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作者:小小龍之旅

當每個人都像機器一般日複一日的勞作,在社會關系二維化的世界裡,人就成了毫無情感的工具。在被習慣埋沒的背後,人性還存在着嗎,人是否還能稱之為人?

2008年上映的阿根廷短片《雇傭人生》,就是以一種近乎荒謬和殘酷的方式展現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結構。在無限的創意之下又揭開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是以此片獲得廣泛認可,曾獲102個獎項,在豆瓣上更是被評為9.1的高分。

在這裡,所有的工具都有人來完成,他們毫無怨言,組成了這個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清晨七點一刻鬧鐘響起,一位中年男人随即起身。但是,他的房間裡無論地燈、梳妝台、餐桌、椅子還是衣架,都是人來擔任。而所有的人卻面無表情毫無怨言。

男子出門時,雇的計程車是人。紅綠燈也是由人扮演,電梯由一個胖子來拉動,連門口的自動門都是由四個男人代替。而他自己,卻成了公司的一塊人形地墊,被人踩踏卻又習以為常。

影片探讨了關于人性和社會化的深刻話題。雖然影片呈現出一片荒誕,但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似乎這就是自己的人生。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h1>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h1>

為了将影片中所反映的殘酷世界展現得更為觸及人心,是以影片采用了獨特的叙事政策,在短暫的時間内,平平淡淡的情節下反而彰顯了它的獨特魅力。

首先,采用重複性建構,使叙事結構更為完整。

重複性建構是短片當中常用的叙事技巧,它能夠使故事的脈絡變得更加完整,同時也使情節前後呼應,情感上也的沖突也更加明顯。

短片中,人形衣架在影片中多處出現。一開始是在男主人公出門之前,讓人感覺驚詫。接下來是他到機關衣櫃的時候,人形衣架再一次出現前後呼應。

這個設定讓我們感覺到,男主人公家裡的奇異形象并非是偶然發生,而是這個世界上的常态。在這個情景下,指出了整個社會存在的普遍現實。

其次,精确設定的反轉,使影片令人深思,增加故事的張力。

為了使叙事過程變得跌宕起伏,讓觀衆在出人意料之後被劇情吸引,影片設定了多處反轉。在反轉之下,故事展現出新的高潮,短時間内增加了影片的内涵與深度。

第一處反轉:男主人公雇傭和被雇傭的反差

短片一開始出現的男主人公,似乎站在社會階層的頂端,家裡都是被他雇傭的人。但是當他到機關後我們最終發現,原來他不過是機關的人形地毯,是一個被雇傭者,被人踩在腳底。

在這一極大的反差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這個社會并不存在金字塔尖模式,而是人與人之間都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在這樣的環境中,情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意識到這個社會的冰冷和殘酷性。

第二處反轉:地燈雇工的反差

影片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面無表情,麻木不仁。似乎所有的人已經習以為常。而地燈雇工卻讓我們看到了出人意料的一幕。有人靈魂的覺醒,讓我們在被影片的殘酷深深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絲溫情。

影片中,地燈雇工是從短片一開始就出現,而結尾處又再次出現。出人意料的是,他将頭上的燈罩摔到地上,然後轉身走開。這樣的一個反轉情節可以看出,雖然社會普遍存在着人們被習慣泯滅了人性,但是還有人在趨同的價值體系中保持着批判性和否定性,做出了對社會做出了抗争。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h1>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h1>

短片以生活化的場景,展現了特殊社會結構,在沒有任何人聲與旁白的情節中,展現了空洞而蒼白的靈魂。在灰蒙蒙的色調襯托之下,讓人震驚之餘,又增加了影片的驚悚意味。

第一,生活化場景使觀影者與現實生活産生聯想,并随劇情發展無限延伸。

短片所展現的場景都是來自日常生活,但是影片卻展現了與我們現實社會不同的奇特社會現象,讓人不自覺與現實生活進行比較和聯想,并引起觀影者的思考。

在短片中,人完美地代替工具,表面上跟我們的現實不同,但背後卻是一種隐形的暗示。在同與不同之間,巨大強烈的反差沖擊着人們的視覺和神經,讓我們思考是自己是否也如影片那般是工具化的存在,隻是我們常常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第二,沒有任何人聲與旁白,更将角色的工具化刻畫的更為深刻。

影片往往通過聲音來進行烘托和營造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這部影片卻截然不同。不僅沒有人生與旁白,連音樂都不曾出現,如同機器世界一般,展現了一個枯燥重複又麻木的世界。

在被弱化的語言環境之下,每個人似乎隻是一個機器,沒有任何的思想,對這樣的日常生活也習以為常。這就增加了影片的反諷意味,也使得刻畫的社會現實顯得更加冰冷和殘酷,讓人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第三,灰蒙蒙的色調展現人物内心的盲目與空洞,更顯諷刺與震驚。

影片的色彩對故事的情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色彩的渲染能給人一種無意識下的暗示意味。

