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作者:樊登讀書APP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豆瓣上有個很火的文章。發帖人有個10歲的侄子,孩子很優秀,不僅考試成績全班第一,奧數、圍棋、輪滑都出類拔萃,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孩子這麼優秀,父母自然很驕傲。但孩子并不這麼認為,他說:“我爸媽不配有我這麼好的兒子。”

因為他覺得父母沒什麼錢,隻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産車,而他同學爸媽開的都是寶馬,同學用的手機都是最新款的iPhone,而他爸媽隻給他買幾百元的兒童手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成了一種消費比賽。雖然攀比是人類的天性,但孩子小小年紀就有超強的攀比心理,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錯誤的觀念引導。

樊登老師曾說:“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

因為加了條件的愛,會引導孩子朝愛的反方向發展。

你要求孩子考高分,允諾他考到前幾名就買手機,他可能會反過來要求你多賺錢,換輛高檔車送他去學校。

許多父母沒有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打着“愛孩子”或者“為孩子好”的旗号,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如果孩子做不到,愛就會變成粗暴的交換與威脅。

殊不知,你的孩子,并不真的是“屬于你的孩子”。

如何呵護孩子的完整人格,又引導孩子和父母達成教育共識,實作親子的共同成長?這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不砸錢,也能富養孩子

說到富養,大多數父母都不陌生。無論家境如何,父母總會在經濟上盡量滿足孩子。

但富養孩子,并非肯花錢這麼簡單。

前央視主持人王小骞在新書《媽媽知道怎麼辦》裡提到富養有4個層面。分别是肯為孩子花錢;肯為孩子花時間;肯為孩子學習;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裡有個職場媽媽,為了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名校,給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平時下了班也不娛樂,就在家裡陪孩子寫作業,可以說是“肯為孩子花錢+花時間”的典範了。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電影《小孩不笨》截圖

但是這位媽媽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把自身的幸福全部放在了别人身上。每當她對老公不滿意,對孩子不滿意時,她就會要求老公和孩子改變,如果老公和孩子不按她的要求改變,她就會很痛苦。

富養孩子的前提是富養自己。

把錢、時間、學習成本都多花一些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的幸福負責,這樣的獨立自主的人生态度是可以感染孩子的。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你跟孩子說什麼話,

決定着他會變成什麼人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教育者可以是文盲,他們不會讀或寫,但是他們教你去超越自己,超越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超越你的極限,超越你的天賦。”

這是因為,你跟孩子說什麼話,決定着他會變成什麼人。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鼓勵的、明亮的話,孩子就會變得自信,孩子的生命力會蓬勃生長,敢于發展自我。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貶低的、羞辱的話,就會牽引着孩子的生命力走向枯萎,孩子會變得畏手畏腳,不敢探索世界。

俞敏洪的父親是木匠,母親是農民。但他們卻養育出了北大學子、商業領袖。這和俞敏洪母親的鼓勵式教育分不開。

俞敏洪曾多次在采訪中說,母親雖然教育程度不高,但她從小就鼓勵自己多閱讀,雖然自己兩次落榜北大,但母親從未勸她放棄,而是鼓勵他勇敢追逐夢想,支援他再次考北大的決定。

雖然我們要常對孩子說鼓勵的話,但孩子總會出現一些需要被管教的行為,這個時候該怎樣說才既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又能起到管教的作用?

你需要向孩子表達出一個态度:“我不喜歡你這個行為,但是我永遠愛你這個人。”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讓孩子聽話,

你需要家庭成員間的一緻性表達

一個孩子的教育者,往往不隻有你一個人,還有你的伴侶,你的雙方父母,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

如果家庭成員間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就會讓孩子處于“心理混亂”中,讓孩子變成跟誰在一起,就以誰的個人價值取向作為行動指南,變成一個“兩面派”。

熱播劇《安家》裡有個情節,海清飾演的醫生媽媽下班後回到家,看到孩子邊用ipad看卡通片邊吃飯,她告訴孩子:“不是答應媽媽了嗎?吃飯的時候不看卡通片。”

但是婆婆卻說:“讓他玩會兒怎麼了,他玩的時候我喂飯還友善點。”

她把孩子拉到一旁教育,并告訴婆婆:“媽,我們不是說好了嗎?不讓孩子吃飯時看卡通片,我們教育理念要相同啊。”

婆婆白了她一眼,說:“你每天上班,管我怎麼教育孩子幹嘛。”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電視劇《安家》截圖

老公回家看到這一幕,怪她不尊重老人。海清飾演的這位媽媽有苦說不出。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她決定買新房,和公婆分開住。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意見有分歧,這在生活中很常見。

在缺乏統一教育标準的環境裡,孩子内心就無法建立起一套行為規則。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看人下菜碟,見風使舵,沒有自己的價值觀。而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不僅會被多數人嗤之以鼻,還很難獲得幸福感,會活得非常累。

對此,王小骞在新書《媽媽知道怎麼辦》裡提供了2個解決方案:

第一,先統一,再行動。

第二,所有家庭成員單獨和孩子在一起時,也要執行已經商量好的那套規則。

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可能隻有像海清飾演的媽媽那樣,通過搬家來解決了。

真正的富養,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為人父母是多麼奇妙又責任重大的人生體驗。

然而教育是一件複雜的事,因為孩子的成長充滿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