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記者鄭昕、張晨俊)“唰——唰——”一個個空心三分球命中,前職業籃球運動員楊大鵬投起來毫不費力。但不同于他以往在俱樂部的一點是,現在給他“喂球”的,變成了他的媽媽。
“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我爸我媽身邊打球、玩球的情景。”他說。
做運動員時,楊大鵬經常是訓練場、比賽場和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三點一線。退役後走入校園做體育老師,他的活動軌迹縮減到住處與學校之間的往返。不同于以往的是,如今家庭的元素加入了進來:他的父母在今年3月也來到同一所學校任教。
楊大鵬一家三口在辦公室探讨籃球
家是人生的港灣,也是再出發的起點。它和校園、籃球一起構成了穩定的三角形,讓這名在運動生涯盛年急流勇退的球員,找到人生新航道。
“90後”的楊大鵬成長于籃球家庭,母親秦利是黑龍江女籃隊名宿,曾入選國家女籃集訓隊,父親楊剛曾在原南京軍區體工隊效力,與楊學增等籃壇名宿并肩作戰過多年。
在家庭濃郁籃球氛圍的熏陶下,身體條件出衆的楊大鵬曾入選過男籃國青隊,後來加盟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霸主陝西信達俱樂部,幫助球隊在2015年和2017年兩獲總冠軍獎杯。
楊大鵬(中)和隊友歡慶勝利
“會用腦子打球”,這是很多圈内人對于楊大鵬球風的評價。在離開陝西後,他輾轉多支職業隊都沒能打出在信達時的自如,反倒是常年高強度對抗積累下的傷病愈發嚴重。在一番思想鬥争後,他于2020年正式退役。
“有收獲也有遺憾,這是我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總結。”他說。
得知楊大鵬退役的消息後,陝西省籃球協會副主席、西安培華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國富教授請他回到陝西擔任培華學院的體育老師,在得知其父母也是資深籃球人之後,還将二老也從東北請到學校任教。
“自從他13歲去深圳上體校後,将近20年裡我們全家基本上每年就能見兩次面——過年和賽季後休假。直到今年,我們才算重新在陝西團聚了。”楊大鵬的媽媽秦利說。
目前,一家三口除了要帶全校學生的體育公共課和體育學院學生的專業課外,還分别擔任着校内幾支籃球隊的教練。家人平時的交流,又回到了籃球上面。
楊大鵬在給學生上課
“我一開始做老師還是不太習慣,畢竟以前都是聽别人教,現在要去教别人。”楊大鵬說,“在這中間父母給我了很大鼓勵。就像以前當運動員時候一樣,每次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父母都是我的後盾給我支援,全家一起想辦法。”
因為剛退役下來手感還都沒丢,楊大鵬偶爾也會技癢,沒課時去找老隊友們約約球。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五人制籃球項目的男子比賽隻設22歲以下組(u22),以東道主身份直接獲得正賽門票的陝西隊,目前以信達隊内的多名球員為班底,主教練也由俱樂部的南韓名帥姜正秀兼任。
将承接十四運會男籃比賽的陝西省銅川體育館,也是信達男籃再熟悉不過的場地。去年年底,球隊在這裡征戰了上賽季nbl聯賽正常賽第二階段的比賽,作為東道主表現不俗,但遺憾在後來的季後賽折戟。
全運會男籃項目及比賽場館
有了承接職業聯賽的經驗,這座位于銅川市新區的場館又在5月18日完成了全運會測試賽任務,已基本具備全運會正賽比賽條件。十四運會籃球項目競委會銅川賽區場地環境和資訊技術處處長、銅川市體育局副局長魏成群告訴記者,銅川體育館于2017年12月開工,在2020年11月全面完成驗收,竣工傳遞速度在陝西省各地級市的建立場館中走在前列,也是十四運會資訊化建設示範場館。
銅川體育館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共設5318個座位,其節能特色,也成為銅川這座“因煤而興、因礦設市”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綠色發展的标志之一。
“場館的雨水收集系統和排風系統都有效利用了自然資源改善場地環境。高效節能燈具在降低裝置電能消耗的同時,也達到了承辦國際比賽的照明要求。”魏成群說。
5月19日,十四運會男籃u22組的預賽及附加賽落幕,跻身決賽階段的八支參賽隊伍全部産生。對于楊大鵬來說,十三運會的籃球預賽還并非久遠的記憶,他曾作為信達隊一員代表陝西省參賽,但遺憾未能突圍。如今已退役、放下了比賽任務的他,還時常和即将參加正賽的陝西隊弟兄交流,分享臨場經驗心得。
“我媽媽連續參加過四屆全運會,我也曾距離上屆全運會的正賽一步之遙。可以說,全運會也是我們一家人的夢想。我希望以後的全運會上,我還有機會以其他身份出現在賽場,圓自己的夢想。”楊大鵬說。
視訊:鄭昕、張晨俊
海報:鄭昕
文字編輯:周勉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許仕豪、盧羽晨
校對:黃緒國
簽發:彭東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