短片中的色彩永遠是灰蒙蒙的一片,絕大多數是單調的暗色調,與絢爛多彩的世界正好相悖。在這個單調的色調之下,可以看出人物的内心的麻木與空洞。

單調的色彩與沉默的人物,卻生活在與現實世界類似的場景中,展現出了一個令人驚悚卻又充滿諷刺的社會意味。讓人感覺到他們似乎沒有人性與靈魂的同時,也引起人們的反思,思考單向度的人生與人性之間的悖論。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h1>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h1>

意向圖式是來源于哲學的“圖示”和心理學的“意向”,在讀者的情感體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片采用了獨特的意向圖式,讓觀衆在觀影時達到了進一步的情感認同。

循環圖式

短片表現的是人們在獨特的社會條件下,從事單調而重複的工作,是以影片将場景從人的早晨開始,再到辦公地點,最後又再回到屋子裡的黑暗,進行一個抽象式的循環圖示。

短片中,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不停地交替變換,仿若沒有盡頭。從家裡的人體衣架,再到辦公室儲物間裡的人體衣架,每個人都在進行周而複始的循環。是以,在這一循環圖式下,突出了工作的枯燥和單調,刻畫出人們面對工具化的生活卻習以為常,麻木到缺乏自我意識的狀态。

垂直圖式

垂直是一種上方位的形态,中是人與人在社會中上下或者高低不同等級關系的存在。在短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垂直化的社會狀态。

主人公在家裡的時候,他所雇傭的人對他而言屬于被控制的地位,他自身處于權力的頂端。一直到他出門使用人力計程車,可以看出他始終處于控制者角色,并占據了影片長達2/3的時間。

等他到達公司之後,他卻處于機關鍊條的底端,成為橫趴在門口地闆上的人形地毯。人們踩到他的背上,用他的衣服來擦鞋底。在這個直上直下的垂直式圖示中,主人公控制者地位被徹底颠覆,”上”一下子變成了“下”。

直上直下的垂直關系中,除了反映主人公處在控制與被控制的無限循環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社會隻存在種二維對立化的局面。人生成了兩者對立的單線條,人性在其中不斷被喪失和泯滅。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h1>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h1>

影片展現了隻剩下雇傭與被雇傭的極端社會現象。在這裡,人性被不斷磨滅,人似乎也不能成為人,隻是一個重複工作的機器。隻有人必須做出相應的抗争,展現自我實作的需要,這樣才不會被趨同的價值體系所磨滅,最終喪失自我。

①社會是一個大循環,在我們利用别人的時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們。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成為雇傭者,也可以成為被雇傭的人。換句話說,當我們利用别人的時候,别人也在利用着我們。

短片中,男主人公在家雇傭了很多人為他工作。但是當他來到公司時,他隻是一個平凡的被雇傭者。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集體的循環中,每個人其實都是互相的關系。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而平凡,沒有人誰比誰更為高貴。在社會的大染缸裡,我們都是一顆顆不可或缺的螺絲釘。唯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保持清醒的認知,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對社會産生更多的思考。

《雇傭人生》,荒謬的世界背後,是被磨滅的人性之路01、采用重複性建構和反轉的叙事政策,使影片情節構置更為精妙02、以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影片的驚悚性,刻畫冰冷殘酷的現實03、影片獨特的意向圖式下,使觀衆的情緒體驗更為深刻04、在影片反映的情節背後,是對現實社會的映射與批判結語

②人不是工具,人生不隻是工作,還有人性及更多重要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并不隻在于工作,還有其他更多的方面。隻有閃爍着人性的力量,那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短片展現的是一個被壓扁的二維化世界。人性被不斷磨滅,每個人都是空洞而麻木的。雖然人人執行得很完美,卻更像精确操作的機器般,沒有情感和色彩。

在物質利益化的今天,很多人都忙着賺錢,卻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要。生存的意義并不隻有工作,而是應當有更多人性的關懷。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人性因素的個體,隻能是一個個冰冷的工具,甚至不能算上一個健康完整的人。

③以趨同的價值體系隻會抑制我們的批判和否定,是以要勇于做出相應的抗争。

當每個人在趨同的社會價值體系中不斷的生存,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不對人性作出思考與反思時,人性就會被不斷地泯滅。

短片講述的社會雖然讓人感到驚悚和極端化,但是這未嘗不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隐喻。雖然我們并沒有用人體來代替工具,但是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種工具呢。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人性的一面不應當消失殆盡,而應當停下腳步多多思考人生,多增加對社會的思考。

隻有人們保持着靈魂的清醒和對社會的批判意識,那麼這個社會才能是一個正常的,朝着健康方向發展的社會。如果每個人隻剩下麻木的靈魂,那麼這個社會就算運轉自如,未來也必将停滞不前。唯有喚醒自我意識,保持着人性的思考,才不會帶來人性的喪失。

<h1>結語</h1>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看似荒謬卻飽含深意。唯有認識到影片所反映的内涵,觸發我們的現實思考,才能體會到影片所反映的價值與意義。

繼續閱讀