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北京石景山區某超市看到重量約254克的菠菜标價4.9元)
文:劉青青 石丹
ID:CBJTHINKTANK
目前蔬菜漲價已經成為了熱門話題,其中甚至出現了“菜貴肉賤”的現象。
《商學院》記者走訪北京朝陽區蔬菜零售點發現,國慶以來以菠菜、芹菜等為主的葉菜價格飙升,有的價格甚至暴漲超過600%,而胡蘿蔔、洋芋等蔬菜則“反應平淡”。
暴雨成為了蔬菜漲價繞不開的因素,而部分專家則認為在這波蔬菜漲價潮之下,農戶、居民和下遊餐飲業所受的影響似乎有限。更加令人重視的是如何調節供需沖突,穩定物價。
值得一提的是,蔬菜價格暴漲與豬周期步入末期價格持續下跌相撞,出現了菜肉價格“倒挂”的現象。不過,随着蔬菜保供穩價工作的推進,以及豬周期下的價格反彈,目前菜貴肉賤現象在部分商販、消費者的眼中已經消失。
有葉菜價格暴漲600%
“從國慶開始蔬菜就一直在漲價,直到最近幾天情況才好一些。”一位從事果蔬售賣20多年的商販何浩(化名)告訴《商學院》記者。
何浩指出,葉菜漲價更加普遍,而胡蘿蔔、洋芋等更容易儲存的蔬菜則幾乎沒有漲價。其中,菠菜、芹菜、茼蒿都是漲價比較突出的葉菜,“原本之前菠菜是賣1塊2或者1塊3的,現在能賣到10塊錢。”這意味着,菠菜價格已經暴漲超過600%。
與此同時,消費者阿然(化名)對《商學院》記者表示,自己對蔬菜漲價感受比較強烈,“家裡經常做芹菜炒肉,之前芹菜一般都是4元左右一斤,但是前些日子發現芹菜價格已經到了8元,翻了近1倍。”
阿然坦言,自己買菜多是用生鮮平台購買,“但是生鮮平台并不經常使用1斤、500克等重量,而是化為需要計算才能感覺到物品單價的标注。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蔬菜價格在漲。”
家住海澱的趙阿姨告訴記者,她在菜場買的茴香已經将近8元一斤,而平日裡隻需要3~4元一斤,“菜店的售貨員說,您就買吧,前兩天都快10元一斤了,這兩天降了一點兒。”趙阿姨說。
據何浩回憶,從國慶以來,來店鋪買菜的人幾乎都會談起漲價的話題,直到現在也經常有顧客談論漲價的事。而且,近來多地遭受水災減産,蔬菜漲價明顯,相對而言北京蔬菜價格漲幅還算是“表現一般”。
無論如何,持續的蔬菜漲價現象已經引發市場和居民的熱議,也引起了監管的重視。
10月26日,北京市召開第24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北京市商務局一級巡視員王洪存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十一”過後本市蔬菜特别是葉類菜價格持續上漲。
王洪存介紹,10月1日至20日,新發地、大洋路、嶽各莊等7家一級批發市場蔬菜上市量日均穩定在2.2萬噸,受北方幾次寒潮影響,原來可以再供應一段時間的北方相關品種蔬菜提前退市。
監測顯示,近期批發端蔬菜供應量有所下降,由于本市流通管道的多樣性,市場終端貨源仍然充足,供應平穩。但十月份以來,蔬菜價格總體呈波動上行趨勢。
據介紹,10月1日至25日,我市蔬菜平均批發價月環比上漲39.8%;綜合零售價月環比上漲20.4%。部分葉類菜、鮮嫩蔬菜上漲幅度更大,有的超過50%或更多。
菜肉價格“倒挂”半個月
可以對比的是,在蔬菜價格上漲的同時市場卻遭遇豬周期,豬肉價格下跌明顯,以緻出現了菜肉價格“倒挂”的現象。
“這是剛好湊在了一塊。”商販何浩表示,在這輪疫情暴發之前,也就是剛剛好半個月前(10月中旬),自己在超市裡買的活動特價豬肉是7塊錢左右,即便不是尾市,豬肉價格也基本在10元以内。但幾乎是同時,蔬菜價格達到高點。
“前幾天,菠菜、芹菜、茼蒿這些菜價格都已經超過了肉價。”何浩指出,蔬菜基本上都在漲,不過隻是部分蔬菜的價格超過了豬肉價格。而這種菜肉價格“倒挂”的現象大約持續了10多天。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指出,目前蔬菜價格上漲,同時又進入豬周期的末期。之前兩三年内豬肉價格高位增長,使得生豬存欄量拉升等,進而導緻近期豬肉價格下跌。于是菜價上漲和豬肉下跌之間形成了交叉,出現了“菜貴肉賤”的現象。
