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作者:牧海

南極磷蝦是全球儲量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之一,生物總量高達6.5~10億噸。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個國家就開始建造專門的磷蝦捕撈船,争相跑到南大西洋“圈地”,目的正是為了捕撈南極磷蝦。

2009年,中國正式将南極磷蝦列為“國家經濟戰略資源”——這意味着繼蘇聯、日本、挪威之後,南極磷蝦産業很有可能會迎來新的“種子選手”。在過去的十年裡,國内的遠洋漁業公司對南極磷蝦的開發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漁船設計與建造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

從2007年開始,全球的南極磷蝦産業進入了“挪威時代”。随着中國的入局,挪威的地位受到了巨大挑戰;與此同時,俄羅斯、南韓也已經建成新的磷蝦捕撈船,新一輪的激烈角逐将從2020年正式開啟。是以,無論是中國還是挪威,目前都面臨着空前的競争壓力。

南極磷蝦的資源量極其龐大,每年大約有3億噸的磷蝦被須鲸、海豹、企鵝、海鳥以及南極的魚類吃掉,人類的商業捕撈量還不到海豹消耗量的0.5%,曆史上全球捕撈産量最高的一年也不過隻有52.8萬噸(詳情見下圖)。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1973-2013年全球南極磷蝦的曆史捕撈量

由于資源量太過龐大,國際上成立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這一組織專門負責南極磷蝦的商業開發與資源保護,同時也是“準入門檻”——隻有加入了這一國際組織并服從配額限制,才能正當地在南極海域捕撈磷蝦。

CCAMLR将南極磷蝦的自然分布區分成了不同的捕撈區域,其中資源量最豐富的是靠近南大西洋的48區。保守估計,48區至少有4000~6000萬噸的磷蝦資源,哪怕資源量不再繼續增長,也足以供全人類開發200年左右。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48區:南極磷蝦的“黃金漁場”

對人類目前的開發能力而言,南極磷蝦資源似乎是“無限量供應”的。但即便如此,國際上還是設定了62萬噸的捕撈觸發限額。換言之,一旦磷蝦的捕撈量達到或超過了62萬噸,48區和58區就會被進一步細分成各個亞區,屆時也将會采取新的管理方案,這也是為了保護磷蝦資源而人為設定的“天花闆”。

在過去的2018~2019年捕撈季,全球的南極磷蝦捕撈量達到了38萬噸,離62萬噸的限額還有不小的差距。是以在未來幾年,世界各國依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新鮮的南極磷蝦

然而,對南極磷蝦的商業開發而言,船隻的捕撈能力并不是“硬實力”的表現——加工能力才是。遠洋漁船最終能将多少磷蝦産品運回國内,最終還是要看漁船能加工多少磷蝦,這一點也是很多傳統捕撈國的“緻命短闆”。

和近海的魚蝦貝藻不同,南極磷蝦遠離工業和生活污染,所有群體都是純天然的野生蝦,是以品質很高。另外,捕撈上來的磷蝦很容易在短期内變質,如果船隻的加工能力跟不上,那麼不僅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還會污染南極的環境,船隻的能耗成本也會增加。

南極磷蝦的捕撈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這從磷蝦的生物學上也能找到答案。

南極磷蝦的體内具有活性很高的水解酶,當磷蝦死後,這些酶就會将體内的蛋白組織快速分解,是以捕撈的磷蝦必須立即加工。如果要加工成人類的食品,那麼所有的磷蝦必須在3小時内加工完畢;如果是做成水産或畜牧飼料,那麼至少也要在10小時内加工完畢。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南極磷蝦的品質檢測

也正因為如此,各個捕撈國都在船隻的加工能力上砸下了不少成本,紛紛對加工裝備更新換代。在過去的十年裡,挪威的磷蝦捕撈量占到了全球總量的61.9%,其“制勝法寶”就在于新裝備、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過去也曾是世界一流的磷蝦捕撈大國,在2001年還創下了7.3萬噸的最高捕撈紀錄。在“領跑”了13年後,日本的遠洋漁船逐漸老化,産能明顯下降,在與新興國家的競争中開始趨于劣勢。2013年,日本全面退出了南極磷蝦的開發行列,被淘汰的原因就和加工能力有很大關系。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說到加工能力,不妨先看看當今的“磷蝦一哥”——挪威。挪威的Aker公司是全球南極磷蝦的産業上司者,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具備船型工藝開發、資源勘測、磷蝦終端産品的研發、生産銷售等完整産業鍊。

目前,挪威的磷蝦捕撈船每年能加工35萬噸的南極磷蝦——這幾乎是目前全球磷蝦捕撈量的總和。在挪威的捕蝦船中,功率最大的有6000千瓦,最小的也有3960千瓦,加工的産品主要是磷蝦粉和磷蝦濃縮液。

更讓人震驚的是,在2019年初,Aker公司全建立造了一條專業級的遠洋捕蝦船( Antarctic Endurance),預計每天能處理1200噸鮮蝦,年加工能力在15萬噸以上。另外,挪威的Rimfrost企業也正在建造一條120米長的大型捕蝦船,預計在2022年開始正式營運。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挪威的專業級捕蝦船( Antarctic Endurance)

說完了挪威,再說說中國。

南極磷蝦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已經在布局相關産業了。1985年中國科考團隊首次到達南極時,重點考察對象之一就是南極磷蝦。在次年的“863計劃”中,南極磷蝦也被重點提及;在最近的《“十三五”漁業科技發展規劃》等戰略性檔案中,南極磷蝦的開發也都被當成了重點項目。

值得振奮的是,中國目前也已經具備多條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比如“福榮海”号、“龍騰”号、“深藍”号、“龍發”号等等。順便再多說一句,日本在退出南極磷蝦的商業競争之後,在2012年将國内僅剩的一條磷蝦捕撈船出售給了中國,被改造之後就成了現在的“富榮海”号。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世界主要國家的捕撈船參數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深藍号”,該船全長114.88米,總噸位7800噸,在捕撈方式上還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橫杆泵吸技術。到目前為止,“深藍”号堪稱中國南極磷蝦捕撈及加工船的“标杆之作”,代表着國産漁船磷蝦加工能力的最高水準。

“深藍”号每年的捕撈加工能力在7萬噸以上,最多能達到10萬噸,同時船内還配置了凍蝦加工線、蝦肉加工線以及蝦粉加工線,能夠滿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即将進入“中國時代”?

“深藍”号(模拟圖)

就加工能力來看,目前的中國還比不上挪威,但在未來超越挪威也并不是沒有可能。據統計,中國的漁船總量超過100萬艘,其中遠洋漁船的數量接近3000艘,在全球首屈一指,綜合實力相當強悍。

另外,中國已經具備自主生産大型捕撈加工船(100米以上)的能力,硬體問題已經不是制約因素。再者,随着中國近海的漁業資源逐漸枯竭,遠洋漁業的重要性将會進一步凸顯,屆時,南極磷蝦必将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捕撈對象之一。

#我眼中的中國科學家##南極磷蝦##科普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