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稻田立體種養畝出效益超十萬元

秋收季節,新稻飄香。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水稻每公斤在2.8元左右,而在江蘇鹽城鹽都區學富鎮的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這裡收獲的水稻每公斤30元都不夠賣。據了解,這是探索綠色生态發展模式帶來的高效益。

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稻田立體種養畝出效益超十萬元

客商現場察看生态稻。

該農場是由當地殘障人士戚思田經過廣泛市場調研、多方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創辦的,地點選在遠離村民居住集中區的地方,水稻田裡養殖黑斑蛙和金線寬體水蛭,長出的水稻受到市場青睐。農場由三年前的60畝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經濟效益節節攀升。因采用标準化稻蛙共養模式,加上今年使用“鹽粳16”新品種,今年生産純天然優質水稻7萬多公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在農場的打谷場上,前來訂購水稻的客商有10多位。由于品質優良且總産有限,這裡的水稻價格曾飙升至每公斤37元。徐曉鵬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一位糧食經紀人,千裡迢迢先後三次來到這裡考察稻米生産。他發現蛙田用水都是通過淨化的,稻田裡不能用一點點化肥和農藥,否則青蛙和水蛭就會很快死亡。他說:“我下手比較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預交了100萬元的定金,并簽訂了每公斤30元的收購合同,購買這裡的水稻5萬公斤。”據了解,該農場畝産水稻400公斤,按與徐曉鵬的合同價銷售,每畝收入高達1.2萬元。

除了水稻收入,稻田裡每畝産出青蛙1500公斤,每公斤按40元計算,畝收入高達6萬元。上海閘北區銅川路水産批發市場的陳愛國是該農場青蛙的老經營戶。他說:“我也是鹽城人,長期在閘北做魚蝦生意。後來我發現閘北地區的老蘇北人有不少人愛吃青蛙肉,我就帶着田盛源農場的青蛙養殖銷售許可證等證明,開始販賣這裡的青蛙。僅今年被我運往上海的青蛙就有30多噸,在這裡批發價每公斤40塊錢,到了上海每公斤60元都不夠賣。”

水蛭養殖收入也是重頭戲。農場在稻田邊建起了50多個大棚水蛭養殖池。金線寬體水蛭俗稱螞蟥,是一味臨床中藥材,常用于治療蓄血、跌打損傷等症,其較高的藥用價值備受市場追捧。眼下,該農場50多畝水蛭基本銷售結束,今年畝産幹貨100多公斤,每公斤幹貨賣出1600多元的好價錢。戚思田說,今年農場已實作産值2000多萬元,畝産值突破10萬元,除去已付給周邊農戶的土地流轉費以及70多位農民工工資等費用外,農場今年畝平純收入8萬多元。

提到下一步打算,戚思田說:“明年農場面積将增加到300多畝,吸收更多周邊群衆,特别是殘障人士到農場就業,實作共同走綠色生态緻富的道路”。(撰稿 | 張兆領 查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