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大象按:知識很寶貴,怎麼變更貴? 把它們儲存下來,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進步。

這是來自印象使用者@正記錄參加筆記大賽的征文。

奧卡姆剃刀定律,有一句通俗的解釋:「若無必要,勿增實體」。

意思是,如果能夠得到同樣好的結果,用的條件越少越好。

在遇到印象筆記之前,我并不喜歡讀書,更不喜歡做讀書筆記,更不可能進行公開寫作。「印象筆記+多看閱讀」的組合重塑了我的閱讀習慣,促使我做讀書筆記,開始公開寫作。

「印象筆記+多看閱讀」是符合奧卡姆剃刀定律的。

我們日常讀一本紙書的流程可能是:了解書籍(10分鐘)——下單購買(10分鐘)——收到紙質書籍(1-3天)——開始閱讀+讀書筆記(7天)——手動整理到印象筆記(0.5天)。耗費總時間:12,260 - 15,140分鐘。

而「印象筆記+多看閱讀」的流程是:了解書籍(10分鐘)——下單購買或導入書籍(10分鐘)——開始閱讀+讀書筆記(7天)——自動整理到印象筆記(1分鐘)。耗費總時間:10,101分鐘。

下面我就以《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本書為例子,用「印象筆記+多看閱讀」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

<h1>一、讀書筆記電子化</h1>

我目前閱讀的大部分書都是電子書,電子書的各種好處數不勝數,随着技術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首先下載下傳一款電子書閱讀軟體,該軟體最好支援把筆記(劃線和你的想法)導出來,最好可以同步到筆記軟體中。

目前我所知的多看閱讀、京東讀書、得到這三款軟體支援把筆記同步到印象筆記中。

我使用的是多看閱讀,下圖是同步後的效果。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讀完一本書,最重要的有兩點:

①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我們應該帶着問題去讀書

②書中的精華(書中有意思的觀點、句子、你當時的感想)有沒有電子化

如果沒有做②的步驟,讀一本書别人能吸收80%,你能吸收40%,甚至更少,經年累月,别人讀一本相當于你讀兩本,差距就被慢慢拉開了。

多看閱讀支援外部導出電子書和線上購買電子書,可以快速記錄筆記和寫想法,如果是安卓版本的多看閱讀還支出自動化同步筆記到印象筆記中,永久儲存,讓每一次的閱讀都留下精華。

<h1>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h1>

一本書的内容是由以下六方面構成的:

①概念②人物③故事④觀點⑤方法⑥金句

那麼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應該對這六部分的内容進行劃線寫想法做批注。

比如:針對①概念的解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批注:什麼是 + 關鍵字。

在《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篇筆記中搜尋:什麼是,顯示四條結果,其中一條是什麼是無知。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李笑來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專欄中提到,看一個人是否聰明,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

①看他腦子裡有多少清晰、準确、必要的概念 。

②看他腦子裡那些清晰、準确、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确、必要的關聯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還可以做一些批注标記,在二次加工讀書筆記的時候進行處理。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這樣做的好處是,後續如果需要進行寫作或者給其他人分享的時候,所需要的觀點、資料、案例,都集中在了一起,友善進行資訊的加工和提取。

還可以做的是保留書籍的目錄,之前在三公子的文章中看到她有個習慣:

我有個比較奇怪的癖好,就是當我讀完一本書,可能不會去主動做思維導圖(事實上的确做的少),但是我一定會把目錄手打一遍。

這個模式早些年的版本是,讀完一本書把目錄影印下來,專門有一個檔案夾來裝這些目錄。如果後期我要查書裡的資訊,我就直接翻這些目錄。後來我就發現影印下來的目錄不能展現檢索的功能,于是我就決定在電腦裡輸入一份,我輸入目錄章節的時候會想這個部分講了什麼東西,能不能快速大腦反映出來,如果可以直接反映的話,我就把自己對這部分内容的觀點寫在這個章節的目錄下,算是階段性短評。如果記不得了,那就停下來,把這個章節再快速過一遍,反正我讀書有劃重點的習慣,這樣就直接看重點,很快就能喚起記憶。

我每隔一段時間整理目錄的時候,都會在目錄章節下添加短評,這樣日子久了,我就會知道同樣一本書我在不同的時間裡回顧,會有不同的認識。

還可以保留版權頁,知道這本書是什麼時候編輯出版的,後續如果引用書中内容的時需要注意。就像得到專欄的作者卓克老師說的:知識這東西就得經常地核實和訂正,尤其是那些從别人那裡聽來的知識。

<h1>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h1>

反刍是指某些動物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将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傳回嘴裡再次咀嚼。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讀書筆記的反刍,指的是我們需要把第二步中同步到印象筆記中的内容,再次拿出來,仔細的進行閱讀,反複的思考,最好能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産生關聯,改變行為。

什麼時候進行再加工,我個人的經驗是一周以後進行加工反刍,再加工的時間可以選擇在周末的時間段:

星期五晚上

星期六白天

星期六晚上

星期日白天

星期日晚上

楊绛先生曾經提到:「做筆記很費時間。鐘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

再加工的時候,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①結合自己成長經曆和之前的經驗和作者寫出來顯性知識和資訊結合起來,産生自己的隐性知識。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中提到的:見感思行的模闆。印象筆記(Evernote)有哪些常見的用途?

②标記重點,高亮顯示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③給讀書筆記的标題增加時間在印象筆記中一條筆記應該有三個時間

筆記建立的時間

筆記更新的時時間

完成筆記閱讀、加工整理、分類的時間 ,也就是筆記标題中增加時間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經過以上步驟形成最終版本的讀書筆記,歸類到讀書筆記或者其他筆記本中,友善後續進行搜尋。

我們知道搜尋引擎每一次搜尋相同的關鍵字,都會産生不同的結果組合,傳回海量的資訊。

我要的是一滴水,你卻給我整個大海。

我們不應該把有限的時間都花在去判斷無限的資訊中,遇到問題直接在搜尋引擎中搜尋,就算我們最終找到的答案品質再高,它對你依然是一個新知識,新知識帶給你的神經刺激可能隻有一次。

而印象筆記中搜尋,可以反複的刺激,自然有助于消化吸收了解創新。

在印象筆記中搜尋的時候,可以用加号和減号的搜尋文法來提高搜尋效率。

比如我們搜尋「蘋果」這個關鍵字,到底指的是蘋果手機還是水果或者是範冰冰的電影呢。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如果我們隻想找到「蘋果水果」這條筆記。可以使用 + 号搜尋文法。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如果我們想要的搜尋結果中不包含「蘋果水果」這條筆記,就可以使用減号文法。

看完這幾條,不要再讓你的電子書吃灰了一、讀書筆記電子化二、應該把哪些内容同步到印象筆記三、在印象筆記中對讀書筆記進行二次的反刍加工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智商、情商、财商以外,還有搜商:所謂搜商指的是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多有效的資訊。

有人說他一年可以讀100本書,甚至更多,那就像和100個女孩子各抛了一個媚眼,就宣稱談了100次戀愛一樣,他從未和其中哪一個肌膚相觸,更沒有和哪一個生出個孩子。——趙昂

而通過以上步驟來加工我們的讀書筆記以後,能讓我們瞬間從印象筆記衆多筆記中找到我們想要的資訊,就像大張偉唱的:這個feel 倍兒爽 。

本文來源于「筆記進步大賽」作者@正記錄,程式員,個人知識管理咨詢師。印象筆記連結:https://app.yinxiang.com/fx/a85636f7-c90a-4ad2-8d14-a351c8e2ba06

歡迎儲存到印象筆記,也希望你來分享你的知識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