對于這輪豬周期,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稱,在過去十多年裡,國内生豬企業經曆了三次完整的“豬周期”,分别為2006年至2010年、2010 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2019年上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新一輪豬周期開始。
“近期豬肉持續降價的原因主要是各大養殖企業的産能持續釋放、消費淡季到來以及進口沖擊等市場供求變化形勢逆轉導緻的。”柏文喜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何浩和消費者都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菜比肉貴的現象基本已經消失了。而這不僅僅是因為蔬菜價格出現回落,還是因為豬周期效應明顯,豬肉價格回升。
何浩指出,就在這兩天豬肉價格已經漲到了16元,同時,蔬菜價格也出現回落,“這段時間黃瓜的批發價最高到了6塊9,但是這兩天回落至四五塊;茼蒿好的時候都賣到七八塊,這兩天隻賣3塊……菠菜之前都賣10元了,現在也跌回來了。”
何浩還提到,在國慶之後其實本身就是蔬菜漲價的時段,但這一次的漲價猛烈,而且回落之後蔬菜價格也普遍高于往年。
王鵬也表示,目前蔬菜的高價位其實還是處于相對可控的階段,并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漲價問題也沒有處于結構性沖突難以解決的狀态。是以菜漲價是短期行為,也不會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各方影響幾何?
有農戶告訴《商學院》記者,菜價很大程度是取決于市場的,更具體一點來說其實是取決于批發市場的。批發市場根據送菜的路途遙遠端度、貨源的大小和穩定性等等去定價的,是以蔬菜每天的價格都在波動。
尤其是北京城邊蔬菜産量太小,無法供應城市需求,北京城大部分的菜靠全國其它城市的輸入。是以,北京城核心城邊的菜農是遠遠影響不了菜價的,也更加導緻了蔬菜價格的波動。
“比如今天批發市場就來了10車菠菜,但是市場需要20輛車的量,附近菜園也供不應求,那菠菜價格就會突然攀升。反之,如果明天到的是30車菠菜,價格就會被壓低。”上述農戶表示。
對于農戶而言,價格高了,其實是産量低了,等産量高了,價格又低了。是以,整體來說,菜漲價了其實對于菜農來說沒有非常大的影響,收益的可能更多是批發市場。但是相對而言,這輪蔬菜漲價帶來的一個明顯好處在于,菜不會因為賣不出去而爛在地裡。
“就像這次蔬菜漲價,看起來是好事,但是整體來看産量也變少了,是以并沒有想象中那麼令人歡喜。可能隻有少數農戶能夠既不減産又享受高批發價吧。”上述農戶表示。
而對于居民生活而言,蔬菜漲價又将帶來什麼?如上述王鵬所言,蔬菜漲價是短期行為,也不會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過,在财經評論員張雪峰眼裡,此輪菜價高漲可能還是由于供需關系失衡導緻的,供小于求,就會導緻漲價。菜價高企會推動餐飲行業的成本,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甚至可能會推高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進而推高居民的生活成本,影響到民生領域。
此外,對于下遊餐飲業,柏文喜認為,目前的菜價高企是供求關系失衡下的短期現象,市場會通過價格工具在不同的産地與品種之間作出調配,對下遊餐飲業的成本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影響不會太大。
物産中大歐泰有限公司産研部經理周文科也表示,當下菜比肉貴,主要原因是各自的周期造成的,不是由于意外的災害或政策限制造成的供需失衡。高菜價會促使菜供應的增加,低肉價已經在擠出養殖産能,是以市場會進行自我調整,對于下遊餐飲等需求端影響不大。
連續降雨成主因?
