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餃子,大家并不陌生吧!餃子是我們大中華的一道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它代表着除舊迎新,團圓美滿,還代表着人們對家鄉與家人的思念。
說起餃子,我們就一定要提到一個人——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些人會問:“餃子跟醫學有什麼聯系?”其實在一千多年以前,餃子并不是食物,而是一種藥物。那時候,北方每到冬天就十分的寒冷,常常會發生百姓的耳朵被凍傷的事情。張仲景看到此情此景,十分的傷心,後來他左思右想,終于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把食物放在面皮,做成耳朵的形狀,煮熟以後,讓鄉親們吃下,這樣就不冷了,而且因為餃子的形狀像耳朵一樣,百姓吃下熱乎乎的餃子,他們覺得自己的耳朵也不冷了。自從那以後,每到冬天,特别是大年初一,餃子就成了百姓飯桌上最著名最經典的特色美食了!
看到餃子,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餃子的包法。包餃子十分簡單:首先在手上沾上白雪似的面粉,然後拿起一張餃子皮,攤在手掌上,接着伸出一根手指,輕輕地沾上一些水,均勻地塗抹在餃子皮四周,夾起一坨肉餡,放在餃子皮總中間,然後上下對折,讓它們粘在一起,最後在餃子的兩隻“耳朵”上抹點水,把兩隻“耳朵”重疊在一起,重重地在重疊處捏一下,一個餃子就誕生了。
餃子的形狀也是五花八門:有代表财源滾滾的元寶餃子;有代表牛氣沖天的牛角餃子;還有代表着幸運的四葉草餃子……
咬一口餃子,滿嘴汁水。每當這時,舌尖上的味蕾會被快速打開,滿齒留香,然後心滿意足地一口吞下,與此同時,手中的筷子會不由自主地一個接一個地把餃子送入嘴裡,享受着這一切的美好。
餃子,不僅代表了一種食物,更是代表了家鄉的味道,訴說着我們對家人的無限牽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