跟着父親一起飽讀詩書。她的見識與學識,深得蔡邕的傳承,是以蔡邕死後,蔡琰也算得上是當時學術界一等的大家,即便文姬是女兒身。
曹操也是極有文學素質的一人,這其中的利害關系,當然是要超過性别之間的隔閡的。況且當時朝堂混亂,漢末負責修史的文官群體中,也分好幾撥,一番争鬥下來,各方勢力互相消耗,到曹操這兒想把修書一事重新續接時,原來内行的人和文獻資料已經盡數丢失了。曹操知道蔡文姬從小飽讀蔡邕收藏的文獻書籍,以及蔡邕本人的大量沒有公開的珍貴作品,接回文姬的目的,就是想讓她将這些她背誦記憶的知識内容,留在中原漢地不至于流失,于是大費周章将蔡文姬接回。
文姬歸漢的第一時間,曹操就加封文姬的官職,命其參與國家檔案書籍的工作。曹操曾詢問過蔡琰對于原先家中父親所藏典籍的事情。蔡文姬告訴曹操,父親原先藏有典籍四千餘卷,但如今過去十數年,自己還能記下四百餘卷。曹操便打算安排一群文士,協助蔡文姬一起整理這些内容,蔡文姬說男女有别授受不親,曹操給她提供物料她自己一人寫下呈給曹操便是。這就是文姬在文學上所創就的功績。
蔡琰還留下有一首《悲憤詩》,據說這是她在董祀搞外遇期間,所寫的作品,這也在文學是極有分量的一篇。因為這首詩寫的好,傳到曹操的耳中,曹操才會覺得董祀做的太過分了,而決定找由頭懲罰他殺他頭。還有野史記載,曹操答應釋放董祀後,将文姬留與附中住了幾日,這其中到底有哪些事情發生也都沒有詳細記載。到時後來成為了風花雪月的民間故事,傳說的較多。
縱觀蔡文姬一生,這位弱女子一生都少不了變故、動蕩與漂泊,沒有一次人生的重大變故,是她自己可以左右的,可以拒絕的。好像她這一生都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從幼年時期開始,人生就在漂泊中,董卓沒有啟用蔡邕前,蔡邕也在漢朝政權停滞的空檔期,沒有依附舉家到處漂泊。陪伴蔡琰的更多的是蔡邕的書籍,而不是家的安定與溫暖。蔡邕被董卓所用之後,蔡文姬又開始一生的任人擺布的、悲涼的厄運。仿佛隻有死亡才是蔡文姬,可以自己把握的名宿。
彼岸花,它有一種花語是連接配接陰陽,連通冥界的使者,有彼岸花盛開的地方,便是人間的地域之門。透過彼岸花,可以與逝去的人進行靈魂的溝通,可以将心中的思念傳達給彼此。彼岸花看不見它的葉片,隻是孤傲冷豔的盛放,靜态極妍。蔡琰也是這樣的一朵絕世狂花,生而豔麗,直面苦難,用她異禀的天賦,增添她非凡人生的色域,使得這一朵紅花,愈發的鮮豔,愈發的綻放奪人的光彩。
文案:錫禹
編輯:竹幽
校對:竹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