在商販何浩看來,蔬菜漲價與水災和疫情都脫不了幹系。主要原因自然是因為氣象災害,河南、山東、陝西等地都遭遇了水災,這些地方蔬菜減産,自然會影響到長期靠各城市供應蔬菜的北京。
何浩還表示,新一輪疫情的暴發也給物資輸送帶來了影響,因為蔬菜供應跟不上,可能不僅僅是産量和物流的原因,還有采摘等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防控。
在不少專家眼裡,蔬菜漲價的“罪魁禍首”也都指向了水災。
柏文喜認為,最近全國蔬菜價格上漲,特别是葉菜翻倍。此輪菜價高漲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主産區遭受雨澇災害造成的蔬菜大量減産。
交銀金研中心進階研究員劉學智也表示,目前蔬菜價格上升主要是前期夏季天氣原因影響生産供給,不過進入秋季以來蔬菜供應将趨于增多。至于近期“賤”于蔬菜的豬肉價格,目前生豬存欄量仍在高位,供給充足確定了豬肉價格很難短期内大幅上升。随着生豬養殖産能去化,明年豬肉價格可能上升。
不過,在廣發證券宏觀分析師賀骁束看來,過去1個月中蔬菜價格漲幅顯著超季節性,蔬菜價格上行背後可能包含七個線索,包括蔬菜自身價格的周期性特征、連續降雨影響、煤炭價格和油價上行傳遞成本、冷冬氣溫、豬肉價格與菜價共振、餐飲消費需求帶動效應、貨币短周期因素影響。
其中,天氣因素方面,賀骁束指出,9月下旬以來,北方地區降雨範圍顯著擴大,遼甯、内蒙古、山東等北方蔬菜産區供應量減少、蔬菜采收困難、收購成本增加。10月份以來,鮮嫩蔬菜上市流通量進一步下降。由于我國蔬菜市場産銷分離的整體特征,流通和貿易環節若受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影響,成本增加将迅速傳導至終端。
此外,賀骁束表示,10月北方地區氣溫亦出現大面積回落,沈陽、呼和浩特、濟南、石家莊、太原、山西等7大主要蔬菜産區省會平均氣溫回落至7℃(9月平均13℃),北方蔬菜生長進度階段性受限。
保供穩價進行時
蔬菜漲價問題持續引發關注。10月28日,商務部回應近期菜價上漲事宜,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例行釋出會上表示,将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建立健全聯保聯供機制,适時投放政府儲備。
束珏婷稱,受降溫降雨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近期部分食用農産品特别是蔬菜和一些生産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商務部積極開展保供穩價工作,每日跟蹤蔬菜、肉類、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場運作情況,密切關注全國及疫情散發地區的市場供求、價格變化,在強化監測預警的基礎上,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建立健全聯保聯供機制,适時投放政府儲備,督促商貿流通企業加強産銷銜接,增加重點時段備貨數量,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同時,将加強資訊引導,通過商務部網站、商務預報平台,及時釋出重點生活必需品和生産資料市場資料及分析預測,服務居民消費,引導企業生産,促進供需比對。
此外,對于蔬菜漲價問題,柏文喜指出,在目前天氣影響和運輸成本增高的情況下,一方面要在政策層面加大對蔬菜運銷的支援力度,比如免檢快速通行和燃油補貼等;另一方面建議不要直接幹預價格,讓價格充分發揮産銷區域和品種之間的調配與替補作用,以實作蔬菜的保供。
張雪峰也表示,相關部門可以一方面引導穩定蔬菜的供應,加大蔬菜的種植力度,另一方面,從銷售端嚴格管控市場上的部分惡意提價行為。從央行貨币政策的角度來說,一個穩健的貨币政策比之擴張性貨币政策,也更有利于物價回歸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