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一群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7月12日起,來自侏羅紀“恐龍之鄉”四川自貢的20具恐龍标本、28件珍貴的典型标本在粵博展出,小朋友們快來跟恐龍玩遊戲!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現場展出一件9米長的永川龍化石,與一旁的霸王龍模型作比較。</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2019年7月11日下午,“群龍出沒——恐龍時代大穿越”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布展。</h5>

<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

<h5>展出的水生類型和鳥類化石。</h5>

四川省自貢市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此次來到廣東省博物館的自貢恐龍共有20具,包括巴山酋龍、天府峨眉龍、和平永川龍等。

本次以“穿越恐龍時代,探索恐龍世界”為主題的大型家庭親子類展覽,主要觀展人群為5-12歲觀衆。展覽内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恐龍世界”,展出多個大型恐龍化石,還有恐龍萌寶誕生記。第二部分“飛上藍天的恐龍”,科普“鳥類是由帶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的”這一假說。第三部分“混進恐龍圈的‘假恐龍’”,揭秘恐龍的近親、遠鄰以及“假恐龍”們的食物來進行科普介紹。

該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

打卡點1

從太空艙穿越回到侏羅紀時代

每個孩子心裡都住着一頭恐龍。如今帶着孩子逛博物館的爸爸媽媽們,或者可能看過《恐龍特急克塞号》,回憶起時空戰士穿越回白垩紀“戰鬥”的情形。這次展覽也有“穿越”情節,參觀者可以在太空艙中穿越回侏羅紀時代。一進入展廳,南都記者便看到兩個“太空艙”座椅和一個互動螢幕,坐上座椅,螢幕中的“太空艙”就将啟動,帶你穿越回恐龍時代。

南都記者率先體驗了一把在太空艙中穿越回侏羅紀時代的感受。螢幕中的太空艙成了闖入恐龍世界的“不速之客”,不斷被恐龍們追逐、怒吼,視覺感受相當驚險刺激。最後,太空艙飛上天空,和一隻飛翔的翼龍不期而遇……據從業人員介紹,展覽正式開始後,觀展遊客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體驗,還可留下一張在太空艙中和恐龍們的合影,除此之外,展廳還包括恐龍蛋的孵化、各類恐龍資料卡等多個互動體驗裝置,具體體驗流程可現場咨詢從業人員。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恐龍牙齒化石。</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展出的白垩紀晚期各種恐龍蛋化石。</h5>

打卡點2

古生物學家帶來主題各異的科普性講座

展覽期間,“恐龍大穿粵”、“有得一拼,拆裝恐龍”、“恐龍探險隊——恐龍化石發掘課程”、“殼中天地——恐龍蛋主題課程”、“龍俠兵器識多少”、“主題沙龍:張開雙翼,飛上藍天——從恐龍到鳥類的演變”等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陸續推出;還将邀請王強、邢立達、王維、邢路達等古生物學家帶來主題各異的科普性講座。

打卡點3

兩處恐龍化石可以觸摸 不要錯過

據展覽策展人介紹,展廳中有兩處恐龍化石是可以觸摸的,一個是峨眉龍頸椎、一個是蜥腳類恐龍的股骨,一定要記得親手摸一摸這些來自上億年前的珍貴标本。

多人觸摸會不會對這些珍貴标本産生負面影響?策展人表示不用擔心,因為骨骼标本已經石化成為化石,觀展遊客可以放心觸摸。此外,策展人特别介紹,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因為長期掩埋在地下,難以保持整體骨骼的完整。“原骨骼含量在25%左右的,就可以稱為化石标本了。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現場展出了兩件觀衆可觸摸的恐龍骨頭化石。</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和平永川龍頭骨化石。</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聖賢孔子鳥化石。</h5>

恐龍“突襲”廣東省博物館!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飛船”穿越侏羅紀

<h5>原始中華龍鳥化石。</h5>

重點展品介紹

天府峨眉龍 ●地點:四川自貢大山鋪 ●時代:中侏羅世

天府峨眉龍是大型的長頸型的蜥腳類恐龍。化石頭骨相對較大,牙齒呈勺狀,長長的頸部由17個椎體組成。四肢骨骼粗壯,主要生活在廣闊的沖積平原,食高大喬木之樹冠。這是一具成年個體骨架,其體長約17米。

太白華陽龍 ●地點:四川自貢大山鋪 ●時代:中侏羅世

太白華陽龍是小型到中等大小的原始劍龍。此化石頭骨楔形,大而厚重,牙齒葉狀,身體背面的劍闆形态變化較大。這類動物通常在河湖邊上的叢林地帶生活,以柔嫩的灌木樹葉為食。這具骨架長4.3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儲存完整的劍龍。

和平永川龍 ●地點:四川自貢和平鄉 ●時代:晚侏羅世

和平永川龍是大型肉食恐龍,其頭骨低長而厚重,長度超過1米,牙齒相對小,但尖銳,呈匕首狀。頸部很短,由14個雙平型的背椎組成的軀幹部相對于侏羅紀其它的巨齒龍類略長,腸骨高,恥骨和坐骨遠端的腳狀突比較發育。前肢退化,強壯的後肢腳趾末端具尖銳粗壯的腳爪。這是兇猛而恐怖的肉食恐龍,捕食植食性恐龍或其它動物。這具儲存完整的骨架長約9米,是目前亞洲所知的最完整的肉食龍類。

采寫:南都記者 張沛 實習生 黃瑩儀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