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命運拼搏的榜樣——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作者:風止啊

盡管命運之神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然而她卻以勤奮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了厄運,她的名字也成為堅韌不拔意志的象征。

與命運拼搏的榜樣——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童年的凱勒是憂郁的

海倫·凱勒有一個苦澀單調的童年。1880年6月27日,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一個叫塔斯康比亞的小鎮上,海倫·凱勒降生了。所有的人都想不到厄運如此之快的降臨在這個幼小的生命上。海倫剛出生還不足19個月,一場急性腦充血病就向她襲來。她連日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等她蘇醒過來的時候,大人們發現小海倫的眼睛瞎了,耳朵聾了。從此,她便生活在黑暗和死寂中。童年的海倫不知道世界是有聲有色的。她無憂無慮地在大家的關愛中成長,以為大家也跟她一樣,眼前是一片漆黑,也不懂得人們是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海倫5歲時就開始意識到她與别人不同。她發現家裡的其他人不用像她那樣做手勢,而是用嘴交談。有時候她站在兩人中間觸摸他們的嘴唇。她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她自己也不能發出帶有含義的聲音。她想講話,可無論費多大的勁兒也無法使别人明白自己的意圖。這使她異常懊惱,以至于常常在屋子裡亂跑亂撞,灰心地又踢又喊。慢慢地,小夥伴們都不敢跟她一起玩了。

海倫快滿7歲的時候,充滿愛心的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到了她的世界,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沙利文到海倫家擔任家庭教師的第一天,就送給海倫一個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倫的小手上慢慢地、反複地拼寫“d-o-l-l”(玩具娃娃)這個單詞。離倫立刻對這種遊戲産生了濃厚興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師的動作,從此開始懂得世界萬物都有各自的名字,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Helen Keller”(海倫·凱勒)。

與命運拼搏的榜樣——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少女時代的凱勒

海倫的“啞”是因為喪失聽力而造成的,她的聲帶并沒有受損。10歲那年,海倫開始學習說話。因聽不到别人和自己的聲音,她隻能用手去感受老師發音時喉嚨、嘴唇的運動,然後進行成千上萬次的模仿和糾音。當海倫首次像正常人那樣說出“天氣真熱”這句話時,海倫和沙利文老師在驚喜之餘都意識到,在她們頑強的毅力面前,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海倫除了嗜書如命以外,還喜歡騎馬、遊泳、劃船,酷愛表演藝術。靠着不屈不撓的意志,海倫學會了唇讀,可以通過“手”聽到馬克,吐溫為她“朗誦”的短篇小說。讀書不但使海倫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學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心靈。

1902年,在一位文藝評論家和一位英文教師的幫助下,海倫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這部自傳性質的作品,以它的真實感人,文筆生動,一問世便引起了巨大轟動。1904年6月,海倫從拉德克利芙女子學院畢業後,和知識老師沙利文一起投身于聾啞盲人的慈善事業。兩年後,海倫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在她的倡導和影響下,美國政府于1913年創辦了第一所國立盲人圖書館。

1921年,通過她的積極活動,美國全國性民間組織-美國盲人基金會宣告成立。她通過寫作和演講等方式,喚起殘障人士的自強意識,鼓舞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在戰争時期,她曾去過70多所醫院,去慰問那些殘疾士兵。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的所作所為赢得了全世界的贊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