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梨園裡可以看到,管理相對粗放的梨樹枝幹呈現出幹枯甚至枯死的現象,導緻樹體落葉,而且果實也出現一圈一圈的紅色病斑,直接導緻果實商品價值下降。那麼針對此類情況,必須要進行相關了解找出原因和防治方法,保護梨樹不受傷害。
其實這是一種害蟲危害後造成的現象,它就是果園内常見的梨圓蚧,同時又名梨丸介殼蟲、梨枝圓盾蚧、輪心介殼蟲。是同翅目、蚧科的昆蟲,它不止危害梨樹,同時在我國各大水果産區均有發生,常見的蘋果、核桃、棗子、櫻桃、李、柿等果樹上可見,其危害為害範圍廣泛,食性較雜。

梨圓蚧是國際檢疫對象之一,目前主要還是分布于北方的水果産區。梨圓蚧能寄生果樹的所有地上部分,特别是枝幹,梨圓蚧刺吸枝幹後,引起皮層木栓和韌皮部、導管組織的衰亡,皮層爆裂,抑制生長,引起落葉,甚至枝梢幹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實上寄生時,多集中在萼窪和梗窪處,圍繞介殼形成紫紅色的斑點。
梨圓蚧雌蟲體背覆寫近圓形介殼,介殼直徑1.8毫米,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輪紋,介殼中央突起的黃色或黃褐色臍狀部分被稱為亮點。雌蟲呈橙黃色的扁橢圓形蟲體,體長0.91~1.48毫米,寬0.75~1.23毫米,口器絲狀,位于腹面中央,眼及足退化。
雄蟲介殼長橢圓形,較雌介殼小,殼點位于介殼的一端;雄蟲蟲體橙黃色,體長0.6毫米,眼暗紫紅色,口器退化,觸角11節都呈現念珠狀,有1對翅,交尾器劍狀。若蟲初齡體長0.2毫米,呈橢圓形橙黃色蟲體,3對足發達,尾端有2根長毛。
梨圓蚧1年發生世代數,因不同地區和不同寄主而異。南方1年發生4~5代,北方發生2~3代;遼甯、河北1年發生2代,浙江4代,均以2齡若蟲附着在枝條上越冬,翌年梨芽萌動開始繼續為害。
河北昌黎越冬代成蟲羽化期集中在5月上中旬,雄蟲羽化交尾後即死亡,雌蟲産仔期為6月上旬至下旬。第一代成蟲羽化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産仔期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梨圓蚧行兩性生殖,卵胎生。初孵若蟲從雌介殼中爬出,行動迅速,向嫩枝、葉片、果實上遷移,找到合适部位以後,将口器插入寄主組織内,固定不再移動,并開始分泌蠟質而逐漸形成介殼。
1齡若蟲經10~12天脫第一次皮,雌若蟲以後再蛻皮2次變為雌成蟲;雄若蟲3齡後化蛹,由蛹羽化為成蟲。越冬代雌蟲多固着在枝幹和枝杈處為害,主要在枝幹陽面,雄蟲多固着在葉片主脈兩側,夏秋發生的若蟲則遷移到葉上為害。一般7月以前很少害果,8月以後害果逐漸增多。
<h1>防治方法</h1>
1、人工防治。梨圓蚧在梨樹上常常呈點、片嚴重發生,甚至一株樹上,僅一兩個枝條嚴重,其他枝條甚至找不到蟲。是以梨樹上可采用人工擦除越冬若蟲的防治方法,或剪除介殼蟲寄主嚴重的枝條,帶出園區集中燒毀處理。
2、藥劑防治。梨樹上發生的梨圓蚧,越冬代蟲羽化和雌蟲産仔時期集中,是生長期防治的有利時機,可噴布0.3波美度石硫合劑;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噴霧;20%吡蟲啉濃可溶劑3000倍液,20%殺滅菊酯或2.5%溴氰菊酯乳劑3000~4000倍液。
3、保護天敵。生長期梨園或其他果園盡量避免使用殘效期長的廣譜性殺蟲劑,以利天敵發生。
4、加強植物檢疫。對向外地調運的苗木、接穗,嚴加檢查,防止梨圓蚧随同苗木傳帶。
對于梨樹害蟲梨圓蚧的介紹與防治方法大緻就是以上内容,如有更加可靠、實用的防治技術,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果樹病蟲害防治屬于重中之重,果農朋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程度,提前采取相關預防措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充分保護梨樹及果實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