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好一個門 守護樓院人——市城管委共産黨員趙經超身體抱恙也要堅守“疫”線

10月下旬的蘭州,疫情如洪水猛獸一般襲來,這座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在省市黨委、政府的上司下,迅速選派幹部下沉社群,從10月21日開始,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用奉獻傳遞着勇氣與信心,用行動诠釋着堅守與大愛。

“社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我身體雖有抱恙,但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城管,疫情在前、責任在肩,我義不容辭。”

今年57歲的趙經超是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成立之初的一批老城管隊員,在城管工作已經有16個年頭。近幾年,随着年齡的增長,趙經超的身體多次抱恙,但在疫情突起,接到“社群吹哨、黨員報到”的号召後,有35年黨齡的他第一時間傳回居住地聯系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群主動報備資訊,助力管理“下沉”。“社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我身體雖有抱恙,但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城管,疫情在前、責任在肩,我義不容辭。”他這樣給社群的從業人員說。

守好一個門 守護樓院人——市城管委共産黨員趙經超身體抱恙也要堅守“疫”線

“戰‘疫'一線猶如一場足球賽,守門不實,就可能全盤皆輸,在決勝戰“疫”的關鍵時刻,我要當好“守門員”,堅守住‘大後方'。”

趙經超所在的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群三不管樓院較多,報道的第一天,結合社群的實際情況和他的身體情況,社群安排他駐守慶陽路13号樓院門,自此之後的一周時間,他和他的夥伴就成了13号樓院名副其實的“守門人”。

放一張桌子、設一個專崗,進出人員檢視健康出行碼、填一張出入登記表、外來人口登記造冊——這幾天,出入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群慶陽路13号樓院的居民首先要經過這樣3道“關卡”檢驗。起初也有居民被“守門人”老趙和他的夥伴3道“關卡”的檢驗弄得煩不勝煩,偶有抱怨,“鐵面無私”的老趙總是很嚴肅的對居民說;“這是咱們的第一道關卡,我們這個樓院口的值守就和足球賽上的守門一樣,門沒守好,比賽就輸了,隻有把門守好了,比賽才能赢,同樣的,我們一起把這個疫情防控門守好了,抗疫才能勝利”。在老趙風雨無阻的堅守幾天後,大家都被老趙認真負責的工作态度和堅守崗位的工作熱情所感動,防疫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居民的認可,老趙的工作也變得更加順利,看到居民出去,他總是叮囑“疫情目前,沒有特殊情況,能不出去就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須要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并做好相關的資訊登記”;看到居民出去後回來,老趙總是不厭其煩的再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進門前做好消殺工作,有困難随時找我”,慢慢地13号樓院的居民紛紛對“守門人”的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能做一點就一點,何況這裡離家近,不累。我與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護士娃娃們相比,真的微不足道,我能做的,隻有腳踏實地,守好這個小小的卡口點。”

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漸更新,10月26日,蘭州市下發《加強居民小區疫情防控管理的通告》,對居民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實施出入證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并在各小區出入口設定疫情防控卡口點。按照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和社群統籌安排,老趙的“守門任務”再次更新,他從13号樓院的“守門人”變成了小區出入疫情防控卡口點的“守門人”。10月28日上午8點,老趙再次領命來到小區卡口點,在這裡,不變還是一張桌子,一個值守點,但值守人從2人變成了10人,多了一群年輕的小夥伴,出入也不再是3道“關卡”,而是檢視健康碼、行程碼、出入證、新冠疫苗接種記錄、測體溫、居民出入(包括車輛)登記在冊6道“關卡”,對除購買生活物資、參與疫情防控、緊急就醫等情況的居民外,其他出入居民一律勸返,嚴格控制居民出入,為疫情防控“把好關”、“看好人”、“守好門”。

從社群報道到現在,從早8點到晚8點,老趙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負責的做着他認為的微不足道的事兒。“能做一點就一點,何況這裡離家近,不累。我與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護士娃娃們相比,真的微不足道,我能做的,隻有腳踏實地,守好這個小小的卡口點。”老趙擺擺手邊走邊說道,“現在,大家都在共同努力。相信在不遠的将來,冬天會過去,春天會到來,美麗的花會盛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