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至今剛剛過去一年零一個月。
說過的話就要踐行,制定好的戰略就要有定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了,要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確定如期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意見》還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
緊接着,國務院又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标,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機關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作2030年前碳達峰目标。
在國際能源供需形勢緊張的大背景下,國内積極部署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物資供應,保障群衆基本生活和經濟平穩運作的情勢下,《意見》和《行動方案》的一一釋出,展現了實踐既定雙碳戰略的堅定決心和執行定力。
不把“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貫徹到底,就無法真正解決我國的資源環境限制問題,就難以實作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在實作“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困難和難題,要在戰略的大方向上,用具體的戰術去解決。
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舉行新聞釋出會,生态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孫桢就在會上表示說,中國将繼續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加大力度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完善電力體制,建構适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
孫桢尤其強調了,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面臨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能源安全等任務,調整能源結構仍然存在諸多的現實困難和挑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防範風險,處理好目前與長遠的關系,處理好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産業鍊供應安全、群衆正常生活的關系,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随的風險,確定安全降碳。
有效應對風險,確定安全降碳,這是戰術問題,2030年前完成碳達峰目标,2060年完成碳中和目标,這是戰略問題。
在國務院印發了的《行動方案》中,有總體要求,也有工作原則,其中一項就是“穩妥有序、安全降碳”,這個原則強調了,要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禀賦,堅持先立後破,穩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争取時間實作新能源的逐漸替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糧食安全和群衆正常生産生活,着力化解各類風險隐患,防止過度反應,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確定安全降碳。
有破有立,先立後破,這同樣也是堅持“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定力中的戰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