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平劇隻能聽、隻能看,
其實平劇也能沉浸式體驗,
甚至還能穿上戲服現場學戲!
這個全新的平劇形式就在天樂園大戲樓
這座戲樓足有235年曆史
他經曆過戰争硝煙的洗禮
在時代的烽煙中涅槃重生
它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迹
新中國成立後
毛主席在此親筆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氣勢恢宏的舞台效果讓你身臨其境
唱詞多媒體呈現,不懂平劇也能聽懂
古今結合時尚變身
滿足各個年齡的欣賞需求
每一場節目之後
主持人“小丫鬟”會邀請小朋友們上台互動
專業演員們向小朋友們傳授真功夫
你是想跟着班主學槍花
還是想跟着楊貴妃學蘭花指
互動之後還能獲得精美禮品呦!
而近年來,還有一種戲劇形式,
演員們沒穿戲服,舞台也沒有複雜的布景,
但是觀衆們對劇情和劇中人的感受,
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那就是“圍讀會”。
“圍讀會”是時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特色讀書形式,
其概念來自于劇本圍讀,
朗讀者們根據配置設定的角色或人物朗誦文學經典,
讓參與的觀衆獲得更有沉浸感、更有代入感的體驗。
9月28日在郎園vintage舉行的
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魏晉風骨”北京專場,
邀請到了于丹、濮存昕、劉佩琦、陳小藝、鮑國安等
諸多文化演藝界名人,
精選了包含《出師表》、《短歌行》、
《五柳先生傳》、《悲憤詩》等經典名篇。
各位文藝大腕圍桌共讀,
共同探讨魏晉精神,
又在舞台上以角色扮演的形式,
對名篇進行了聲情并茂的演繹。
這場圍讀會中的舞台對話這一形式獨具創意,
相隔百餘年的陶淵明與諸葛亮,
淵源頗深的曹操與蔡文姬,
都在舞台上聊起了天,
在一問一答之間,
人物深層次的内心世界被挖掘出來。
這種匠心獨具的舞台設計,
不止重制了名篇佳作的文采風流,
更讓諸多古人的形象躍然眼前,
顯得更為鮮活生動。
當朗誦《悲憤詩》之時,
陳小藝與人物的強烈共鳴也在感染帶動着台下的觀衆。
這場圍讀會的參與者既有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
也有通過各種管道報名的觀衆。
通過這場圍讀會,
更多人得以真切地感受到經典,
觸摸到魏晉那個風流不羁卻又倉惶悲涼的時代,
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與博大精深。
魏晉風骨是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的第一期内容,
後續還将有大唐、大宋等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您也希望用如此獨特的方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可以關注相關内容,擷取報名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